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差異因素分析

時間:2022-06-04 03:08:49

導語:區域經濟差異因素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域經濟差異因素分析

摘要:當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復雜,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本文通過對區域經濟發展理論知識的闡述以及對山西省各地區區域經濟發展情況的調查分析,建立了山西省區域經濟發展差異分析指標體系,并以此分析山西省區域經濟差異。

關鍵詞:區域經濟差異;指標體系;山西省

1問題的提出

區域經濟差異是指在一個統一的國家內部,不同區域有不同的增長速度、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或不同的經濟實力,導致空間上呈現出經濟發達區域和不發達區域同時存在。山西省內各地區經濟發展出現明顯差異,如何縮小各地區的差距來達到促進山西省整體和諧健康發展是現階段的重要任務。

2山西省區域經濟指標評價

本文建立了區域經濟發展差異分析指標體系,對本省的11個省轄市的經濟情況進行了詳細地調查分析。2.1建立評價指標體系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理論知識及山西省各地區區域經濟發展的指標情況,按照科學性、可操作性、綜合性、對比性等原則,采用特爾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確定了9項指標,最后采用特爾斐法,結合各項指標對山西省各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同影響程度,以100分為標準確定9項指標的權重,建立了山西省區域經濟發展差異分析指標體系。具體9項指標權重分配如下:地區生產總值(億元)占16分、地方財政收入(億元)占14分、人均GDP(元)占22分、固定資產投資額(億元)占12分、金融機構存款余額(億元)占6分、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億元)占10分、第三產業比重(%)占8分、農民純收入(元)占6分、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元)占6分。2.2搜集與整理原始數據為了準確地分析山西省各地區橫向和縱向的經濟發展差異,搜集并整理了山西省11個市轄區2011年、2013年、2015年的各項指標數據,并對原始數據進行了標準化計算,經分析,所確定的9項指標都屬于正向指標。因此,對山西省11個市轄區自2011年到2015年(間隔一年)的社會經濟指標的9項指標的原始數據進行了標準化計算。標準化公式如下:fi=Xi-XminXmax-Xmin公式中,fi為某市第i個指標標準化分值,xi為某市第i個指標的原始值,Xmax為第i個指標的最大值,Xmin為第i個指標的最小值。2.3各區域發展水平綜合指數測算多項指標綜合測算法能夠更全面地綜合反映各地區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它是以山西省11個市轄區為基本評價單元,采用加權求和的方法計算出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綜合指數,具體公式如下:P=∑j=19ZjWj公式中,P為某市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綜合得分,Zj為第j個指標的標準化值,Wj為第j個指標的權重。綜合評價得分越高,說明該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狀況越好。圖1圖2從圖中可以看到自2011年、2013年、2015年,太原市綜合指數均超過90分,均遠高于山西省內其他城市的綜合指數。這主要是因為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會城市,是山西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市化水平高,是山西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因此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其他市級地區高;緊接著是長治市、晉城市和朔州市發展較好,排名靠后的主要是忻州市、運城市和呂梁市等,其綜合指數僅是20分,且忻州最低僅為6分,其主要原因是忻州市經濟總量明顯偏小,貧困問題依舊突出,是全國18個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之一,并且其資源、環境、安全生產的壓力不斷加大,這些都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

3區域經濟差異因素分析

根據調查結果及實際情況總結出省內各地區區域經濟差異明顯的原因主要如下:第一,地理位置因素,不同的地區孕育的資源是不同的,包括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自然資源包括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森林資源等,社會資源包括勞動力水平、科學技術發展等。第二,政策制度因素,不斷推進制度變遷是各地區加快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第三,傳統歷史文化因素,在地區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其文化傳統有著重要的影響。

4政策措施及建議

鑒于山西省各地區區域經濟存在的明顯差異,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建議:第一,要加快城市化進程,合理發揮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城市(如:太原市)在省內經濟發展中的核心作用,最終帶動省內11個市轄區的經濟均衡發展。第二,要加大對本省貧困地區、特困地區的扶持力度,特別是持續較落后的地區(如:忻州市),政府應該加大對其的資金政策投資力度,加快其基礎設施建設,以促進其經濟協調快速穩定發展。第三,應注重加強對各地區的教育投資,注重培養高素質人才、科研技術人員等,為落后地區的快速發展早期儲備人力資源。第四,優化產業結構,合理布局,加強對外開放程度,來促進各地區區域經濟結構的均衡調整,最終力爭實現省內各地區區域經濟發展機制的一體化。

作者:李園園 單位:山西財經大學環境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