森林防火巡查巡護方案范文

時間:2023-12-05 17:55: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森林防火巡查巡護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森林防火巡查巡護方案

篇1

【關鍵詞】林業資源;森林;防火;管理措施

1 加強森林防火管理的重要性

1.1 加強森林防火管理有助于保護生態環境

眾所周知,森林資源對于我國的林業資源保護具有重要意義,加強森林防火管理不僅是發展林業資源的需要,更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需要。由于我國屬于林業資源較為匱乏的國家,加上我國本身砍伐樹木、破壞環境的現象較為嚴重,若是發生森林火災,其后果不堪設想。由此可見,加強森林防火管理是保護我國林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的基礎與必要工作。

1.2 加強森林防火管理有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

森林防火管理對于林區人民同樣具有重要意義,森林火災不僅威脅著生態環境的安全,而且嚴重威脅著林區人民的人身安全與財產安全。只有切實做好防火知識宣傳教育,加強森林防火管理,才能真正保護人民的生存環境,避免導致我國經濟建設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受到破壞。

2 加強森林防火的管理措施分析

2.1 加強森林防火的宣傳教育

加強森林防火管理,增強林業資源的保護,首先應當大力宣傳森林防火知識,加強其防火知識重要性及管理措施的宣傳與教育。可以通過開展各類宣傳電視、廣播與新聞廣告的方式進行防火管理知識講解,或通過設置各類宣傳口號、防火宣傳單、警示標牌等方式不斷向護林人員與林區人民灌輸森林防火安全意識及意義。經過各式各樣的森林防火宣傳與教育,引導人民資源投身到森林防火工作之中來,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從根本上解決森林防火管理的力量問題。

此外,防火管理人員可以拓展各類宣傳途徑進行防火知識講解,例如,在各類報紙、電視臺、廣播節目進行防火管理重要性及措施介紹,或通過政務信息、各類新聞媒體進行大力宣傳。還可以在附近的中小學校門口及林區范圍內進行宣傳,以黑板報、宣傳單、文藝匯演、宣傳畫冊發放等各種形式,尤其應當加大力度向游客及林區人民進行防火管理宣傳、教育。

2.2 加強火源管理

2.2.1 加強野外生產用火及生活用火的管理

2.2.1.1 加強野外生產用火管理

其一,煉山、燒荒、燒牛坡等生產用火應當選在安全防火期內進行,在進行生產用火之前,必須確保其防火線質量合格、審批手續完善,并事先準備好撲火人員與撲火器械、工具,確保余火被完全清理干凈。此外,若天氣為大風天、傍晚,或屬于高火險期,則必須避免在此類時期進行野外生產用火。

2.2.1.2 加強野外生活用火管理

護林人員應當加強野外生活用火管理,確保野營人員生火做飯后離開前已將火源、余火徹底清理、撲滅。其用火地點適宜在接近河流、道路燈較為安全的地點,并在靠森林的一邊及時設置好防火線,由專人負責用火管理。

2.2.2 加強上墳燒紙用火管理

在清明節等關鍵節日,要突擊組織宣傳巡邏隊伍開展宣傳教育和巡邏,在墳地集中的地方,組織專人看守,在通往墳地的道口設立宣傳提示牌。確保在用火前必須將用火場地周圍的可燃物全面清理干凈,用火后必須等完全熄滅后才能離開。

2.2.3 加強兒童及智力不全的人員管理

少年兒童和智力不健全人員是森林防火的重點監管對象,必須加強對家長、教師和監護人的教育,請他們嚴格對兒童和呆傻人員進行看管,并通過與監護人簽訂保證書確保其不在野外玩火。

2.3 加強森林防火工作措施的落實

2.3.1 加大力度推行森林防火責任制

加強森林防火工作的管理,根據森林防火責任制,將防火管理部門中的各個人員的職責進行分門別類,由工作人員切實做好本分工作,將責任落實到管理工作上來。

其中,護林管理部門應當重點加強防火及救火的方案設置,并加強防火指揮系統、資源共享系統的建設,以高效、快速、全面的信息傳輸方式提供相應的防火管理與撲火信息,以便確保在火災發生的第一時刻探測到相應的警報信息。此外,落實森林防火責任制,應當采用簽訂責任狀、防火公約、樹立責任標牌等形式,把火源管理的責任落實到人頭、林地。加強護林人員防火管理的責任心,嚴格按照管理法規進行日常巡查,加大森林防火的管理力度。

2.3.2 完善森林防火運行機制

完善森林防火預案和應急預案、落實與完善規章制度,啟動每日零報告制度,形成統一指揮、功能齊全、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森林防火運行機制。

通過建立健全的防火運行機制,可以全面、有效的排除各種隱患。其中,各地應當在林區及時組織力量開展森林火災隱患大排查,隱患排查要做到縱到底,橫到邊,不留死角,不留盲區,確保漏洞得到及時堵塞,及時消除隱患。

2.3.3 加強巡查

為了及時發現火情,護林人員必須每天定期定時進行巡查、巡護,尤其在防火警戒期應當加大巡查的力度,這是實現“打早、打小、打了”的第一步。巡查巡護一般由護林防火人員執行。巡護方式主要有步行、騎自行車、騎摩托、乘坐汽車等。巡護主要任務有:進行森林防火宣傳,控制野外違章用火;依法檢查和監督防火規章制度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報告火情并積極組織撲救。

2.4 加強森林消防隊伍的建設

2.4.1 提高森林消防隊伍的專業素質水平

為了提高森林消防隊伍的專業素質,加強其撲火技術的培訓,提高其撲火的效率及質量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應當加強消防隊的技術培訓,可以通過火災模擬、演練的方式,結合其相應的地形、風向、風速等因素,進行消防救火演練,鍛煉消防員技術水平的同時,提高其應變能力。

其次,在防火期間,消防隊伍要處于高度的臨戰狀態,消防車輛和風力滅火機加足燃料,嚴陣以待,每天堅持起動試驗,背水桶加滿水,通訊電臺和手持機落實專人使用保管,保持通訊聯絡,確保萬無一失,一聲令下,立即行動。

最后,加強消防隊員的體能訓練,提高隊員的體能,鍛煉其意志力,時刻處于高度警惕之中,加強消防安全事項的管理,選取最適宜的撲火工具及撲火策略展開消防工作。

2.4.2 加強森林消防物質、設備的建設

各種撲火機具和電臺通訊設備以及消防專業車輛,是森林消防隊不可缺少的戰斗武器,必須要嚴格管理,堅持經常保養維修,落實專人負責。消防庫房要保持清潔衛生,各種機具編號注冊,要擺放整齊。

3 小結

綜上所述,為了避免發生重大森林火災,保護我國林業資源,必須加強對火源的管理及防火隊伍的建設,從根本上杜絕火災的發生,以免給林業資源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影響我國的生態環境水平,提高林業資源防火管理質量,從而可以有效的保證林業資源的安全性,推動林業的科學化、合理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彭光輝.森林資源保護與森林資源開發[J].當代教育,2006(02).

[2]楊樹槐,霍立文.掌握森林防火工作的規律,保護森林資源[J].吉林林業科技,1999(06).

[3]陳進.如何做好森林防火工作[J].社會與科學,2009(06).

[4]林學概論[S].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

[5]森林防火條例[S].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

篇2

一、違規用火專項治理行動基本情況

(一)迅速安排布置,層層抓落實。4月6日禹會區副區長余忠支持召開了自然資源局禹會區分局森林防火負責同志、鄉鎮街道領導、大洪山林場負責人和涂山風景區負責人等參加的森林防火工作緊急布置會,傳達了省林業局和省林業廳印發的《全省打擊野外違法用火行為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精神,要求各級各部門從速從快《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管住野外火源。成立督查組、巡查行動組,實行由區級林長包片督查制度。會后,各鄉鎮街道、涂山風景區和大洪山林場積極展開部署,制定行動方案3份,成立督查組5支共15人,行動組20支共100人。

(二)迅速宣傳落實到戶。各單位高度重視違規用火治理專項行動,迅速逐級展開布置,切實把責任落實到具體人員身上。將林區林緣100米范圍內禁止用火的要求傳達到各家各戶,利用流動宣傳車、村廣播、林區周邊村莊張貼宣傳畫等方式廣泛宣傳《森林防火條例》第四十七條的相關規定。同時對林區周邊村莊進村入戶發放宣傳單、簽訂《抵制野外違規用火承諾書》,初步形成嚴懲違規用火的強大聲勢,努力營造自覺抵制野外違規用火的社會氛圍。共開展廣播宣傳280多次,發放宣傳單1500份,簽訂承諾是800多份。

(三)迅速行動,嚴懲違規用火。各督查組、行動組迅速深入基層鄉村、林區、林緣結合部開展巡護巡查,真正做到見就查,違規必罰。開展專項行動以來,全區共查處野外違規用火0 起,大洪山林場和涂山風景區內未發現違規用火情況。通過開展違規用火專項治理行動,野外違規用火行為得到有效治理,林緣隨意生產性用火和森林火災高發勢頭得到有效遏制。

二、存在問題:

我區在開展野外違規用火專項行動治理行動中,大部分都能按照方案要求組織實施,但也有少數地方實施方案操作性不強,存在人力不足等現象。究其原因:一是實施方案操作性不強。實施方案照搬照套,沒有結合轄區內野外用火特點、規律、人力、物力進行統籌考慮,導致實施方案可操作性不強,難以實施;二是對專項行動的認識不足。野外違規用火點多面廣,基層林業工作人員較少,仍以林業人員為主,開展專項行動,致使實施效果不佳。三是人力不足。大洪山林場和涂山風景區周邊村莊較多,林區內入口也較多,給森林防火造成很大隱患。

篇3

【關鍵詞】森林;防護;防火;行政執法

作為地球的天然氧吧,森林對改善氣候和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保護森林如今已成為大家共同關注的重大問題。

1 嚴格林地林權保護管理,實行林地用途管制制度

實施征、占用林地核查制度和林地預審制度,加強征用、占用林地的審批程序和主管部門管理林地的職責權限;依法推進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的流轉,在明確權屬的基礎上鼓勵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重點推動所有的灌叢和灌木林的流轉;加快林權證的登記、審領和發放,特別是變更后林地的確權發證,依法保障林權權益人的權益;嚴格執行森林采伐限額管理制度、木材生產計劃和林木采伐許可制度,按照法定程序審報。

2 森林防火重于一切,實施重點火險區綜合治理工程

要逐步完善森林火險預測預報系統和林火信息指揮通訊系統,加強林火監測系統的建設,使全場望覆蓋率達到90%,重點區域要建立觀察哨,以提高半專業消防隊的撲火綜合作戰能力,加強森林消防隊伍建設;加強撲火物資儲備和裝備建設,提高控制和撲救大火的能力;加強防撲火應用技術開發和林火基礎理論研究以及防火教育培訓工作,積極推廣先進技術和成果,切實提高森林防火的科學化水平,建立森林防火標準化體系。力爭不發生特大森林火災和群死群傷事故,將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3‰以內。

2.1 在抓責任落實上狠下工夫,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縣政府每年與鄉鎮政府和指揮部成員單位簽訂森林防火目標管理責任書,全面落實領導責任制,加強對森林防火工作的組織領導,進一步明確和細化森林防火指揮部成員的單位職責;實行指揮部成員單位聯系鄉鎮制度,并制定出具體的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防火工作第一責任人、直接責任人和包片責任人的責任,把防火工作的好壞與干部實績考核掛鉤,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層層落實防火責任,真正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護、責有人擔。

2.2 在抓火源管理上狠下工夫,做到群防群治、看死盯牢

堅持“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在防火期內嚴格實行用火審批制度,對防火期內未經批準就擅自在防火區內用火的要依照《森林防火條例》進行處罰;堅持村民輪流掛牌值班制度和專(兼)職巡山員制度,加強巡查監管,落實火源監管責任。

2.3 在抓火情監測和處置上狠下工夫,做到提前響應、未雨綢繆

縣森林防火指揮部應加強火情分析,隨時根據天氣情況適時向鄉鎮和成員單位火情分析報告,提出具體要求并做好應急準備,并結合上級森林防火監測網絡的信息和本地實際情況加強火情監測;氣象、通訊等部門緊密配合,以短信等形式適時森林火險等級預告;在抓火災處置上狠下工夫,做到科學指揮、速戰速決。在縣、鄉鎮分別建立了專業的撲火隊伍,并開展預案演練,確保一旦發生火災就能“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3 嚴格規范林地流轉行為,使流轉工作達到群眾滿意程度

穩定林地家庭承包經營關系,建立規范有序的流轉機制,加強集體林權流轉的引導,切實維護集體林權流轉秩序,禁止強迫或妨礙農民流轉林權,使流轉工作達到群眾滿意的程度。

4 加大林業行政執法力度,提高林業行政執法水平

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完善執法體制,強化林業行政執法和執法監督體系建設,加強執法隊伍的交通和通訊建設,提高林業行政執法能力和行政執法水平,嚴厲打擊毀林犯罪行為。根據道路網建設發展的變化情況,結合重點林業建設工程的實施,對重點林區建設臨時木材檢查站和進行必要的通訊網絡建設,形成木材運輸過程的網絡化體系。

4.1 加強林業法制建設,落實建設現代林業的法律法規

林業建設是一項地域廣闊、社會性、群眾性、公益性和政策性都比較強的長遠建設事業,涉及很多方面的權益、關系與行為,因而,必須落實國家《森林法》、《物權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范林業建設管理規范和保障,通過這些規范把林業的建設和管理納入法制軌道,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確保現代林業建設的有序進行和順利實施,從而促使其達到預期的目標。

4.2 強化林業普法和法制宣傳工作

內部普法按照突出重點、分級負責的原則,重點抓好領導干部、重要崗位和重點人員的培訓工作,全面提高廣大林業干部職工的法律意識和法制水平。同時,還要抓好向社會普及林業法律法規知識的工作,營造依法治林的良好社會環境。

4.3 規范林業行政執法行為

落實和完善執法責任的考評、考核制度,對行政執法人員的辦案質量和效果進行定期評議、鑒定和考核,及時發現和解決執法擾民、執法不公、以罰代法等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

4.4 嚴格實施林業行政許可

對省政府已經確認的林業行政許可項目和行政許可審批項目,要以多種方式進行社會公示,強化對林業依法行政的監督。除了抓好內部監督外,還要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和網絡等公共渠道及時公布林業法律法規、行政許可、代繳收費和其他行政管理的相關內容,接受社會監督。重視各級人大、政協對林業行政的監督,對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要及時辦理落實。進一步暢通群眾的來信、來訪渠道,落實件限期辦理制度,對林業行政過程中的偏差和失誤及時進行整改。

4.5 收集材料,填寫記錄

嚴格開展巡護監測工作,每次巡護監測都要使用GPS定位,并在終點懸掛標志帶。巡護監測一定要到位,要按技術要求認真觀察和搜集野外重要信息,準確填寫巡護監測數據表、巡護日志和巡護記錄。

5 結語

總之,要健全和完善以資源行政管理為主體、以資源綜合監測和資源監督檢查為兩翼的森林資源管理體系,認真強化森林資源管護,對違法行為要嚴厲打擊,搞好森林資源監測,加強森林資源檔案的管理,及時調整資源變化動態,使森林資源的消長情況能及時得到更新。及時、準確、全面地反映生態建設的成效是森林資源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題。

參考文獻

篇4

一、工作目標

森林防火工作執行“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切實做好轄區內森林防火工作,確保我區當年森林火災起數控制在1次以下,且森林受害面積控制在55畝以下,確保不發生大的森林火災和人員傷亡事故;及時更新森林火災跡地,當年火災跡地必須在次年春季造林結束前完成更新。

二、主要措施

(一)落實森林防火行政首長負責制

1.全面落實森林防火責任制。各有關街道、社區要全面負責轄區內的森林防火工作,行政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為主要責任人,有關職能部門為具體責任人。要層層簽訂森林防火目標管理責任狀,明確有關職能部門和林區經營單位的森林防火責任。年度要組織目標管理責任狀完成情況的檢查考核,兌現獎懲規定,通報考核結果。

2.開展重點森林火災單位整治。對森林火災多發的街道、社區實行掛牌整治,列入森林防火重點管理的街道、社區,取消參加綜合性先進集體評選資格,森林防火第一責任人和主要負責人,在整改期間不能評先評優,不得提拔重用。

3.建立森林防火責任追究制度。健全街道、社區森林防火指揮部辦事機構,明確專兼職人員,滿足實際工作需要。建立森林防火工作的督查和責任追究制度,對森林火災負有責任的相關領導依照責任追究制度的規定追究其相應的責任。

(二)落實森林防火各項預防措施

1.制定森林防火宣傳方案。在每年春季和秋(冬)季森林防火緊要期各組織開展1次森林防火宣傳月活動,涉林社區要開辟森林防火宣傳專欄,在進山路口或醒目位置設置森林防火宣傳牌、標語、橫幅,要加強對林區經營單位和個人的森林防火宣傳教育活動,努力做到森林防火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2.建立野外火源管理制度。在防火期間,嚴格執行野外用火審批制度,開展森林火災隱患排查整改,對林區重要單位(部位)周邊林緣的林下可燃物,開展有計劃有組織的清除或燒除。在高森林火險期,要及時野外禁火令,及時查處野外違章用火行為,并建立對癡呆、弱智、精神病人的監護制度,杜絕其上山玩火,消除森林火災隱患。

3.健全專職護林巡查制度。落實護林經費,完善護林防火巡山制度,確保護林人員認真履職,及時、有效管控野外火源。逢高火險期或重要節假日,各有關街道、社區要增加巡護人員,加大巡查密度,在主要進山路口、重點部位設立森林防火檢查宣傳站,把火種堵在山下林外,把野外火源管控責任落實到具體責任人和山頭地塊。

4.嚴格執行火情報告制度。嚴格執行《省森林防火值班規定》和《區森林防火值班暫行規定實施細則》,實行24小時森林防火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不得遲報、瞞報火情,確保火情信息聯絡暢通。

(三)科學組織有效撲滅森林火災

嚴格執行森林火情報告制度,做到火情早發現、火災早撲救。一旦發生森林火災,要按照《區處置森林火災應急預案》要求,迅速組織、周密部署、科學指揮、安全撲救、有效撲滅,嚴防死灰復燃。森林火災力爭在4小時內撲滅,實現“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標。要配合有關部門調查處理森林火災案件,查清火災原因和火災損失,依法打擊火災肇事者。

(四)加強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

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年度防火宣傳、巡山護林、撲火物資、防火林帶建設撫育和撲火工資預防和撲救經費納入財政預算,預算資金必須滿足實際工作需要。

1.要加強森林消防儲備庫建設。按照省市要求備足各類森林防火物資,區級森林防火物資儲備庫儲備的各類撲火工具需滿足300人以上的應急使用,街道森林防火物資儲備庫儲備的各類防火物資需滿足100人以上的應急使用,有林地的社區需備足20人使用的各類撲火工具。各級儲備庫要定期清點檢修,及時補足,確保各類機具保持良好的使用狀態。

2.要加強護林和撲火隊伍建設。護林員和撲火隊是森林防火的骨干力量,有林地的社區應配備有一名護林員,社區林地面積達3500畝以上的要配備兩名護林員。有林地的街道要組建一支30人以上的森林撲火隊伍、有林地的社區需有一支15人以上的森林撲火隊伍,并按標準配齊防護裝備和撲火工具。

3.要做好生物防火林帶建設撫育。要按照“因害設防”的要求規劃建設防火林帶,重點在街道、社區界、山脊線、林緣山邊建設防火林帶,要加大對已建成的生物防火林帶的撫育管理,提高生物防火林帶對森林火災的天然阻隔能力。

三、獎懲辦法

(一)凡認真履行森林防火工作職責,年度未發生森林火災或責任制考核成績優秀的,給予通報表彰獎勵。

篇5

關鍵詞:護林防火;森林火災;林業企業;廣西

中圖分類號:S7623;F307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3168(2012)06-0085-03

收稿日期:2012-10-12

作者簡介:黃李叢(1977-),男(壯族),廣西西林人,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防火管理和林業調查規劃工作。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廣西特有的地理條件成為了各大林業企業搶手的“香饃饃”,先后有金光集團、斯道拉恩索公司、香港嘉漢木業公司、日本王子造林公司、美國三元公司、南油集團等跨國大集團紛紛搶灘廣西,投資林業。從1996年起到2011年底,廣西營造速生豐產林180多萬 hm2,其中外資企業投資營造速生豐產林33多萬 hm2,以營造速生桉為主。受營林技術、氣候及種植環境影響,桉樹人工林地被物不斷增加,林火危害的概率大大提高,桉樹人工林防火問題日益凸現[1]。

廣西是全國主要速豐林建設基地,作為企業投資營造速生豐產林,更講究投資回報率,而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可令投資收益幾乎化為零。因此,如何能將護林防火工作做好,將損失降到最低,都是每個企業高層應認真思考的問題。本文就林業企業如何進行護林防火工作進行簡要的分析。

1林地分布特點

由于土地租用的特殊性,企業的林地分布多呈分散狀,并且夾雜于其他林場或私人種植的林地或農用地之間,在林地旁的人為活動頻繁,農用地野外用火較多,加大了林業企業護林防火工作的復雜性和困難性。

2桉樹人工林火險特點

1)桉樹(Eucalyptus)是強陽性樹種,葉子多垂直于地面,枝條稀疏,小枝下垂,自然整枝能力強,下部枝條迅速脫落,導致較多的陽光能夠透過林冠層到達地表層,在同等郁閉度的前提下,林下透光度比其他闊葉樹種強,更有利于林下植被的生長,致使在杉木、木荷(Schima superb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l)等針葉、闊葉林分下不易生長的許多易燃植被如五節芒(Miscanthus floridulus)、鐵芒箕骨(Dicranopteris linearis)等在桉樹林下都能生長[2],容易引發地表火。

2)桉樹人工林都實行人工集約經營,施入大量有機、無機肥料。其中部分被桉樹吸收,部分被林下各種植物吸收,導致林下植被較一般人工林茂密,有利于地表火蔓延。

3)桉樹生長迅速,枯枝落葉多,由于透光度強,導致林地相對干燥,枯枝落葉含水率低,干旱季節易著火。但桉樹葉片易腐爛,遇多雨季節火險等級下降也快[3]。

3護林防火措施

31構建防火帶網絡

在林地周圍及林地內建立防火帶,形成整個企業的防火帶網絡,是成本最低、最直接有效的防火基礎措施,能有效阻截林木火災蔓延,減少火災損失,提高火災控制能力。

由于林地面積大小不一,林地周圍情況較為復雜,需要企業內管護林地單位針對各自所管轄林地的具體情況,提報修建林地防火帶網絡,依據因害設防、因地制宜,優化配置、綜合阻隔,突出重點、合理布局的原則進行設計,盡量設計在山脊、林地邊緣、地類分界、道路兩側、居民村屯和生產點的周圍,把林區道路與防火線結合起來,同步設計。盡量選擇在地勢平緩、地被物少、土壤瘠薄的地帶。防火線應避免沿陡坡峽谷穿行。盡可能利用天然屏障作為防火線。

防火線開設要在防火期來臨之前完成,一般在每年的7~9月進行。使用人工刮、鏟方式,或者噴施除草劑的方式,將設計規劃圖上的防火示意線路寬度10 m或15 m范圍內的雜草(灌木)等全部鏟除或滅死,連同枯枝落葉一并刮、鏟干凈,并移至防火線兩側外放置。

對于已經開設了防火線,但防火功能下降的,需在每年9月15日進入重點防火期前進行一次再鏟修復作業,將防火線(林帶)下的枯枝落葉清掃干凈,雜草(灌木)刮、鏟干凈。

32通過撫育除草降低危害

除了通過開設防火帶的方式將林火阻隔在林地外的方式外,也可通過種植后2~3 a內的撫育工作將林地內的雜草滅殺清除,減少火災對林木的危害。因為桉樹人工林樹體高大,在集約經營的條件下,火災類型主要為地表火,不易形成樹冠火,偶然形成的樹冠火也是斷續的。調查表明,桉樹人工林發生火災時,由于地表火產生的高溫燙死桉樹的韌皮部和外層木質部,使其喪失輸送水分和養分功能,導致樹體死亡[3]。因此,盡量減少地表火的發生,或者降低地表火的強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火災對桉樹帶來的危害。

林業調查規 劃第37卷第6期黃李叢,等:淺談廣西林業企業護林防火工作

撫育過程中使用全面除草,即將林地內高于25 cm的雜草、雜灌砍除,人工除草速度慢、工價高,應盡量使用機械除草。機械除草雖然比人工除草進步了不少,成本相對也降低些,但由于雜草生長迅速,除草過后幾個月就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況,因此,為了達到效果,需要增加全面除草的次數。但是全面除草需要除草的次數多,耗費的成本較高,建議使用除草劑除草,雜草再生周期較長,相對可降低成本。

除草劑在營林生產中已經得到了廣泛推廣,有其優點也有其缺點。優點是客服了人工除草和機械除草的不足,減少了除草的次數,除草效率高、效果顯著,能有效降低惡性雜草和雜灌對林木生長的影響等;缺點就是噴施時受天氣和水源遠近影響、陡坡地塊難操作等。

目前在廣西區內林業系統使用的除草劑效果比較理想的是草舒、龍友、草甘磷,均屬內吸性、有機磷除草劑,對土壤無殘留。推薦使用草舒和龍友。

草舒,微毒,稍有臭味,新型的草甘膦復配水劑,是以10%草甘膦為基礎復配08%24-D滴及增效劑和浸潤劑的復配制劑,可以更快地除草和長效封閉雜草,效果顯著,對鐵芒箕、五節芒、大芭芒、牛筋草、茅草、小灌木和小雜木等防除效果優異,能把草根徹底殺死,雜草很難重生。除草效果優于草甘膦。

金敦福(龍友),即41%草甘膦異丙胺鹽,微毒,無味,除草效果顯著,能殺死1 a生及多年生各種雜草及小灌木,除草殺根,防效期長,無殘留,噴到土壤上,先被吸附,后被微生物降解成水、二氧化碳、硝酸鹽和磷酸鹽,不影響下茬作物。

除草劑使用時需注意不要用污濁的水或井水配藥,因其中的金屬離子含量較高,會鈍化和降低除草劑效果;雨天、氣溫過高(超過30℃)和過低(15℃)、風大天不宜噴施;不要在強太陽光照下噴施,因為在強光照射下藥液來不及被雜草莖葉吸收就被蒸發掉,降低了藥效。

33建立林地巡護系統

由于林地跨度大,很多林地相隔距離較遠,監控管理比較困難。為了能更好地保證林木的安全,應在企業內部建立一整套巡護系統,加強對火災及盜伐等損害企業利益的管理,保證能夠及時發現、上報、處理,把損害降到最低。

在制定好一系列的巡護路線圖后,為了保證巡護計劃的嚴格執行,有條件的企業可為員工配置GPS定位器,GPS定位器可隨時給員工定位,確保按照巡護路線行走,限制員工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林地巡護,確保能在第一時間發現異常情況。

34做好森林火災預案建設

制定企業緊急應變方案,分區分層級建立緊急應變架構,明確現場指揮負責人、救火組、后勤保障組。一旦發生火災,按照應變方案迅速組織人員,保證能夠快速、有序、有效地開展火災撲救,盡可能減少火災帶來的損失。

對于火災,目前沒有辦法能夠完全地避免,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在火災發生以后盡量減少火災帶來的損失。這就需要企業平時多宣傳、培訓,提高人們防災、減災意識,以及應對火災的能力和水平,盡量減少森林火災損失。

35加強森林防火宣傳

1)防火期間在林地相對集中的村莊進行防火宣傳,通過在人流量集中之處、林地入口處拉橫幅、刷標語、立固定防火牌等措施,吸引林區群眾的注意,提高林區群眾的森林防火意識。

2)實行舉報有獎制度,激勵群眾積極反映、舉報縱火等違法犯罪分子,及時追回損失。

3)林地管理員要充分了解自己所管轄的林地周邊是否存在著火災隱患情況。若林地毗鄰群眾甘蔗地,則注意多與該地主人宣傳注意野外用火安全;在用火期間多到林地巡查,確保林地安全。林地管理員平時應與林區群眾多溝通,多宣傳林區防火安全知識,提高防火意識。

36組建半專業撲火隊伍

以企業內部規劃為基礎,分區組建,每組至少5人,配備風力滅火機1~2臺,打火把2~3把,砍刀1~2把,可視組員人數適當調配。每人配備防火服。配合其他林業技術員一起行動。隊伍行動由區域經理統一安排布置,現場指揮。

每季度對撲火隊伍進行一次培訓,進行滅火技術及安全自救的訓練,保證隊伍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37充分發揮護林員的作用

在林地旁的村莊聘請一些在當地較有影響力的村干部或村民充當臨時護林員協助護林。結合林地的面積和距離,合理地劃分管護的林地面積大小,保證護林員能將林地管理好。一旦發生火災,及時報告林地管理員,并組織當地群眾及企業員工聯合行動,進行火災的撲救工作,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38購買森林保險

目前,廣西的森林保險發展還遠不能滿足林業巨大的風險保障需求,保險產品供給不足,覆蓋面窄。2008年廣西森林保險承保面積僅占全區森林面積的215%,分別比江西(5%)、湖南(714%)和福建(9%)3個林業省區低了285、5、和685個百分點,也低于全國森林保險承保率(294%)。這與廣西保險費率有一定關系,2008年,廣西森林保險平均費率為73‰,而同期全國、福建、湖南和江西分別為24‰、34‰、76‰和4‰,這與缺乏政府支持、覆蓋面小、議價能力弱有很大關系。

雖然目前森林保險的發展十分滯后,主要以森林火災保險為主,保險責任較單一,不能很好地滿足林業經營者轉移風險的需求,而且費率較高。但可以選擇一些易發生火災的區域,例如林地中夾雜墳地較多、毗鄰農用地(尤其是群眾會燒坡的地)等存在較大火災安全隱患的林地投保,可大大降低林木受害損失。

4結語

企業的護林防火工作需要長抓不懈,堅持以預防為主,建立起整個林地的防火帶網絡,并經常維護,保持防火效果。通過除草的方式降低地表火,減少林木受損。結合護林員、企業員工巡護等多種方式建立起預警制度,及時發現火情,立即撲救,減少損失。為存在較大火災隱患的林地投保,減少營林風險。多種方式結合使用,保證林木安全,保證經營成果不受損失。

參考文獻:

[1]林志洪,魏潤鵬南方人工林森林火災研究綜述[J]廣東林業科技,2005,21(4):70-74

篇6

一、主要工作開展情況

(一)落實森林防火責任。一是進入防火期先后召開1次全縣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會、23次重點林區鄉鎮及林區經營單位森林草原防火會、雅安、八縣護林防火會,先后4次組織督查組到鄉(鎮)、爐城街道辦進行防火工作督查。二是分別與各鄉鎮簽訂《森林防火承諾書》,與各村、中小學、廠礦、寺廟、林區各水電、旅游開發建設單位簽訂《森林防火責任書》,把防火責任落實到了山頭地塊、人頭戶主。今年,全縣共簽訂森林防火承諾書42份。三是形成了“政府負總責,部門齊抓共管,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責任體系。

(二)切實加強宣傳教育。堅持把重點林區、高火險區的居民點和旅游景區、林區村寨和水電、礦產開發企業等作為重點宣傳區域,把中小學生、林區群眾、寺廟僧尼、務工人員、智障人員監護人等列為重點學習對象,一是建立森林防火短信平臺,定期火災情況、火險等級及警示短信10000余條;制作森林防火視頻宣傳帶在電視臺、鄉(鎮)滾動播放,并在重點林區、重要路口、景區、村寨等人口密集地刷寫標語800余條,書寫防火宣傳標語500條,發放宣傳資料15000余份。

(三)加大火災隱患排查。嚴格執行野外火源管理規定,開展火災隱患排查整改和專項督查4次。在重點時段、高火險時段,增加巡山護林力量,加大巡查力度,對跑馬山、木格措等重點景區,及時《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強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通告》、《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強跑馬山、木格措景區森林防火工作的通告》、《致城區公民嚴防跑馬山景區森林火災的公開信》,并通過抽派森警巡邏、組織人工撒水,清理林下腐質物等,及時清除火災隱患。

(四)逐步提升防控能力。一是完善《縣森林防火工作預案、撲救預案》、《縣處置森林火災應急預案》、《縣重點景區森林防火工作預案》等3個應急預案。二是加快三期建設正在積極推進中。分別投入168萬元和50余萬元完成跑馬山森林防火引水工程和300?的縣級物資儲備庫建設。三是投入16萬元購置相關撲火工具,向各鄉(鎮)發放,物資完好率保持在90%以上。四是建立森林專業撲火隊2支120人,鄉鎮半專業撲火隊21支635人。完善專業撲火隊員聯絡、集中、運輸等制度,組織開展專業培訓1次,撲火隊員免費體檢1次。五是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領導帶班和森林火災報告制度,及時處理森林火災信息和衛星林火監測熱點等,確保防火工作下情上報,上情下達及時準確。

(五)及時控制各類火情。防火期以來,我縣成功共撲救“1.30”舍聯鄉、“4.18”沙德鄉森林火災,核查衛星林火監測、火情遙感監測熱點4起。一是第一時間核實火情,按照“就近就地”組織原則,迅速組織精干力量參加撲救,確保了火情及時控制,實現了零傷亡。二是加大火案查處力度,堅決依法嚴懲火災肇事者和嚴肅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截止3月1日,共調查森林火案2起,刑事拘留2人。

(六)科學增雨,減少森林草原火災發生率。進入防火期以來,我縣積極與州氣象局銜接,對wr98火箭發射器進行了檢修,通過4次實施人工增雨作業,有效的增加森林草原濕度,降低森林草原火災發生的風險,為我縣的森林草原防火的預防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礎。

(七)嚴格管理任務明確。專業撲火隊伍作為我縣一支有生力量,嚴格按照建制化、系統化和梯隊化進行管理模式。除由縣森林防火指揮部指揮外,同時承擔全縣應急救災機動力量,參加抗震救災、應急搶險救災、維穩等應急救援任務。通過參加抗震救災演練,提高了的快速機動和應急處置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防火形勢日趨嚴峻。防火期以來,氣溫相較往年以偏高為主,近四個月基本無明顯降水,且大風干燥,出現極易著火蔓延的高火險天氣時段,森林防火等級居高不下。同時,受火場地理位置及風力風向影響,火勢多變,火點不均,致使一次性撲滅難。

(二)防火工作重視不夠。個別地方鄉(鎮)、部門、開發企業對防火形勢認識不夠,麻痹大意,工作滿足于一般部署和安排,對通報的熱點問題重視不夠,森林防火巡護和野外用火,特別是對農事用火、輸變電線路、施工用火管理不到位,造成森林防火工作被動應付。

(三)防火設施基礎薄弱。專業撲火隊伍建設較為滯后,防火通訊、交通運輸、撲火機具、物資儲備等裝備設施與森林火災應急撲救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四)森林火案查處困難。森林火災大部分都發生偏僻山區,縱火嫌疑人不易被發現,火場容易破壞,給查處森林火災案件帶來困難。

(五)森林草原防火資金投入不足。按照相關要求森林草原防火資金要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但我縣在防火經費沒納入地方財政預算,森林防火經費缺乏,難以適應防大火、救大災的需要。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一)全面推進組織體系建設。一是全面落實森林草原防火行政首長負責制。實行縣級領導包片、縣級部門包鄉、鄉鎮干部包村、村組干部和管護人員包山頭地塊的管護責任制度,逐步規范管護人員巡山和村民輪流掛牌值班制度。森林、草原防火指揮部全面清理在林地、草地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逐戶建檔建卡、落實防火責任。二是建全聯動責任機制。與周邊縣簽訂聯防、聯動協議,建立緊急互助機制,不斷加強區域聯防和撲火力量建設。毗鄰鄉鎮確定重點聯防區區域,落實聯防互援措施,形成嚴密的防范網絡。三是健全完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目標考核機制,探索建立森林草原防火獎懲機制。

(二)不斷增強火災防控意識。森林、草原防火指揮部及各部門、鄉鎮要結合群眾工作全覆蓋,制定有效的森林草原防火宣傳方案,緊急動用林區各種宣傳手段,再次掀起防火宣傳教育,尤其是突出重點地區和重點時段的宣傳教育工作,做到廣播里有聲音、電視上有字幕、林區內有條幅。

(三)努力遏制非法用火行為。一是針對我縣野外用火管理難的實際,按照堵疏結合的原則,制定出臺《縣野外用火管理辦法》,嚴格實行野外用火審批制度。二是縣、鄉兩級落實防火巡邏檢查隊伍3500人,佩戴袖標、每日巡山。各鄉鎮、村在重點林區、重要景點和重點地段增設臨時檢查站,固定專人,檢查登記,杜絕一切火源入山。三是鄉鎮要對上墳燒紙、宗教祭祀等重點場所看守和巡視責任,并對轄區內“五類人員”逐一排查登記、切實落實“一對一”監護責任。四是迅速組織開展“隱患排查回頭看”活動,針對責任落實、預警響應、火源管控、隊伍建設、物資保障、基礎設施及宣傳教育等方面進行全面排查,對火災隱患進行限期整改。

篇7

一、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

我局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副局長、紀檢組長及森林公安局長、教導員為副組長,局各股室站所負責人為成員的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推進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同時把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計劃,統一安排部署,統一協調推進;建立完善工作機制,及時研究和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確保工作扎實有效開展。

二、加強輿論宣傳,營造良好氛圍。

充分發揮宣傳輿論導向作用,采用led顯示屏、標語、宣傳車等多種方式,加大對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宣傳力度,向社會廣泛宣傳綜合治理的意義、任務、和工作重點,宣傳綜合治理工作中出現的好經驗、好典型,吸引更多的群眾自覺投入到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中來,為綜合治理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和輿論氛圍。2014年累計出動宣傳車120余次,發放藏、漢雙語宣傳資料1.58萬余份,開辦宣傳欄6個,張貼宣傳標語1.2萬余幅,宣傳人次達2.8萬余人次。

三、突出重點,全面開展整治工作。

(一)森林防火專項整治行動成效明顯。

一是采取“全域集中整治、區域重點整治”方式,通過抓責任分工、宣傳教育、隱患排查、督促檢查等工作內容,對森林草原防火進行了專項整治,實現了州上提出的“4321”工作目標。專項整治期間累計發放各類宣傳資料3.6萬余份、張貼標語0.8萬余副、電視臺播放專項整治通告20余次,縣、鄉、村召開相關會議155次(其中,縣級5次;鄉村級150次),整治情況、火險等級及警示短信2.1萬余條,開展演練3次,開展森林火災隱患排查110場次,整治火災隱患8起,處理違規用火3次(其中,時濟鄉、姑咱鎮整治違規野外用火各1次,警示教育各1人;處邯鄲工程有限公司違規用火罰款2萬元);處理火災3次(對普沙絨鄉冰古村和舍聯鄉舍聯村火災肇事者行政拘留5天、對孔玉鄉俄日村巴河公司處以罰款5萬元和承擔撲救火災費用5.6665萬元);下發督辦通知5份、整改通知1份,對林區輸變電線路火災隱患進行了專項排查,將問題及時消除在了萌芽狀態;專項督查94次(其中縣級12次、鄉82次);遣返7名流浪乞討人員;二是建立健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獎懲機制,每年由縣財政安排森林草原防火獎勵基金,對未發生人為森林草原火災的鄉鎮進行獎勵;對凡是搞形式、走過場,弄虛作假、責任不落實、履職不到位、消極應付、相互推諉的,將問責追究,嚴肅處理。同時將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與各鄉鎮集體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金掛鉤。

(二)非法侵占林地清理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按照《省林業廳關于開展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專項行動的通知》和《藏族自治州林業局關于開展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專項行動的通知》要求,我局抽派工作人員迅速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專項行動,對折東的水電、礦山開發企業使用林地情況及對規定期限內沒有完善占用林地手續的建設項目進行全面清理,對非法開采、亂采濫挖違法使用林地行為下發整改通知,并依法處理。截至目前,清理違法侵占林地項目3個(縣魚斯頁巖磚廠非法侵占林地、金平水電站和金元水電站臨時占用林地超期使用),對大唐國際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建設的長河壩水電站和黃金坪水電站臨時占用林地超期使用進行立案調查。

(三)進一步強化措施,依法保護森林資源。

一是林政管理和執法力度進一步強化。季度集中整治與專項整治并行,日常巡查與專項督查同落實,2014年至今共出動警力530人(次),車輛170臺次,立案查處各類涉林案件23起,處理違法犯罪人員34人(次),其中:刑事案件移送4人次,行政處罰30人次;收繳木材200余立方米,為國家挽回直接經濟損失100余萬元,案件查處率為100%,嚴厲打擊了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活動。二是強化管護措施。建立了局、站、員“三方聯動”的“雙線立體”管理模式,層層簽訂森林管護目標責任書,將森林管護任務落實到人,落實到山頭地塊,使全縣499.1萬畝(其中292.4萬畝國有)的森林資源得到常年有效管護。三是保護與績效掛鉤。出臺了火災責任追究方案,實行縣、鄉、村責任捆綁,將集體公益林補償資金與保護績效直接掛鉤;對因監管工作不力,發生森林火災、亂砍濫伐等違法犯罪行為的,除對聯系單位和所在鄉鎮責任人進行問責外,并以村為單位核減相應的集體公益林補償基金用于生態植被恢復。

四、存在的主要困難

(一)防火形勢依然嚴峻。一是火災隱患依然存在。高溫、干旱、大風等惡劣天氣逐漸增多;進入林區旅游、生產作業人員越來越多,野炊、吸煙、燃放煙花爆竹、上墳燒紙、宗教祭祀等風俗習俗短時間內難以得到規范;二是個別鄉鎮和部分村對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重要性、長期性、艱巨性的認識仍然不夠,隱患排查整改工作不到位、監督管理不到位。三是一些地方對巡護人員的監管力度不夠,對值班、巡山管護落實不到位。四是火源管理不嚴格,火源管理關鍵是鄉村基層,個別地方對火源管理存在漏洞,野外用火、不規范用火時有發生。五是對癡、呆、傻、流浪人員、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外來流浪、務工人員等的管控難度仍然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