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分析
時間:2022-12-20 09:14:06
導語: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關乎城市發展的驅動力。該文基于CMM模型對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成熟度提出了初始化、規范級、戰略級、可預測級和持續優化級的級別界定,構建了創新能力成熟度內部結構評價指標體系。結合《2012—2015年蕪湖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分析得出蕪湖市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能力在逐步上升,其創新等級由規范級上升到可預測級別。
關鍵詞:能力成熟度;CMM;創新能力
地方高新技術企業是地方產業轉型發展的關鍵所在,它的特點是集高智、高創、高效、高成長以及高群聚為一體。地方高新技術企業具有很強的創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著城市發展的速度和效果,關系到地方產業轉型的質量。蕪湖市作為安徽省的第二大城市,是安徽省“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實驗區”,擬建設創新型城市,大力鼓勵高新技術企業自主創新。本文運用軟件能力評估和改進的方法,即能力成熟度模型(CMM)對蕪湖市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能力成熟度進行分析并給出相關結論。
1能力成熟度模型
1987年,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軟件工程研究所提出了一種開發模型,它可以用在軟件開發過程當中,同時也是評價及改進軟件開發能力的一種方法,稱之為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MaturityModel,英文縮寫為CMM)。隨著研究的深入,CMM模型可適用于其他領域,包括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能力評價。CMM模型定義了5個不同等級的“成熟度”。任何組織均可遵照一系列的微小改進步驟逐步以增量遞進的方式從低成熟度往高成熟度方向發展,可以有效改進組織的軟件開發能力。從低到高排序,5個不同等級即從一級到五級。一級為最低級,即初始級,對軟件企業而言管理過程混亂無序,預算控制、功能開發、質量和過程管理方面的進度無法把控和預測;二級為可重復級,指的是企業的管理過程適當有序,工作有制度、有章程可依據,流程可重復;三級為已定義級,即對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的細分和標準化,所有的流程和過程均按照標準過程進行操作;四級為已管理級,即在三級的基礎上,更實現了過程的定量化管理;五級是最高級,稱之為可優化級,在此級別的企業可在過程管理遵循量化標準的基礎上能夠自主發現問題并能自主改進。當前,我國企業能夠進入到最高級的為數不多。
2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成熟度級別界定
CMM模型的五層分級為研究企業創新能力提供了一個標準增量、階梯進化的框架。適應不同企業不同階段的使用需要,對應CMM中的五級分類,我們將企業創新能力的成熟度也對應劃分為五個等級,并據此將蕪湖市高新技術企業劃分為三個等級:一般企業、特色企業、優勢企業。如圖1所示:2.1初始級對應CMM模型中的一級。此階段下,企業的創新活動管理過程混亂,企業沒有相應的創新研發部門,也沒有相應的規范、制度、創新活動,其結果也是隨機的、不可控的。在此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有:建立相關創新項目的計劃;建立規范的創新管理過程;設立有效的市場反饋機制。2.2規范級對應CMM模型中的二級。此階段下,企業具有了一定的創新能力培養意識,建立了相應的組織,在創新管理的制度保障方面相對健全,創新活動管理相對可控,對基本的項目計劃、問題管理進行了一定的合理組織。在此過程中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有: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把具體的經驗歸納為企業的標準創新過程;建立創新能力評估部門;積累數據。2.3戰略級對應CMM模型中的三級。此階段下,企業具有明確的創新戰略規劃,創新意識和滲透度強,能夠對創新所需的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和有效的管控,建立了過程標準化管理,能夠對創新效果進行有效估算和合理控制。此過程中主要解決的問題有:進行技術創新過程的定量分析;通過質量管理的手段達到技術創新的質量目標。2.4可預測級對應CMM模型中的四級。此階段下,企業創新能力趨向成熟,高度重視創新文化,創新能力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優勢。企業自身能夠對創新結果密切相關的重要環節進行評價,能夠有效降低過程對結果的不確定性影響,提升創新的投入產出轉換率。此階段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有:處理競爭危機;進行創新改革;進行過程變革管理。2.5持續優化級。對應CMM模型中的五級。此階段下,企業能夠系統全面地總結相關創新知識與經驗,自動發現創新活動中存在的不足并主動完善,從而使企業始終保持創新能力的持續提升。
3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成熟度評價指標體系
對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的評價較為復雜。為了能夠進行全面、系統地評價,綜合運用多指標評價體系,并運用國際上通用的評價創新自主能力的核心指標體系。從創新資源運作、創新要素投入、創新產出能力、創新環境等四個方面建立了蕪湖市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具體指標如表1所示:成熟度模型是由外部結構和內部結構組成,是基于能力提高的一個循序漸進和逐漸提升的過程。我們將上表中的創新資源運作(B1)和創新環境(B4)定義為成熟度模型外部結構的影響因素,將創新要素投入(B2)和創新產出能力(B3)定義為成熟度模型內部結構的影響因素,從而構建了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成熟度內部結構評價指標體系,從全市、全行業和代表企業的視角出發,借鑒從過程角度劃分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的思想,將其與成熟度模型過程改進的思想相融合。
4蕪湖市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成熟度評價過程及其結論應用
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成熟度內部結構評價指標體系對蕪湖市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進行評價。通過評價階段所做的工作,明確蕪湖市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的成熟度水平。4.1設定等級評價列矩陣。為有效評價,我們首先設定等級評價矩陣。對應創新要素投入(B2)和創新產出能力(B3)這兩個內部一級指標所轄的所有二級指標均有對應的等級,根據上文中相應的定義和解釋,對初始級至持續優化級分別進行1至5的分數賦值并用集合表示,我們將得到等級評價矩陣為H=(初始級,規范級,戰略級,可預測級,持續優化級)=(1,2,3,4,5)T。4.2確定各關鍵要素的評判矩陣。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將創新要素投入(B2)和創新產出能力(B3)的所有二級指標制作成調查問卷并對企業進行調查。根據企業從實際情況出發做出的答案,按照五分制進行評定:企業情況完全符合問卷描述指標的記5分;企業情況基本符合問卷描述指標的記4分;企業情況較為符合問卷描述指標的記3分;企業情況僅有一點符合問卷描述指標的記2分;完全不符合的記1分。綜合調查結果的分數,從而可以確定各要素的評判矩陣。其判斷矩陣如式4.1所示:每一個子能力都對應一個Ri,本文中創新能力的內部評價指標共有8個方面,即創新能力具有8個方面的子能力。其中Rim=(rim1,rim2,rim3,…rim8)表示子能力Ai的第m個關鍵指標Aim的單因素評價,所以rimj表示Ai的第m個關鍵指標得分。4.3單項評價運用模糊矩陣乘積運算對W和某一子能力的評判矩陣R進行合成,即:iiiRWZ4.2Zi表示的是某一子能力Ai位于某一成熟度等級的概率向量,進而可以計算出子能力Ai的成熟度等級MDi(MaturityDegree):HZMDii。4.4綜合評價。根據步驟3計算出蕪湖市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各個子能力對于某一成熟度級別的概率向量,將其與權重綜合即可得到技術創新能力的成熟度概率向量,如式4.3所示。(4.3)基于式(4.3)可以計算創新能力成熟度等級MD。依據《2012-2015年蕪湖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并運用上述成熟度模型對蕪湖市高新技術企業成熟度等級進行評價,如表2所示,2012—2015年蕪湖市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成熟度分別為:0.226、0.228、0.384、0.771。由此可以判斷蕪湖市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能力在逐步上升,其創新等級由規范級上升到可預測級別,同時由一般企業步入特色企業行列之中。
參考文獻:
[1]湯永林,閻立,馮俊文.R&D型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測度模型[J].江蘇論壇,2005,8(08).
[2]劉海濤,孫明貴.關于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分析[J].經濟管理與研究,2009,7(07).
[3]魏江,郭斌,許慶瑞.企業技術能力與技術創新能力的評價指標體系[J].中國高科技企業評價,1999,5(05).
[4]胡淑禮.模糊數學及其應用[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4.
作者:汪忠國 姚麗 單位:安徽信息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