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研究

時間:2022-07-17 03:35:45

導語: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研究

一、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時出現的問題

(一)培養目標存在的問題

當前,有很多高職高專學校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模糊,同時與社會需求相脫節。比如,有的高職高專院校照搬旅游本科的培養目標,有的旅游學校還挪用外國的培養旅游人才的方法,這樣的目標定位不準確嚴重使高職高專的教育偏離了正確的路徑。

(二)課程結構存在的問題

大多數開辦旅游專業的學校為提高學生就業率,想培養出“一專多能”的全才,這樣不僅造成課程設置缺乏層次性,而且還過分強調理論知識的教學,從而使學生動手能力差,這樣就體現不出旅游業的綜合性,培養出來的學生很難盡快適應旅游企業相關崗位的要求。

(三)課程內容存在的問題

大部分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開設的課程有專業基礎課,專業技能課程和素質提高課。雖然課程內容全面,但沒有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所需課程開設。同時,高職教材良內容陳舊,缺乏特色。另外,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實踐環節有校內教學實訓,一般都安排在本專業的實訓室中進行,比如,《導游業務》課程實訓時就在實訓室讓學生進行導游模擬訓練,這樣學生單科實訓的單項技能過于單一,缺乏系統性與連貫性,學生的實際專業能力未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課程模式構建

(一)確立專業培養目標

在確立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目標時,首先要考慮我國旅游業發展的特色;其次要滿足高職高專學生發展的需求;最后還要結合我國高職高專教育發展的規律及該專業的特點,因此,在培養目標中要體現以下三個特色。1.人才培養的高級性。高職高專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是不一樣的,高職高專院校培養出的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是屬于高端技能型人才,而中職院校培養的旅游管理專業學生主要面向服務層的技術人才。2.人才培養的職業性。高職高專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同時能為旅游企業培養出一線的服務和管理方面的人才。3.人才培養的地區性。高職高專院職業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的目標必須根據當地旅游業發展的現狀情況和當地的旅游特色、當地經濟發展結合起來為當地旅游業發展服務。

(二)課程結構的調整

1.重新劃分課程類型。依據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的內容,把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課程分為以下幾種類型:文化基礎課、專業課和職業訓練課。文化基礎課是對學生的基礎文化知識和思想、身心健康方面的教育。專業課是對學生的旅游專業知識和旅游技能方面的教育。職業訓練課指的是學生的頂崗實習和畢業環節,它可以提高學生的旅游專業能力和實踐水平。2.重新界定專業方向。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法》(2011)和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指導性專業目錄(試行)》(2004)指出旅游管理專業和酒店管理專業是兩個不同的專業。因此,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不應該包括酒店方向,應將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界定為旅游景點和旅行社經營兩個方向。這樣重新界定過的專業方向不僅可以減少相應的課程而且還使專業方向進一步細化和精簡,有利于培養質量高的人才。3.合理安排實訓課。實訓課對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其內容有實訓任務、時間、地點、實訓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實訓指導教師等。由于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性強,要求動手操作能力高,因此實訓課必須安排合理妥當。

(三)動態調整課程內容

1.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內容的選擇對于高職高專的旅游管理專業學生來說可以改變課程內容與社會需求相脫節的情況。它不僅可以去除過多、過時的一些知識而且還可以實施“雙證書”制度。這樣既解決了學生重復學習的問題,又為學生提供了獲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途徑。比如把《導游基礎知識》和《導游法規》安排到第二學期學習,學生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就可以報考方導游資格證考試,以便取得導游資格證書。2.課程內容的整合。旅游管理專業課程內容的整合有利于各科之間的相互聯系,避免知識的重復。例如,可以把《經濟學基礎》融入到旅游管理專業中,開設新的課程為《旅游經濟學》。3.體現當地特點的內容。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內容還應體現出當地旅游業和文化發展的特點。同時,還要選擇那些顯現出當地旅游業和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發展需求的內容。比如:河南省高職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可以選擇尋根文化、佛教文化、黃河旅游等內容。

作者:袁秋霞 單位: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