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學德育工作論文

時間:2022-03-04 03:01:35

導語:農村中學德育工作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中學德育工作論文

[摘要]通過分析當前農村德育工作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提出相應對策。即建立學校、家庭聯動機制;重視學校、社會教育資源的整合;提高對農村中小學生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活動;突出課堂教學在學生德育中的主陣地作用。

[關鍵詞]德育;現狀;思考;家庭;資源;課堂教學

近年來,學校德育工作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而且加強學生道德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然而德育工作的現狀不容樂觀,特別是在偏遠貧困的農村地區尚存在很多須引起關注和有待解決的問題。

一、農村德育工作的現狀

1.家庭教育的“缺位”和“越位”造成學生思想的扭曲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有深遠的影響。孩子的性格、道德品質、思想情操的形成等都與家庭環境、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系。而現今,農村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卻存在很多問題,大體上可以概括為“缺位”和“越位”兩個方面。所謂的“缺位”就是對孩子的放任自流、疏于管理。這種現象的形成,一是由于很多家長在外打工,無力對子女進行管理和教育,形成教育上的“空檔”。一些孩子由于缺乏家長教育,跟著社會上一些不良青年學會了抽煙、喝酒、賭博,養成了一些不良的行為。二是部分家長素質低下,不明事理,對孩子過分溺愛。所謂“越位”,一是家長專制蠻橫,當孩子出了問題,不問情由,不管對錯,一味打罵體罰。二是家長覺著自己生在農村,苦了累了半輩子,不能再讓孩子苦著累著,因而過分疼愛孩子,大小事情一概包辦代替。這造成子女心理脆弱,經不起挫折和打擊。

2.農村不良社會風氣對學生思想觀念形成誤導

當前農村由于環境閉塞,文化娛樂生活貧乏,聚眾賭博、抽煙喝酒之風盛行,看風水等迷信活動層出不窮,村民為區區小事打群架、污言穢語罵街等現象屢見不鮮。這些惡習對尚處在成長期,思想認識不夠成熟的青少年造成了惡劣影響。部分學生不以此為恥,反以此為“有本事”“有意思”,從而主動模仿、學習。

3.應試教育的導向致使學生認識發生偏差

當前,愈演愈烈的應試教育已失去了選拔人才的本意,反而對整個社會造成了沉重的負面影響。而影響最為嚴重的莫過于在校的學生,尤其是背負著改變家庭命運,期望躋身上層社會的農村學生。不少學生并不重視自己道德成長,而是“讀死書”“抓考分”,認為只要成績好,就能考上好的學校,就會有一個好的前途。于是學校出現了一批“兩耳不聞他人事,一心只讀理化書”的自私自利的學生。4.教師工作方式的不當和德育形式的單一導致德育工作流于形式,甚至造成學生逆反心理目前農村中學中,雖然也有德育工作的專職管理人員,如班主任、政教員等,但他們大多對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長期性認識不足。他們眼中只盯著考分,心里只裝著智育,從而造成德育工作流于形式。而部分教師雖很重視德育,但工作無方法,教育無技巧,“管、卡、壓”是他們的拿手戲,“打、罵、逼”是他們的看家寶,造成學生情緒對立,甚至釀成嚴重后果。

二、當前農村中學德育工作應開辟新思路,實現新突破

1.建立學校、家庭聯動機制

針對目前家庭、學校教育各自為政,甚至相互矛盾的現狀,我們應當建立學校、家庭聯動機制,實現學校、家庭教育資源的整合。這種整合機制的建立,可以通過舉辦家長學校、定期舉行家長會、教師家訪等形式來進行。這種做法,其一,可以實現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信息之間的溝通,從而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其二,教師可以對家長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進行正確引導,并可及時督促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促使“缺位”的家庭教育“歸位”。

2.重視學校、社會教育資源的整合,抵制歪風邪氣對學生的影響

學校可以加強與鄉鎮、村委會、派出所等相關單位的聯系。將學校教育資源密集、教育活動易于開展等優勢,與鄉鎮、村委會、派出所等單位社會威信高、道德教育可信度強的優勢結合起來,形成合力。學校可以通過定期或不定期邀請上述單位的工作人員到學校通過舉辦道德講座、法制教育報告會等形式開展教育活動。同時,學校還應大力挖掘民間教育資源。目前,農村不良風氣較為嚴重,導致參與者遭受損失。如相信迷信,被騙取錢財;癡迷賭博,鬧得妻離子散;熱衷斗毆,結果鋃鐺入獄等。學校可邀請受害人“現身說法”,使學生受到教育。此外,農村中部分老人一身正氣、品質高尚,在周邊威信很高,受到學生和家長的尊崇。學校也可邀請他們對有不良思想傾向的學生進行教育。

3.教師應轉變德育觀念,提高對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教師應當認識到,如果不能培養數百萬農村在校中學生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今后中國農村的發展和繁榮將不可能實現。即使發展,即使繁榮,也只能是畸形的發展和繁榮。我們這些只重教書不重育人的教書匠也是失職的。因而抓緊德育、抓好德育,是擺在我們眼前的重要任務。廣大教師應強化德育意識,抓好學生道德教育。

4.創造性地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活動,“寓教于樂”

正如前面所說,農村中學教師德育工作的僵化、空洞、不切實際,已嚴重影響到了道德教育的實效性。因而有必要大力倡導形式多樣、切合學生實際、具有創造性的德育工作方式。根據農村實際,筆者以為在德育工作中,教師眼光既要盯著校內,也應投向校外的廣闊天地。校內活動可以通過開展主題班會、“我為集體做奉獻”實踐、“文明中學生”的評選、演講比賽、道德問題校內辯論會、觀看愛國主義影片等形式來進行。校外活動可采用以下形式:組織學生訪問特困群眾;幫勞力不足家庭義務勞動;搜集有教育意義的民間故事、民歌、民諺來教育學生。

5.突出課堂教學在德育工作中的主陣地作用

思想政治、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應以學生實際為出發點,精選案例,深入分析、誘導;以學生道德成長為回歸,使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法制觀。面對中國農村幾百萬迫切需要得到正確教育的中小學生,面對當前農村中學德育的新問題、新動向,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積極行動起來,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構建農村德育的新模式,實現農村德育的新突破,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更多文化和品德優良的人才。

作者:李志剛 閆永強 單位:陜西隴縣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