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護理中護理糾紛的細節及干預方法
時間:2022-04-22 09:20:36
導語:兒科護理中護理糾紛的細節及干預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析在兒科護理中誘發護理糾紛的細節及干預方法,并觀察干預效果。方法:以2013年1月為界,抽選實施針對性防范護理前的120例為對照組,另抽選實施針對性防范護理后的120例為研究組,分析誘發護理糾紛的具體細節,并從護理糾紛發生情況、滿意度等作為標準來評析干預效果。結果:研究組的護理糾紛發生率為2.5%,比較于對照組的17.5%明顯更低(P<0.05);而護理滿意率為98.3%,比較于對照組的72.5%顯著更高(P<0.05)。結論:在兒科護理中可誘發護理糾紛的因素較多,施以針對性防范護理有助于提升護理質量,減少糾紛發生,并可獲得較高滿意度,建議臨床加以推廣應用。
關鍵詞:兒科;護理糾紛;干預
伴隨現代人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多希望能接受到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而護理工作即為醫療服務中尤為關鍵的組成部分。而在實際情況中,兒科護理工作中的護理糾紛發生率較高,且通常是糾結于某一個具體的護理細節上。分析來說,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在就診時其家屬難免會因擔心而有心浮氣躁、吹毛求疵的心態[1]。加之兒科護理工作的繁重,稍有細節照顧不到即可能增加護理糾紛的發生風險。因此,這就要求在兒科護理工作中構建起強烈的風險意識,增加預見問題和防范問題的能力,從而有效避免護理糾紛的發生。本次研究擬觀察比較實施針對性方法護理前后的兒科護理糾紛發生情況與滿意度,成效確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選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兒科就診的患兒240例,其中男139例,女101例,年齡范圍分布于3個月~9歲之間,平均年齡(3.8±1.5)歲;患兒的家屬均被告知研究目的,并同意將數據供研究使用。以2013年1月為界,我院開始實施針對性防范護理,將患兒分為實施前的120例為對照組,以及實施后的120例為研究組。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臨床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誘發護理糾紛的原因(1)家屬因素:現在多為獨生子女家庭,作為一個家庭的核心,當其在醫院就診時家屬通常會過分擔心、焦慮,因而就會有吹毛求疵的心態,只要在具體護理細節中稍有不到位的地方就會引發家屬的不滿情緒,故而增加護理糾紛的發生分險。(2)護士因素:兒科的護理工作較為繁重,護士在日常工作中可能存在態度欠佳、做事不積極等問題,并沒有踐行“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對于家屬的要求認為沒有必要的話會置之不理,這樣必然會引發家屬的不滿[2];護士工作態度不主動,只做醫生交代的工作,缺乏服務意識,在與患兒家屬溝通時會使用一些專業術語,又不予以解釋,這樣也很可能因家屬的誤解而引發糾紛;護士的專業技術不過硬,尤其體現在靜脈穿刺上,小兒好動、易哭鬧,且對針頭多存在恐懼感,若在進行穿刺操作時因技術不過硬而無法做到一次到位,要反復穿刺,這樣就會引發家屬的不滿[3];護士缺乏必要的風險意識,在具體工作中會為圖省事,不認真做好護理記錄,當出現質疑時也無法提供有效證據為自己辯護,也不懂得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因而容易出現護理糾紛。(3)醫院因素:醫院的就醫環境會對患兒與家屬治療期間的情緒造成較大影響,比如病房衛生差、未定期消毒、床鋪不干凈、病房多吵鬧、安全管理不到位等等;此外,因兒科護理工作量大,尤其是在季節更替時,兒科往往是人滿為患,護士難免會有照顧不周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極易激發矛盾,出現護理糾紛。1.2.2防范對策對照組患兒僅接受常規護理,研究組則針對上述誘發因素,采取針對性方法護理對策,具體內容有:(1)營造溫馨的就醫環境:對兒科病房的環境進行合理規劃布局,多增加兒童喜歡的玩具、卡通動畫、貼紙等的配備,這樣能增強患兒的安全感;在疾病多發的時間,合理安排兒科護士的工作時間,增加人員的配備,改變以往長期超負荷狀態,這樣才能確保患兒的就醫環境[4];(2)提升專業技能水平:保障護患關系的基礎是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平時應多加強對護士專業技能的學習與培訓,不斷提升她們的理論水平與操作技能;(3)提升護士的整體形象:護士在工作中要轉變觀念,秉持“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在工作中要多以微笑服務,保持應有的童真、耐心與同情心,在面對患兒時要代入到大姐姐的角色,在向患兒家屬解釋各項護理操作時要耐心、口語化,針對家屬過度擔心的問題,要多給予安慰與支持,以確保良好護患關系的建立;(4)增強護士的風險意識:要增強護士的風險意識,在實際工作中要認真做好各項護理記錄,以便為自身辯護提供證據;同時要有足夠的法律意識,這樣才會懂得以法律的手段來維護雙方的合法權益。
1.3評定標準
[5]從護理糾紛發生情況、滿意度等作為標準來評析干預效果,其中滿意度以我院自制問卷調查表進行評估,量表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滿意度越高,超過85分即被視為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選用的統計學軟件為SPSS22.0,應用均數±標準差的格式對計量資料進行表達,并將t檢驗運用到計量資料對比的統計學檢驗中。此外,計數資料以率(%)來表示,將χ2檢驗應用于計數資料的對比檢驗之中。具有統計學意義的檢驗標準為P<0.05。
2結果
研究組的護理糾紛發生率為2.5%,比較于對照組的17.5%明顯更低(P<0.05);而護理滿意率為98.3%,比較于對照組的72.5%顯著更高(P<0.05),見表1。
3討論
經分析研究發現,在兒科護理中能夠誘發護理糾紛的因素較多,包括家屬因素、護士因素以及醫院因素,因此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防范性護理干預,這樣有助于降低護理糾紛的發生[6]。在此次研究中,通過轉變服務理念、改變護士形象、提升服務質量、加強與患者的溝通等方式,結果顯示研究組的護理糾紛發生率得以顯著降低,滿意度則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綜上所述,在兒科護理中可誘發護理糾紛的因素較多,施以針對性防范護理有助于提升護理質量,減少糾紛發生,并可獲得較高滿意度,建議臨床加以推廣應用。
作者:陳賢菊 單位:陽新縣婦幼保健院
參考文獻
1葉小霞,蔡偉良,陳曉茜,等.兒科護理糾紛的原因與防范對策.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9):1403~1404.
2繆苑華.兒科護理細節中引起護理糾紛的原因與防范對策.中國社區醫師,2014,30(29):164;167.
3王麗.兒科護理管理中常規管理與人性化管理模式的滿意度對比.數理醫藥學雜志,2016,29(1):127~128.
4孫書萍.風險防范式護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28(5):770~771.
5楊春菊.兒科病房護理糾紛的原因及其防范對策.中國實用醫藥,2015,10(2):253~254.
6王紅霞.優質護理對降低急診小兒輸液室的糾紛投訴率的作用.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28(6):92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