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論工程建設企業的以人為本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以人為本的內涵
以人為本即把“人”當做思想和行動的出發點、核心和歸宿。最早提出這一概念的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管仲,在他看來,“以人為本”是治國安邦的根本基礎。而人本思想則是先秦思想的核心之一,尤其是孔子的“仁”思想即為“愛人”,在他看來,天地萬物中“人為貴”,人的價值應該受到充分的肯定。而在西方,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Humanism,或譯為人本主義、人道主義)傳統則源遠流長,維護人的尊嚴,實現人的價值和意義,追求人的幸福,一直是其題中之義。
二、以人為本和企業發展的關系
以人為本的精神對現代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的構建有著重要的啟示。在早期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階段,企業主要是以追求利潤的最大化為目的,人作為勞動力往往得不到重視;而在現代企業中,企業已不再是純粹的經濟結構,而且還是一種社會文化機構的載體,在其中,人(企業員工)自我價值、精神追求和社會責任的發展與實現至關重要。人的因素已經成為企業的基礎,人員的管理已經成為企業管理的根本問題,只有重視員工的工作和發展需求,加強與員工之間的日常情感交流,使得員工成為企業的主體,員工才能夠為實現企業共同目標而不懈努力,企業才能實現順利發展。我們可以以日本的企業為例子來看,在文化上,日本深受中國儒家人本觀念的影響,因此在企業管理實踐中,他們也往往實行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模式。他們培養員工以廠為家、以廠為榮的意識,員工要以一種生命的激情投入到嚴謹的工作尤其是科技研發中。正是在這樣的人本氛圍中,日本的“工匠精神”得到極大的高揚,因此,二戰后日本在短短幾十年時間就已經走完了歐美國家數百年的道路,創造了日本經濟的奇跡,一大批日本企業走出國界,聞名世界。
三、工程建設企業以人為本的重要性
工程建設企業員工所面臨的生產建設環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突出表現在工作強度較大、施工進度要求嚴格、質量要求高、危險性較強、工作環境長期枯燥,等等。當工程項目施工進度要求加快的時候,一線的施工人員往往面臨著較大的壓力,如果不充分考慮他們的需求,往往會造成心理的不平衡。特別是在一些海外項目,由于語言、文化、風俗等等的隔閡,企業員工往往是在一個封閉枯燥的環境中,長期遠離家人,容易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如果企業不能以人為本,著力解決員工的困擾,往往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工程建設企業中以人為本的重要性尤為凸顯。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才能讓廣大員工特別是一線施工人員保持良好的心態和積極的精神,從而保障工程建設的質量和進度,保證施工安全。
四、工程建設企業發展中以人為本的有效措施
(一)根本上培養企業員工的主人翁意識
員工的主人翁意識是企業員工作為企業主體和能動力量在企業經營和管理等方面表現出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對于工程建設企業來說,由于項目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各地,廣大員工特別是一線施工隊伍,往往是“四海為家”,長期流動,因此,對企業往往沒有“家”的感覺,主人翁意識不強。因此,工程建設企業中的以人為本,最根本的是要想方設法從根本上培養員工的主人翁意識。
(二)牢固樹立企業發展中人才為先的理念
俗語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實際上“天”即客觀規律,規律的發展和掌握也需要人的主觀能力。當今企業間的競爭,除了宏觀的經濟規律外,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這是企業成敗的關鍵。工程建設企業中的以人為本,要求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牢固樹立人才為先的理念,尤其工程建設施工的艱苦性,更要求以人為本,探索留住人才、發展人才的路徑。在員工崗位安排和派遣中,要充分考慮員工的意愿,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始終本著人性化的基本態度,使人才與企業融為一體。
(三)強化生產建設中的人身安全意識
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是生產建設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企業以人為本真正落到實處的基本體現。因此,工程建設企業要以安全為施工的首要因素。在管理方面,要將強化安全生產貫穿始終,堅決貫徹執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強化監督和檢查機制;在制度方面,要樹立員工安全生產的意識,使之自覺地遵守安全規章制度,自覺地進行安全保護;在心理和教育方面,要堅持從人的安全心理出發,牢牢抓住人的安全心理傾向,進行因時而異、因人而異的安全教育,使教育和心理形成共鳴,強化人的自我安全保護意識,使員工產生“我要安全”的強烈傾向。
(四)著力建設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軟環境,是企業之魂,對于工程建設企業來說,以人為本應該是企業文化的核心。理想的企業文化,應該是使員工感到寬松和諧的、有一定的壓力也有更多的動力,能夠不時取得成功感和成就感的愉悅的工作氛圍。尤其對于施工項目一線來說,要創造積極和諧的環境,從生產和生活各個方面,廣泛征求員工的意見和訴求,在規范制度的基礎上,調動員工積極性,以他們為主體來建設具有施工項目自身特色的文化氛圍。
作者:劉春玉 單位:中石化第五建設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李山譯注:《管子》,中華書局2009年版.
[2][美]馬斯洛《動機與人格》,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3]李慎明《以人為本的科學內涵與精神實質》,中國社會科學,200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