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抗旱工程設計研究

時間:2022-06-22 10:17:42

導語:應急抗旱工程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應急抗旱工程設計研究

[摘要]文章詳細闡述了化德縣達蓋灘截伏流抗旱應急水源集中供水工程的設計內容。

[關鍵詞]化德縣;應急抗旱;供水工程;設計

1工程概況

本次化德縣達蓋灘抗旱應急水源集中供水工程位于化德縣七號鎮境內,距離化德縣約65km,項目區常住戶數78戶,常住人口210人,牲畜2400頭(只),耕地面積286.67hm2,流域面積為18km2,項目區農作物主要為玉米。由于當地基礎設施落后,灌區缺少必要的水源,灌區抗旱能力逐年下降。本次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一可以緩解當地水源供需矛盾,增加當地灌溉水澆地面積;二可以改善當地農業基礎設施,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三可以促進當地種植結構調整,增加當地農民收入;四可以提高項目區抗旱應急綜合能力,確保當地糧食安全。本次化德縣達蓋灘截伏流抗旱應急水源集中供水工程設計截伏流水源工程1處,新建集水井1眼,檢修井2眼。目標是灌溉農田66.67hm2,使達蓋灘在干旱年份內全村210多人受益。

2工程布置

根據達蓋灘河道水流情況,經實地踏勘,充分考慮灌區地形、地貌特點,經綜合考量分析后,化德縣達蓋灘截伏流工程主要由集水廊道、復合土工膜防滲、集水井、檢修井、排水井、檢查井、輸水管道組成。集水廊道為全斷面截留,長度為235m,通過集水廊道將水引入集水井;集水廊道垂直于河床布置,設計最小鋪設坡度5‰。集水井布置于集水廊道的右端,因集水廊道較長,在廊道上布設檢查井2個。按照《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00)的規定,截伏流工程設計取水流量為0.02m3/s,設計灌溉面積66.67hm2,抗旱等級為中等干旱。因此,確定本工程等別為IV等,主要建筑物為4級,次要建筑物為5級。

3工程設計

3.1集水廊道設計。本次設計的集水廊道斷面為矩形,長235m,寬2m,高3m,廊道埋深為地面3m以下。廊道上游為干砌石,干砌石每3m設置1m寬的漿砌石柱體,廊道下游為漿砌石,漿砌石每3m設置1m寬的漿砌石柱體,底部鋪設土工膜作為隔水層,即廊道底座在黏土上,底部縱坡5/1000,集水廊道底部混凝土厚0.25m,混凝土標號為C30。混凝土層下為土工膜和30cm厚的粘土兩層。集水廊道為鋼筋混凝土蓋板結構,墻外部回填反濾層,防止泥沙進入廊道,反濾層共3層,由內至外,粒徑由粗到細,排列次序是第一層鋪卵石,厚0.5m,粒徑30~50mm,第二層是0.5m厚,礫石粒徑5~20mm,第三層為0.5m厚的粗砂、極粗砂,粒徑為2~8mm。廊道右岸修建連接池,通過管道與集水井連接。工程完工后回填河道卵礫石,以便于地表基流進入集水廊道。截伏流工程集水廊道滲入流量按下式計算:Q=K×h12-h222R×L式中Q—集水廊道滲入流量,m3/d;h1—含水層厚度,m,h1=3m;h2—集水廊道底至集水井的水面垂直距離,m,h2=0.5m;R—影響半徑,m,R=67m;K—滲透系數;K=126(粗砂夾礫石含水層);L—集水廊道長度,m。L=235m。經計算:Q=1933m3/d=80.56m3/h。3.2集水井設計。在南岸設集水井一座,以便將集水廊道中的水自流匯集到集水井里。集水井全部采用圓型鋼筋混凝土結構,井內徑為2.2m,深7.5m,井壁厚0.4m,底板厚0.6m,均為C30鋼筋混凝土,井底板下設0.1m厚砂墊層,集水井較集水廊道低1.5m,集水井底高程為1355.6m,井頂高程為1363.4m。井壁內預埋Ф20間距為30cm鋼筋爬梯。井蓋現澆C30鋼筋混凝土圓形井蓋,直徑2.2m,厚度為20cm,井蓋預留進人口,以便于檢修、清淤。3.3防滲設計本次截伏流工程采用復合土工膜防滲,長235m,防滲墻開挖深3.5m,坡比1∶1.5,土工膜采用1200g/m2,PE土工膜鋪設采用埋壓式,下部鋪設0.3m粘土,要求干密度為1.66g/cm3,壓實度97%。防滲膜頂部距離地面0.5m。

4經濟效益分析與國民經濟評價

本工程總投資300.62萬元。工程的實施可以使得玉米增產20萬kg,渠道清淤量為5200m3,可以創造直接以及間接經濟效益96.0萬元,水利分攤系數取0.6,因此水利效益為57.6萬元。根據國民經濟指標表可以看出,該項目建成后,經濟效益顯著,各項指標均符合規范要求,即:本工程內部收益率大于社會折線率(EIRR=12.31%)>is=8.00%);經濟凈現值為160.10萬元,大于零(ENPV≥0);經濟效益費用比為1.354大于1.0(EBCR≥1.0)。各項指標均符合標準,經濟效益良好,工程可行。

5施工對環境的影響及治理措施

施工過程中混凝土的加工、養護和澆筑等施工產生的堿性廢水,生活污水如果進入水體,會造成河道的水質污染。施工過程中粉塵、廢氣等有害氣體散發到大氣中,造成氣體輕微污染。施工期間大量人員和機械設備進駐施工現場,施工區內機器轟鳴、各種施工設備的運行均可產生較大噪聲。治理措施為:①在施工區域設沉沙池,對施工廢水盡可能重復利用;②在施工道路和開挖現場及時灑水,防止產生揚塵污染,對施工車輛加裝尾氣凈化裝置,減少對大氣污染排放;③對施工施工設備安裝隔聲罩或隔聲屏障,施工車輛應禁止鳴笛。

6綜合評價

化德縣達蓋灘截伏流抗旱應急水源集中供水工程的建成,對地區自然環境、水資源利用、減災等方面均產生極為有利的影響。由于工程的修建,同時也會帶來其它不利的影響,在施工期,具體為粉塵、污水排放等方面。但施工期的不利影響,將隨著施工的結束而消失。因此,該工程的建設,從經濟效益與環境評價方面,利遠大于弊,工程可行且十分必要。

作者:范志東 康鳳林 王雪 李晨暉 單位:烏蘭察布市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