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飲水水建設安全工程論文

時間:2022-07-25 09:41:08

導語:農村飲水水建設安全工程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飲水水建設安全工程論文

1工程建設背景及區域飲用水概況

1.1工程建設背景

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是一項改善農村飲用水條件的惠民工程,是今后一段時期重點建設的農村基礎設施工程。國家“十二五”農村飲水安全規劃工程的提出,可以徹底解決盤山縣部分農村群眾長期飲用苦咸水的問題[1]。全縣在建設和管理方面采用了獨特和具有推廣價值的模式,被稱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胡家”模式。工程位于盤山縣西部胡家鎮、305國道以南的6個行政村。南部瀕臨遼河,屬沿海平原海水入侵地區,面積40.6km2,人口18320人。該地區多年平均降水量633.6mm,全年雨量分布不均,汛期(7—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60%以上,并呈短歷時暴雨特征,降雨量年內、年際變化均較大,年均蒸發量1612.3mm。

1.2區域飲水概況

盤山縣地處遼河平原的南部,地面高程多在2.5~5.0m。根據地層形成時代,分為上第三系地下水和第四系地下水。因境內第四系地下水(淺層)大部分為苦咸水,無法飲用,盤山縣現狀飲用水源為上第三系地下水(深層)。水源以每個鄉鎮開鑿1~3眼上第三系水源井為主,每個鄉鎮獨立供水。由于最近幾年受氣候干旱、遼河油田集中開采、工業、生活用水量逐年加大的影響,該區域地下水呈逐年減少趨勢。根據2001年水位資料,上述水源共開采館陶組地下水19.15萬m3/d,明化鎮組地下水11.69萬m3/d,盤山縣上第三系開采量總計為30.84萬m3/d。而經計算的地下水補給量僅為1.19萬m3/d,已超采量達29.65萬m3/d,上第三系地下水流場已形成以興隆臺區、盤東水源等幾個水源地為中心的大型降落漏斗,漏斗中心水位最大達-39.61m。如果水位約束條件以60m計(一般深井水泵下潛深度),地下水位下降速率以1.50~2.00m/a的速度發展,照此發展速度,30a后,全縣生活用水,依靠現有的取水設備將無法取水,人民生活將處于無水可飲的尷尬境地,而且地下水位下降,極易造成區域地質災害。這是因為上第三系地下水,因補給量不足,開采地下水以消耗儲存量為特點,隨著開采量的增加而使地下水位下降,這是必然趨勢。

2胡家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及管理模式的具體做法

2.1設計階段方案選擇

2.1.1供水水源

盤山縣以北胡家鎮一帶為上第三系明化鎮組孔隙—裂隙水。該明化鎮組下段大部分泥質砂巖和泥質粉砂巖,斷裂構造孔隙—裂隙水不發育,地下水徑流條件差,富水性弱。在胡家鎮單井出水量為200~500m3/d,單井水位降深達-32m。由此可見,從工程可持續發展的長遠角度考慮,不能采用當地打井取水的方案,只能考慮遠距離調水的方案[2]。在胡家鎮西部13km距離,甜水鎮以北(北鎮縣溝幫子南部),屬黑魚溝河沖—洪積扇的前緣,有豐富的第四系地下水,第四系地層厚度為90~100m,含水層厚度40~50m。根據遼河油田、地勘等抽水試驗資料,當水位降深達8m時,單井出水量為3402m3/d,滲透系數為13.43m/d,影響半徑288m。地下水化學特征為重碳酸—鈣鈉型水,pH值7.38,總礦化度252mg/L,偏硅酸含量為34~37mg/L。水質達到國家飲用水的標準。該地區地下水除降水補給之外,還有由北向南地下水徑流補給(閭山山脈補給)、稻田水滲漏補給、黑魚溝河、鴨子河滲漏補給。在此處,開鑿一處水源井,一處水源備用井,既可達到了供水量和水質要求,又保證了供水工程可持續運行。

2.1.2水源井、加壓設施及管材選擇

由于原供水系統已經完善,只是因為水源問題。因此只要在甜水鎮開鑿一眼水源井、一眼水源備用井,并建一加壓站,將水引到胡家鎮自來水公司的加壓站,一切問題就全部解決。該工程共需開鑿第四系水源井2眼,井深95m,采用直徑300mm鑄鐵管。加壓站為2臺離心泵,水泵流量為80m3/h,水泵揚程為60m。供水主管路采用直徑300mm的UPVC管材,管長15km。

2.2工程建設及管護工作

2.2.1積極宣傳,保護水源

上第三系地下水是我縣生活和工業用水的主要水源,由于多年來的亂開采,地下水已呈區域性下降趨勢。為有效保護地下水資源,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我縣應逐漸消減上第三系地下水的取水許可量,研究利用第四系地下水。“十二五”期間,盤山縣農村生活飲用水源將從以前的主要依靠上第三系地下水源,過度到主要依靠第四系地下水源。

2.2.2資金籌措

項目采取中央、地方和受益單位群眾共同負擔,并引入市場機制,吸收社會資金,監理多元化的投入機制,逐年增加投入。各水廠要建立健全財務管理機制,提取設備折舊費,建立起良性循環的管理體系,確保農村飲水工程可持續發展。

2.2.3工程建設管理

工程建設實行“四制”,即法人負責制、招投標制、合同制、監理制。同時加強水源工程管理,對施工單位資質提出明確要求,并對新鑿水井的井管材質做出具體規定,這樣可以加強供水水源工程建設和鑿井施工隊伍的管理,而且可以提高成井質量,有效防止地下水源的污染。

2.2.4建后管護

由于工程涉及多個鄉鎮,縣級必須設立專職的管理部門,加強政府監督,實行統一標準,統一管理。負責農村供水系統的組織、管理、監督、監測、人員培訓等工作。要采取城市自來水的管理模式,以保證農村飲水事業能夠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

2.3工程建設情況及效益

該工程于2010年6月28日開工,于2010年10月30日竣工。工程總投資860萬元,其中省以上財政補助資金430萬元,地方配套及群眾自籌資金430萬元。完成水源井2眼、加壓站1座、主管路15km,及相關的配套設施。供水覆蓋了胡家鎮的6個行政村。目前,當地群眾已經吃上了安全衛生的自來水,受益農戶6023戶、人口18320人。此供水工程的建成,改變了當地群眾供水不足的局面,增進了黨與群眾雨魚水之情,社會效益顯著。

3“胡家”模式內含

2011年5月4日在盤錦市召開的盤錦市“農村飲水安全匯報工作會議”上,胡家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模式得到了領導和與會同志們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被稱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胡家”模式。“胡家”模式的具體內含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3.1對我縣農村飲用水的重新認識

消減上第三系地下水開采量,符合全市用水管理制度《盤錦市“十二五”期間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規定。該規定指出:盤山縣要積極開發周邊的第四系地下水,“十二五”期間上第三系地下水開采量控制在1050萬m3以內。全縣飲用水一直以上第三系地下水為主,由鄉鎮自己管理。上第三系地下水開采歷時有近30a時間,因補給量不足,開采地下水以消耗儲存量為特點。而第四系地下水,屬淺層地下水,補給量充沛。但第四系地下水只存在于全縣的周邊部分地區,即石新、甜水、高升、沙嶺四鄉鎮與外縣的相鄰地區。要想開采,必須由縣里統一規劃。

3.2符合集中供水政策,代表供水管理的發展方向

為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確保供水水質和服務質量,提高專業管理水平,各級政府城市建設(公用事業)行政主管部門應創造條件,實施供水行業統一管理。廣大農村地區的供水是人民群眾生活的命脈,它為農村的生產、生活提供著必需的條件,是制約農村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甚至也構成了關系社會安定的重要因素。由于它的不可代替性、不可選擇性,牽動著千家萬戶每一戶農村居民,所以集中供水是農村首要的基礎設施。在農村建設、改造和發展過程中,需要優先加以考慮。

3.3城鄉并網,同網同價

胡家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源采用2處水源,一用一備,提高了供水保證率,解除了供水水源不足的后顧之憂。工程建成后,納入城市供水體系由盤山縣水利局統一管理。盤山縣新建縣城在太平鎮,現狀用水為太平鎮上第三系地下水,管理單位為盤山縣自來水公司。預計在“十二五”期間盤山縣城水源也采用甜水鎮水源。到那時,供水時間農村供水與城市供水管網相同,費用為同網同價,城鄉并網。

4未來規劃

“胡家”模式的推廣,將促使群眾轉變用水觀念,促進供水單位創新農村供水的發展模式,對于實現農村供水工程高效管理、建設節水型社會、解決水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等問題具有示范效應和戰略意義。規劃分區:根據全縣第四系水資源條件,地理條件將全縣分成四個規劃區,即石新鎮水源區、甜水鎮水源區、高升鎮水源區、沙嶺鎮水源區。石新鎮水源區:石新鎮、東郭鎮、羊圈子鎮,新縣城,農村人口51128人、城市人口60000人。甜水鎮水源區:甜水鎮、胡家鎮、太平鎮、陸家鎮,總人口80048人。高升鎮水源區:高升鎮、德晟鎮、陳家鄉,總人口68268人。沙嶺鎮水源區:沙嶺鎮、壩墻子鎮、吳家鄉、古城子鎮,總人口25818人。未來的4個第四系水源規劃區的建設,可以完全解決全縣農村及城市的飲水安全問題,使全縣農村飲水安全工作上一個新臺階。

5“胡家”模式的推廣價值

“胡家”模式先進、實用,易于推廣,不但為工程運行管理提供了保障,而且為今后農村供水工程的建設和管理探索了一條有效途徑。找出了未來盤山縣城市及農村飲用水的模式:即由現狀的過量開采上第三系地下水,轉變為開采補給量充沛的第四系地下水,逐漸消減上第三系地下水開采量,對于實現農村供水工程高效管理、建設節水型社會、解決水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等問題具有示范效應和戰略意義!

作者:付麗霍春福工作單位:盤山縣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