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機電事故的要素與管理評析
時間:2022-03-15 10:39:12
導語:煤礦機電事故的要素與管理評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煤礦所制定的制度規范不能得到統一,也沒有相應的考核制度,另外對煤礦的機電管理制度也不夠全面,甚至檢察人員的自身素質和相關的專業也是很缺乏的,需要有待提高。煤礦的機電管理工作需要很強的專業素質,要求對相關的行業知識有全面的掌握。監督的難度增加,監督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就不強,檢查的深度也就不夠,這是面臨的問題,也沒有提出系統的整改指導意見。總之,煤礦本身的機電制度不完整,以及一些機電管理人員的自身素質低下,對管理工作不夠認真仔細負責,這樣就為煤礦事故的發生提供了隱患[2]。現在煤礦形勢日益好轉,大多數煤礦更加重視煤礦的深處,而忽略了對煤礦的投入,尤其是機電設備的投入,在這種情況下,就導致了煤礦的機電設備更新速度不快。由于國家對煤礦的安全生產力度的大大提高,致使這些問題日益明顯。但是由于當前部分煤礦重產出不重視投入,從而導致煤礦機電設備改造滯后,這些日益凸顯的問題隨著國家對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視力度的提高而不斷清晰。煤礦是高危行業,存在著工作環境差、風險較大,致使對許多大學畢業生沒有足夠的擇業吸引力。上世紀九十年底代,很多煤炭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相當困難,導致很多人才流失,更是出現了很多院校的煤炭專業的招生出現了很大問題,使得許多大學、學院甚至不得不一度壓縮或取消煤炭類專業,進而導致目前煤炭行業,尤其是采礦、安全、機電等相關專業人才的緊缺,迫使很多煤炭優秀人員改行,人才流失相當嚴重,所以這就成為煤礦機電事故的導火索。據不完全統計,17起機運事故中當事人小學文化程度的占了40%,他們對技術工種安全操作知識掌握不牢,熟悉程度不夠,是造成多起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特別是采掘一線電機車司機不穩定,農換工多,文化基礎差,工作無長期打算,學習業務技術的積極性差,素質極低,給機電運輸安全帶來極大的隱患[3]。特別作業人員大都是經過當地勞動部門或供電部門專業培訓取得操作合格證后作業者,對他們的工種不宜隨意予以調動。但是,礦山某些技術工種,有些企業領導不去考慮學識水平。不講究用工要求,而是當作好工種,并通過人情關系把一些不合格的人員沖塞進去,加之一些人員不鉆研技術業務,違章違紀現象比較突出。另外,臨時性工作調整時安全培訓工作沒有及時到位也帶來了安全隱患。安全投入不足,考核不嚴,機運標準化工作難以到位;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培訓教育不夠,特別是用人體制的進一步改革并崗之后,職工都是滿載負荷甚至是超負荷狀態下工作,有的崗位還打破了8小時工作制做連班,要抽出人員進行脫產培訓的確很難。因為業務培訓難以組織或組織成效不大,從而使工人不能得到很好的培訓,技術素質不到位[4]。
技術管理是煤礦安全生產的重中之重
近年來,煤礦由于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的頻繁發生,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慘痛的教訓得到:“一通三防”和“地測防治水”技術管理工作不能大意疏忽,如有不慎,思想上稍有松弛就會釀成大禍,安全生產就沒有了保證。所以,要想把安全生產的主動權握在手里,就必須緊抓“一通三防”和“地測防治水”技術管理工作,將“一通三防”和“地測防治水”工作作為安全工作的重點,堅決控制瓦斯、煤塵、水等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降低煤礦機電事故的方法
煤礦企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若沒有機電設備,整個工作面就會陷入癱瘓狀態,機電設備的安全經濟運轉已經是煤礦安全生產的一個重要條件。提高員工的安全知識和操作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安全技術培訓和教育,只有經過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并且定期進行考核、考察、調整,才能使作業人員具有高度的安全責任心。科學合理的制定各崗位的操作規程和崗位標準,明確責任、做好各崗位、工序之間的密切配合,防止煤礦機電事故的發生,要建立合理的規章制度及維護、保養措施。對所使用的機電設備進行有計劃、有步驟、全方位的檢修維護,使機電設備處于一個良好的運轉狀態。具有足夠的強度、嚴格的防爆和防觸電是煤礦井下機電設備的要求,也是煤礦電氣設備合理使用的重要性。漏電事故的存在會使雷管提前爆炸,漏電和短路故障又容易導致瓦斯、煤塵爆炸,因此,礦井電氣設備必須采用可靠的保護裝置和必要的安全措施,確保人身和設備乃至礦井的安全,都可能造成觸電事故。只有措施得當,事故就可以避免,正確選擇和安裝電氣設備及供電線路,并在運行中加強維護檢修,設備才有防爆性。健全技術管理制度系統,完善技術管理;加大資金投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積極參與技術改造、廣泛開展技術攻關;采用多樣化培訓提高素質。
本文作者:呂梁工作單位:山西焦煤西山煤電集團公司杜兒坪礦安裝區二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