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直腸癌術手術室護理分析
時間:2022-11-17 09:48:33
導語:腹腔鏡直腸癌術手術室護理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我院行腹腔鏡直腸癌手術治療的62例患者,收治時間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以抽簽法將患者均分為對照組(31例)和觀察組(31例)。分別予以手術室常規(guī)護理和手術室低體溫護理。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的年齡42~58歲,平均年齡(45.65±2.12)歲。觀察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的年齡42~57歲,平均年齡(45.61±2.33)歲。兩組腹腔鏡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以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校準,(P>0.05)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分組方式具有對比價值。納入標準:①臨床診斷確診為直腸癌;②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鏡直腸癌手術治療;③患者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依從性較差的患者;②表達能力障礙患者。1.2護理方法。1.2.1對照組。患者行手術室常規(guī)護理。術前對患者進行訪視,為患者講解手術環(huán)境和麻醉方法,幫助患者了解手術期間需要注意的事宜,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加強清潔工作避免出現(xiàn)切口感染[2]。術前3天予以抗菌類藥物,減少腸道細菌,避免出現(xiàn)切口感染。術中巡回護士需對器械、紗條以及導線清點,保證器械的正常使用。術后為患者予以心理指導,核對患者的基本信息,予以患者舒適的體位護理,檢測患者的臨床生命體征。1.2.2觀察組。患者行手術室低體溫護理。手術中需要保證患者皮膚的熱量。①手術前需要為患者穿上長衣褲。將手術前器械進行充分準備,讓其保持在最佳使用狀態(tài),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確保手術期間能夠及時傳遞。巡回護士需對器械、紗條以及導線進行清點。通常情況下,腹腔鏡手術屬于器械依賴性手術,器械的好壞與手術效果有著直接影響,因此,手術室護士需將器械的良好狀態(tài)得以保證。做好患者的胃腸道護理,在手術前3天予以抑制菌類藥物,這樣可以使腸道細菌明顯減少,在手術前一天需進行灌腸,這樣可以避免出現(xiàn)切口感染,對吻合口的愈合起到促進作用。②術中做好患者足部的保溫,避免手術中暴露過多而導致患者低體溫[3]。酌患者實際情況為患者提供電熱毯,調整到患者感到舒適而溫度。針對需要輸液的患者,護理人員可以將輸液提前預熱,進而保證患者的舒適度,避免導致患者體溫過低。做好皮膚護理,加強清潔工作避免出現(xiàn)切口感染。③術后為患者的提供消毒護理,且做好預熱。在患者的液體灌注以及消毒工作上可以先對液體進行預熱,可以在手術室中予以患者加濕器,建立二氧化碳氣腹時要保證溫度控制在三十七攝氏度左右,提升患者的舒適度[4]。1.3觀察指標和評價標準。參考《腹腔鏡外科學》相關內容,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寒顫發(fā)生率、鼻咽溫度變化情況。1.4統(tǒng)計學分析。數據確認無誤后,使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分析數據,寒顫發(fā)生率的表示方式為(%),組間對比差異采用卡方檢驗;鼻咽溫度變化的表示方式為(均數±標準差),組間對比差異采用t檢驗。如果統(tǒng)計學中存在意義,以P<0.05表示。
2結果
2.1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的寒顫發(fā)生率。兩組的寒顫發(fā)生率對比,觀察組的優(yōu)勢明顯,與對照組相對比,觀察組的寒顫發(fā)生率19.35%(6/31)低于對照組的61.29%(19/31),組間對比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2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的鼻咽溫度變化。兩組的鼻咽溫度變化對比,觀察組的優(yōu)勢明顯,與對照組相對比,觀察組的鼻咽溫附表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的鼻咽溫度變化(x±s)組別麻醉開始時(攝氏度)術前30分鐘(攝氏度)術度(麻醉開始時、術前30分鐘、術后3小時)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數據見附表。
3討論
直腸癌腹腔鏡手術患者在手術期間體溫過低,會對其腎臟功能、心肌收縮力、藥物代謝能等造成消極影響,使患者機體出現(xiàn)應激反應,影響患者生理功能以及術后康復[5]。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全麻藥不但抑制其體溫調節(jié)中樞的功能,而且還干擾機體隨環(huán)境變化的體液轉移反應,讓患者喪失增加肌張力的產熱反應。低體溫會加重患者的應激反應,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提升患者術后的感染風險,對于患者的預后極為不利。常規(guī)護理雖然可以取得顯著的效果,但是往往患者會出現(xiàn)體溫過低的情況,在直腸癌腹腔鏡手術中予以患者低體溫護理,往往可以降低患者的寒顫發(fā)生率,提升治療的安全性。手術室護理中的低體溫護理,能夠有效穩(wěn)定患者體溫,緩解出現(xiàn)的不良刺激,促進其機體快速恢復。臨床手術中患者出現(xiàn)低體溫的主要因素是機體內產熱少,患者自身的調節(jié)能力較差,且患者手術中人體溫度低于35攝氏度時就有低體溫的危險,甚至提升手術風險[6]。低體溫護理需要保證患者病房的溫度,予以患者術前、術中和術后的體溫護理。患者實施手術前,護理人員需主動對患者進行訪視,并將手術環(huán)境和麻醉方法進行簡單講解,而后告知腹腔鏡手術的優(yōu)勢、手術期間需要注意的事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患者的不良情緒得以明顯緩解,恢復治療疾病的自信心,從而使治療依從性顯著提升。予以患者低體溫護理,通過予以患者適宜的溫度環(huán)境,采用毛毯、熱水袋等措施防止患者體熱散失。可以避免患者出現(xiàn)低體溫情況,避免患者出現(xiàn)顫抖加劇以及心跳減緩的結果。
綜上所述,結合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寒顫發(fā)生率、麻醉開始時、術前30分鐘、術后3小時的鼻咽溫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對腹腔鏡直腸癌手術患者在手術室護理中采用低體溫護理效果顯著,可以提升臨床治療的有效性,降低患者寒顫發(fā)生率。
作者:王昉 單位: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開元院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