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天寺木塔范文
時間:2023-04-12 00:17: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梵天寺木塔,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井控 壓井 反循環法
中圖分類號:TE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9(a)-0074-03
對于一般的油氣井,可能地層壓力不是太高,侵入流體為地層水、油或低壓氣。根據井涌情況和井身狀況的不同,只要發現井涌,及時采用工程師法、司鉆法等常規壓井方法即可將侵入物循環出井,恢復正常鉆進。然而由于塔里木油田在超高壓構造上的油氣井鉆井周期長,多存在技術套管磨損嚴重,套管強度較低,地層壓力系數高,抗內壓強度下降[1]。卻勒四井屬于高壓氣井,侵入物的壓力、體積可能都會高于普通井,若此時仍然采用常規壓井法,可能會使井口最大壓力超過地面裝置的承壓范圍,也可能使套管鞋處的壓力超過套管鞋所能承受的最大壓力,這時就要采用非常規壓井方法。
本文對反循環壓井法的工藝與計算要點給予說明。
1 工藝要點
反循環壓井法是從環空泵入泥漿將井內溢流替入鉆桿,由鉆桿內上升到井口,在阻流器控制鉆桿出口回壓下排除溢流,然后再轉正循環壓井的一種壓井方法[2]。它的優點是:壓井時間短,能迅速排除溢流,降低井口套管承壓等[3]。為指導施工,必須掌握套壓、套管磨損處受壓的變化規律。
1.1 套壓的變化規律
1.1.1 套壓計算模型
根據重泥漿在環空中位置的變化,建立反循環法的套壓計算模型,如圖1所示。
1.1.2 套壓計算公式推導
(1)氣柱在井底的套壓(關井套壓)。
根據圖示環空液柱壓力平衡關系,有
(1)
式中:為反循環法壓井套壓(以下皆同),MPa。
(2)氣柱進入鉆柱過程的套壓(如圖1中(1)所示)。
根據圖示環空液柱壓力平衡關系,有
(2)
考慮到氣柱高度,可以近似認為氣體流出環空的速度是勻速的,得出表達式:
(3)
(4)
(5)
式中:為環空中原泥漿的高度,m。
為與環空相當的鉆柱內氣柱高度,m;
A為環空容積梯度,m3/m;
B為鉆柱容積梯度,m3/m。
將(3)式和(4)式代入(2)式得:
(≤≤H) (6)
(3)氣柱在鉆柱中上升直至被排出井口過程的(如圖1中(3)所示)
根據圖示環空液柱高度平衡關系,有
(7)
式中:為鉆柱內氣柱上返最高值,m;
y為鉆柱內原泥漿高度,m。
根據氣體熱力學定律得:
(8)
聯解(7)式和(8)式得:
(9)
(10)
鉆柱內原泥漿高度相當于環空中的高度:
(11)
因此套壓為:
(≤≤) (12)
(4)正循環重泥漿到達鉆頭過程的套壓(如圖1中(4)所示)
(13)
(5)重泥漿在環空中上升過程的套壓(如圖1中(5)所示)
(0≤≤H) (14)
1.2 套管磨損處的壓力變化規律
1.2.1 計算模型
根據溢流和重泥漿在環空中位置的變化,建立反循環法磨損處所受壓力的計算模型,如圖2所示。
1.2.2 磨損處受壓公式
(1)溢流在井底時的(如圖2中(1)所示)。
(≤≤-) (15)
(2)溢流進入鉆柱過程中的(如圖2中(2)所示)。
根據圖示環空液柱壓力平衡關系,有
(≤≤H) (16)
(3)氣柱在鉆柱內上升直至被排出過程的(如圖2中(3)~(5)所示)。
氣柱整體經過h之后繼續膨脹上升,直至從井口排出,整個過程中,套管磨損處所受的壓力是一條水平線,即:
(17)
(4)重泥漿到達鉆頭之前的(如圖2中(5)所示)。
重泥漿從井口到達鉆頭之前,套管磨損處所受的壓力是一常數,為:
(≤≤) (18)
(5)重泥漿頂端到達h之前的(如圖2中(7)所示)
≤≤ (19)
(6)重泥漿到達井口之前的。
重泥漿經過h之后,套管磨損處所受的壓力是一常數,為:
(≤≤) (20)
2 對比分析
卻勒四井壓井數據如下。
本井是一口預探井。以5"鉆桿(內徑105 mm),在9-5/8"(壁厚15.8 mm)技術套管內鉆進,泥漿密度2.0 g/cm3。鉆至4500 m時,發現溢流,關井測試:溢流量3 m3,地面溫度t0=20℃ ,地溫梯度GT=1℃/30 m,井深1000 m處套管磨損率為50%,用比重 2.1 g/cm3的重泥漿壓井。
為簡化計算,忽略溫度、天然氣壓縮系數的影響,且不考慮鉆挺,基本數據計算如下:
環空容積梯度A=2.29×10-2 m3/m;
鉆具內容積梯度B=8.66×10-3 m3/m;
井底溢流高度hg=131 m;
鉆具內容積相當環空高度H1=1701 m;
關井后井底壓力Pp=94.5 MPa;
井底溫度Tp=t0+HGT+273=4430 K;
天然氣相對比重S=0.7,天然氣井底壓縮系數Zp=1.5;
天然氣重量在井底所造成的壓力梯度=0.0034 MPa/m;
天然氣氣柱重量造成的壓力Pg=HgGg
=0.45MPa;
泵入鉆柱重泥漿的流量
Q=0.84m3/min;
環空中泥漿高度y=0.84t/A=36.68t;
磨損套管的最大抗內壓強度=28.8MPa。
利用計算機以同樣的井內條件對工程師法壓井、司鉆法壓井及反循環法壓井進行計算,得出對比數據及套壓變化曲線、磨損處所受壓力變化曲線,如表1和圖3、圖4所示。
3 結論
通過對表1和圖3、圖4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三種壓井方法中,司鉆法最大套壓值最高,工程師法次之,反循環法最小。
(2)三種壓井方法中,司鉆法套管磨損處所受壓力值最高,工程師法次之,反循環法最小。
(3)三種壓井方法中,司鉆法壓井時間最長,反循環次之,工程師法最短。
(4)三種壓井方法中,排除溢流時間司鉆法與工程師法幾乎相當,反循環法較二者小很多。
(5)本井套管磨損條件下,采用工程師法、司鉆法都將壓裂磨損套管,因此不能選用。
(6)反循環法較工程師法和司鉆法的最大套壓值低,且低于套管磨損處的最大許用套壓值,因此,本井采用反循環壓井法是安全可靠的。
參考文獻
[1] 閻凱,李鋒.塔里木油田井控技術研究[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8,23(2):522-527.
篇2
【關鍵詞】喚醒意識 指導方法 培養習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6-0097-02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托爾斯泰也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興趣。”興趣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個最積極、最活躍的心理因素,興趣是學生探求知識、認識事物的動力。它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提高閱讀效果,對中學生的語文學習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那么,在大力提高基礎教育、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技巧的今天,如何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呢?實踐告訴我們,開展質疑解難教學是提高語文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之一。
質疑解難,顧名思義就是讓學生學會提出疑問,在解決疑問的過程中提高語文能力。這樣化被動為主動,他們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是知識的挖掘者,體驗到因自己邊思考邊學習帶來的成就感。這樣,語文學習的興趣自然就產生了。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圍繞教材所進行的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教學活動中,如果能夠喚醒學生質疑解難的意識,指導學生質疑解難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質疑解難的習慣,那么,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的雙邊活動必將充滿激情和活力。
一 喚醒學生質疑解難的意識
傳統的課堂教學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總是習慣了在老師的提問下被動地進行學習。然而要打破這種使人昏昏欲睡的課堂教學模式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教師提前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
要想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質疑解難,師生雙方在思想上先要轉變觀念。要經常性地向學生宣傳這樣的理念:“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問”“學貴有疑”“疑是思之路,學之端,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是思維的火花,思維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以解決問題告終”“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從而使學生明白“學會如何學習比學什么更重要”的道理,進而養成以質疑解難能力為榮、為貴的意識。
當然,教師在教學中不能以權威者、裁判者、命令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面前,否則會讓他們有緊張感。師生之間應該建立和諧融洽的關系。只有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生才能敢問、敢想、敢說。他們靈活敏捷的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才能夠得到發揮。亞里士多德曾說:“教學法一旦觸
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學生質疑解難的前提就是學生對“學”“問”的興趣,這種興趣是建立在認知、情感、自信的基礎之上的。用布魯納的話說就是:“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于學生對學科本身發生的興趣。”這興趣是學生的需要得到滿足,情感得到誘發,自信得到確立的表現。
二 指導學生質疑解難的方法
美國教育家布魯巴克說過:“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原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學習是一種積極且緊張的思維活動,沒有疑問就不會有新的見解。質疑解難能力需要較高的思維能力,但并不是每個學生都有這樣的思維能力,這就需要教師進行質疑解難方法的指導。
那么,怎樣讓學生會質疑解難呢?教師要根據不同的課文內容指導學生于無疑處生疑,從平常的詞句中發現不平常的問題的解決方法:
1.抓住矛盾進行質疑
抓住矛盾就是抓住文本內容前后矛盾的交結點進行質疑。事物的矛盾就如同絲線交叉纏繞,往往會出現若干個交結點。指導學生找出問題的交結點即矛盾的焦點很關鍵。矛盾的交結點正是思維火花產生的地方。如學習文言文《梵天寺木塔》時,在掌握詞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小組里最懶惰的學生竟提出老師意象不到的問題:為什么木塔建造之初不請喻皓,而請那個沒本事的匠師?匠師請教喻皓是用了“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為什么后來又說“人皆服其精煉”?學生們由疑生趣,很多人都以問出別人答不上的有價值的問題為榮。學習《范進中舉》時,一個學生就利用找矛盾質疑的方法提出了引人思考的問題“范進是個唯唯連聲的人,為何發瘋醒來后就變得世故圓滑了呢?范進中舉發瘋的事那時是不是很多?”這樣的問題很有挑戰性,利用文章中的矛盾引發學生對于文章的重新審視和深入閱讀,在這樣的質疑挑戰下學生的思維形成碰撞的態勢,探究的力度和深度得以增強。
2.抓住構思進行質疑
篇3
關鍵詞:語文教學 閱讀價值 閱讀策略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民族崛起的不竭動力。作為語文教師要在學生中大力倡導閱讀的重要作用,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關于讀書的重要性,古人很早就有過論述“。顏真卿“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都是勉勵人們多閱讀的箴言。閱讀既是一個享受的過程,同時又是收獲的過程,它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個人,還有對社會的貢獻。
一、閱讀的個人價值
1.提高知識素養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對于語文的學習,最基本的功能是可以充實個人的基礎知識。當然,字詞句意的學習是最淺層次的。更高層次的學習,是通過語文的學習可以了解其他知識體系。以蘇教版中學語文教材為例,它是一門包含豐富知識的課本。通過對這本教材的學習,學生不僅僅可以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和語文寫作技巧,還可以掌握很多民俗和科學知識。魯迅先生的《社戲》一文,描寫了兒時在家鄉觀看社戲的熱鬧場面。學生通過對本課的學習,除了感受魯迅先生童年的趣事和獨特的藝術手法外,還可以對當地的民風民俗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這些隱藏在課文中的潛在知識還有很多,比如我們熟知的沈括,他在后世一直是以科學家身份著稱的。而蘇教版教材中,精心選取了他的兩篇文章《夢溪筆談》二則:《以蟲治蟲》《梵天寺木塔》,學生在學習過這兩篇文章后,除了有文學方面的收獲以外,更會產生關于科學方面的思考。由此,可以發現語文是真正能啟迪人們智慧的學科。
2.陶冶情感道德
冰心曾經說過:“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簡單一句話道出了閱讀的幾個境界。一本好書,對人的影響是深遠的。它可以改變人的性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讀一本好書,仿佛是在與智者進行心靈的對話。語文教材中選取的一些美文,都是有著深厚的精神內涵的佳作,它對陶冶學生的性情、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初中階段的學生是人生中最美的年華,也是各種情感和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期。一部好的作品,將會對他的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十四五歲的年齡很難理解生命的價值,很容易在誘惑面前迷失自己。蘇教版教材《人的高貴在于靈魂》一文,通過對亞歷山大大帝、車廂中默默看書的少女和執著追求藝術的青年畫家的刻畫描寫,向學生展示著真正的高貴不在于權勢的至高無上,也不在于金錢的富足,而是有澄澈的心靈和執著的追求。
在大力宣揚愛國主義的今天,很多人不禁要問,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愛國?從教材中,我們或許可以感受到。在學過的文章中,愛國情感最濃郁的莫過杜甫,他的《春望》《示兒》無不表現了動蕩年代中他那顆赤誠的愛國心。在和平年代中,愛國情又是怎樣的一種情感呢,從蘇教版教材《棗核》一文中,我們可以感受得到。課文通過旅美華人對幾枚故鄉棗核的珍重,讓我們感受到老人那顆拳拳的愛國之心。
親情是人類最重要的情感,它是支撐人在困境中活下去的勇氣。這一情感,教材中也有所詮釋。“百善孝為先”“子欲養而親不待”,中華民族是最重孝道的民族,也是最看重親情的民族。鄒韜奮在《我的母親》一文中,通過描寫母親熬夜為兄弟姊妹做針線、“口是心非”地附和父親懲罰“我”背書等幾件日常中的小事兒,塑造了一位勤勞善良偉大的母親形象,作者在文中表現出對母親深深的懷念。可憐天下父母心,學生在閱讀過這篇課文后,內心一定會有所觸動,父母之愛是無私的,但并不是理所應當的,作為子女,應該反思自己身上的責任。
3.培養寫作能力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寫作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是基于大量的閱讀和積累基礎之上而實現的。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不僅僅要對文章的情節和發展脈絡有總體的把握,同時還要注意對文章的藝術特色和表現手法進行感知和積累。翻開那些名家的經典大作,也無不是包羅萬象、縱橫捭闔,有著深厚的文學功底。對于中學生而言,要想寫好文章,就必須在平日里閱讀一些經典佳作,提升自己對文章的感悟力。讀的文章多了,在寫作中自然就會游刃有余,不至于無話可說。
我們說語文是一門極具藝術的學科,是因為在寫作過程中運用了大量的藝術手法,掌握和運用這些手法,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有極大的幫助。中學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是名篇佳作,這些文章不管是在題材內容還是藝術手法方面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學生有意識地對這些文章進行研讀,對自身寫作能力的提升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閱讀的社會價值
1.傳承民族文化
我們今天依然可以看到《詩經》《楚辭》這些優秀的文學藝術,即使是經過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屠戮,中國優秀的文化依然完好地保存下來,可見它們的魅力所在。作為初中學生,在讀書過程中,要清楚地認識到書籍是人類不朽的靈魂,人類精神文明的各種成果都是保存在書籍中而得以代代相傳。從這些書籍中我們可以得到歷史興衰的教訓,所以對經典的閱讀是傳承歷史的需要。在傳承經典的過程中,也并不是原封不動的保存,而是要對經典作跨時代的解析,讓經典在傳承中與時俱進,發揮更大的價值。
2.振興民族精神
總理曾經說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可見,閱讀對民族興旺發達的重要價值。一個沒有文化內涵的民族是無法長久于世的,同樣一個不讀書的民族也不會昂首于世界強國之林。作為祖國的希望,青少年學生應該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最終為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應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地閱讀,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三、有效閱讀的策略
1.開展讀書品鑒交流會
分享是讀書的一大樂趣。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在班級定期舉辦讀書品鑒交流會。學生可以在這里暢所欲言,也可以。這樣的交流會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可以閱讀更多的書籍,更好地跟同學進行交流,如此往復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最終達到增加學生閱讀量的目的。
2.充分尊重學生個性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強調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和創造性。因為每個學生的個性喜好都有所不同,在閱讀方面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愛好和個性化解讀。教師一方面要積極鼓勵學生多閱讀,另一方面也要提升自身的閱讀量,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教學相長的良好氛圍,才能對學生的閱讀給予有效的指導。學生由于成長環境和個性差異,對于同樣的事情會有不同的解讀,這樣的差異同樣存在于閱讀中,教師在對學生閱讀進行評價時,要以引導和鼓勵為主,切記不能挫傷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21世紀的今天,國家、民族的競爭力不僅取決于土地的廣袤、人口數量的龐大,主要取決于國民的素質。而國民的素質又恰恰來源于閱讀,可以說一個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身為語文教師,肩上的責任不僅僅是教書育人,而是民族的未來和希望。因此,在語文課堂中,教師應鼓勵引導學生積極開展閱讀,提升個人的素養,為民族的興旺發達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伍岳,王顯槐,陳曉玲.近二十年來語文閱讀教學研究的特點與發展趨向[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