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金融市場監管論文

時間:2022-04-10 09:49:00

導語:人民幣金融市場監管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民幣金融市場監管論文

從10美金開戶,24小時在線交易開立$100以上帳戶,就獲得額外$100!/cn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人民幣離岸需求的日益擴大,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的建設已是大勢所趨。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建立雖然會給現存的金融制度帶來一定的沖擊和風險,但是只要監管得當,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建立將對我國金融業的改革發展起到良性的促進作用,也將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關鍵詞:人民幣;人民幣離岸金融市場;監管

離岸金融市場是在發行國境外經營該發行國貨幣業務的金融市場,或者在發行國境內經營該發行國貨幣業務但不受該國金融法規約束的金融市場。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尤其是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中,人民幣堅持不貶值,國際社會對人民幣的穩定性和內在價值的認同大為提高。一些東南亞鄰國地區在與中國的貿易中采用人民幣作為雙邊結算貨幣及逐步實現人民幣境內交易認可后,港澳臺地區甚至歐美的一些投資者紛紛開設人民幣賬戶,北美地區和歐盟的一些貿易商也開始以人民幣作為國家貿易結算貨幣和資本交易計價貨幣。伴隨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資本項目管制的進一步放松,人民幣在境外的流通數量和范圍也呈現擴大趨勢,人民幣境外的支付結算將逐步成為現實,境外人民幣的管理問題已經提上議事日程。建立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不但可以有效管理境外流通的人民幣,而且對于我國在今后更好地參與國際金融競爭具有深遠的意義。由于我國各地域經濟、金融發展水平不平衡,經濟布局也呈多樣化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可能“遍地開花”地建立多個離岸金融中心,必須集中精力發展一、兩個離岸金融中心。目前理論界對此頗有爭議,相對來說,香港、上海和深圳最有條件建立我國的離岸金融市場。

一、建立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的必要性

(一)建立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是我國經濟增長和對外貿易擴大的需要

在我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邊境貿易中,人民幣已經成為相當有影響力的貨幣。因此,邊貿活動無疑會積累相當數量比率的人民幣,并產生對離岸人民幣的需求。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特別是與周邊地區的貿易增長迅速,由于近年來人民幣幣值穩定且呈上升狀態,匯率風險較小,加上一些邊貿地區外匯儲備短缺,外幣結算困難,它們開始以人民幣計價并結算與我國進行的雙邊貿易。在貿易和旅游的快速發展推動下,人民幣在周邊地區已享有“第二美元”的稱號,成為主要的邊貿結算貨幣。在柬埔寨,政府公開鼓勵國民大量使用人民幣;在蒙古境內,流通現鈔總量的60%為人民幣;在俄羅斯,越南,緬甸甚至中國臺灣地區,人民幣都可以作為貿易的支付手段①。毫無疑問,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長及對外經貿和旅游業的推進,人民幣會越來越國際化,流出的數量將越來越大,也將自然而然地產生人民幣離岸業務,并且需要有一個具備相當規模和健全金融制度的離岸中心來實現離岸人民幣的供給,以及完成離岸人民幣的回流與監管。

(二)建立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是對人民幣境外流通實行監管和推進內地金融改革的需要

將我國境外地下流通的人民幣納入銀行體系,使其公開化、合法化,以便于監管當局掌握境外人民幣的流通規模。如目前在香港較為穩定的人民幣現鈔已逾500億元,如此大規模的人民幣流通規模若不能置于央行的監管之下,必然會對我國的金融體系造成沖擊。雖然自2004年以來允許在香港開辦人民幣業務,并形成了較為有效的人民幣回流機制,但由于業務僅限于個人消費,難免存在以投資套利為目的的在港人民幣地下流通問題。若香港建立為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將會在更大程度上打擊非法地下交易和一些洗錢的活動。使在港的人民幣流通能在央行的監控之下,為減少其對我國金融體系的沖擊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

利率市場化是我國金融改革的必然方向。雖然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已初步形成,但由于我國的利率管制已久,缺乏一個在市場化基礎上形成的利率指標。且由于我國金融體系還相對較脆弱,為了避免利率市場化后給國有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帶來的風險,目前還不能完全放開對利率的管制。同時由于現行的官方利率不能準確地反映資金借貸成本,不能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一個準確合理的利率參考指標,就迫切需要一個有一定準確依據的人民幣利率指標來為國內的利率提供參考。如果在我國建立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則如同倫敦的LIBOR利率一樣,形成一個完全市場化的人民幣利率指標,則對我國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將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三)建立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可以為我國帶來多方面的利益

首先,它緩和了國際收支失調,暢通了國際融資渠道,為我國提供了進一步利用閑置資本和順利籌集資金、發展經濟的重要場所和機會;其次,它縮小了各國金融市場之間時間與空間的距離,可以24小時營業,大幅度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加速了國際資本的流動;再次,它加劇了金融市場的競爭,有助于形成合理的國際利差水平,促進了生產國際化、貿易國際化和資本國際化的發展;最后,它還為我國獲得了其它多方面的利益:供經營利潤和其他收入,每年可獲大筆的外匯收入,增加國際收支中資本項目的盈余;增加我國居民的就業機會;提高我國金融業的業務技術水平和培養離岸金融市場業務人才;提高我國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地位和影響。

二、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面臨的風險

我們在看到離岸金融市場將會推動我國經濟、金融發展的同時,必須看到離岸市場運作可能會帶來的負效應:一是由于離岸業務經營成本低,可能會沖擊國內利率水平,給執行國內貨幣政策造成困難;二是由于離岸業務賬戶與國內業務賬戶的分離不可能是絕對的,二者之間有可能發生資金轉移,國內的外匯資金也可能通過本國公司的國外機構轉向離岸市場,影響本國金融市場的信用規模;三是為了保持資金在國際流動中的效率與增值所提供的各種優惠措施,將會使資金的風險因素增大。如對離岸存款免繳準備金,對客戶的資產負債比例不作要求,將會影響銀行資金的流動性和安全性;減免存款利息預扣稅、貸款利息所得稅,廢除有價證券的印花稅,不可避免地會導致跨國公司和跨國銀行的避稅和套利的行為;實行客戶保密制度,妨礙了銀行徹底了解企業資信狀況并關注其業務動向,使客戶通過離岸金融市場洗錢有了可乘之機,給銀行帶來了政治風險;離岸市場、外匯市場、國內貨幣市場、資金市場、國內證券市場息息相關,牽一發而動全身,等等。因此,為防止離岸市場對國內金融市場可能產生的負效應,金融監管部門要尋求自由和風險的適當平衡點,制定的法規和營造的市場環境既保留對離岸金融業務發展的靈活性和反應性,又不能背離逐步放開、謹慎操作的原則。

三、離岸金融市場監管的特殊性及其國際法律監管

由于離岸金融是有關貨幣游離于貨幣發行國之外而形成的各種金融交易,離岸金融通常是非居民之間以離岸貨幣所從事的金融交易,資金的提供者和資金的需求者都是國外的,具有離岸性和“兩頭在外”的特征,因此,對離岸金融的監管有別于在岸金融的監管。離岸金融市場的出現和發展雖然給各金融監管當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離岸市場仍然是有監管的市場,而且受來自多方面監管和法律的影響。但是,同在岸金融市場相比,離岸金融的市場自由化程度仍然較高,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機構能夠行使完全的控制。也正是因為離岸金融市場的發展促成了國際金融的一體化,造成了國際金融體系的不穩定,因此對離岸金融市場更需要加強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