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太陽能產業發展對策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0 09:50:00
導語:寧夏太陽能產業發展對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等問題的加劇,太陽能的開發與利用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寧夏具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和較好的太陽能產業發展基礎,加快太陽能產業發展在寧夏具有突出的必要性與可能性。但由于產業存在發展規劃的戰略性和前瞻性不夠、相關激勵政策的制定明顯滯后、研發人才極其匱乏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寧夏太陽能產業的做大做強。
關鍵詞:太陽能;產業發展;寧夏
當前,全球性的能源短缺、環境污染和氣候變暖等問題日益嚴峻,在此形勢下,太陽能作為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新能源,開發與利用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1]。寧夏具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和較好的太陽能產業發展基礎,加快太陽能開發利用及產業發展,對于調整能源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跨越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寧夏加快發展太陽能產業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1.是實現寧夏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
據權威部門預測,到本世紀后期,太陽能發電將占世界總發電量的60%以上[2]。從2001年開始,寧夏由電力輸出省區變為電力輸入省區,到2003年,成為了因電力供應緊張而采取拉閘限電的省區之一。雖然到2006年寧夏通過電網改造和加大電力開發投入已基本解決了電力供應緊張問題,但隨著寧夏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能源需求壓力將不斷增大。為此,除大力提高非可再生能源效率外,加快開發利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戰略選擇。太陽能產業是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發展太陽能產業必將成為寧夏產業升級的重要方向選擇,將能有效拉動寧夏裝備制造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對寧夏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2.寧夏發展太陽能產業具有一定的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
寧夏太陽能資源豐富,大部分地區屬于太陽輻射一類區。在全國31個省會城市太陽能可利用狀況綜合排序中,銀川市排序占第三位,僅次于拉薩和呼和浩特,區內其他城市也都具有一定的太陽能開發利用條件。寧夏太陽能應用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期,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原材料生產—太陽能產品研發和生產—工程設計、施工與應用的較為完整的太陽能產業鏈,約有太陽能產品生產企業30多家,其中部分企業在某些關鍵技術領域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有50多家產品營銷企業,近3000名較為穩定的從業人員,為寧夏太陽能產業的發展壯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3]。
3.有效的促進政策為寧夏太陽能產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2007年國家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要力爭到2010年使中國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占到能源消費總量的10%,到2020年新增太陽能發電約173萬千瓦,建成太陽能熱水器面積3億平方米。國家《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的目標任務和總體要求也為增加太陽能資源開發利用市場份額提供了可能性。近期,總理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對節能減排工作進行了專門部署,明確提出要把節能減排提到國家科學發展的戰略高度予以重視,而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水能等新能源是節能減排中的重要內容。以上這些政策的頒布和實施為寧夏加快太陽能產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影響寧夏太陽能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
目前,寧夏太陽能生產企業不足50家,數量不到全區工業企業的6%,產值更是不到1%。雖已基本形成從“原材料生產→組件開發生產、太陽能產品研發和生產→工程設計、施工與應用”較為完整的產業鏈,但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還非常薄弱,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還較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產業發展規劃的戰略性和前瞻性不夠
從全區產業結構整體布局來看,太陽能產業還沒有成為重點發展產業。受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水平的影響,太陽能市場的需求大多停留在太陽能光熱產品,如太陽能熱水器、被動式太陽房、太陽灶等低端產品領域。
2.相關激勵政策的制定明顯滯后
與國內其他省區相比,寧夏支持太陽能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還不夠完整,政府決策尚停留在宏觀層面上,缺乏統一、具體的戰略目標和指導方針,相關政策之間缺乏協調且穩定性和可操作性差,沒有形成支持可再生能源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激勵太陽能產業發展的經濟政策明顯滯后,特別是缺乏完善的對投資者、用戶及相關產品的補貼政策,缺乏系統的稅收優惠或強制性稅收政策,缺乏優惠的價格政策,缺乏低息(貼息)貸款政策等,且已有經濟政策激勵力度弱。
3.宏觀管理和投入保障水平低
一是沒有權威統一的組織管理機構。多年來,寧夏太陽能等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管理工作分散在多個部門,職能交叉、資金分散、重復建設。二是市場監管不力,標準不完善,行業門檻低,致使市場產品和服務良莠不齊,不僅阻礙了行業發展,也使消費者利益受到損害。三是對太陽能等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投入太少。太陽能等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建設項目目前還沒有規范地納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和計劃。四是缺乏項目支持。國家財政部、發改委都有扶持太陽能開發的相應項目和資金,但寧夏企業至今未能爭取到一次機會。
4.自主創新能力差,研發人才極其匱乏
寧夏太陽能企業的研發能力普遍較弱,多數企業重引進、輕消化吸收再創新,沒有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自主創新體系。太陽能光電、光熱產業核心技術領域的研發人才屈指可數,在該領域全區還沒有形成一支高素質、國際化的研發團隊。隨著太陽能開發利用產業的快速發展,太陽能企業缺少自主創新帶頭人的矛盾日益突出。幾家重點原材料生產企業的主要技術人員都是從外省高薪挖來的,這些人才帶來的僅僅是經驗,其滿足程度和穩定性令人擔憂。
三、加快寧夏太陽能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1.加強領導,建立統一高效的組織管理機構
設立寧夏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辦公室,統籌發改委、經委、科技廳、建設廳、農牧廳、環保局等部門的相關職能,建立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長效機制,全面強化政府對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宏觀管理和應用推廣力度。
2.盡快建立完善的太陽能產業政策支持體系
(1)抓緊制定科學的太陽能產業發展規劃。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匯集區內精英,共商寧夏太陽能發展大計,謀劃符合區情的太陽能開發利用戰略目標和指導方針,研究制定寧夏太陽能開發利用總體戰略布局及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戰略措施,部署戰略任務[5]。
(2)抓緊制定加快太陽能產業發展的財稅激勵政策。要從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和低息貸款等方面,建立系統、完善、可操作性強的財稅激勵政策,要明確享受國家優惠政策的對象應具備的條件及享受優惠條件后應達到的經濟目標和技術目標等。借鑒外省區的做法,對新建體育館、醫院、學校、機關辦公樓等政府資金投資的建筑項目,采取強制推行太陽能技術的政策。對酒店、商業大廈等商業性建筑,則給予稅收、貸款等激勵政策,提高其自覺應用太陽能技術的積極性。
3.全力組織實施一批太陽能開發利用的示范工程
(1)在城市亮化工程中,組織實施光伏路燈照明、光伏交通燈指示及光伏景觀燈示范項目。
(2)選擇部分使用財政資金新建的大型公用公益性建筑作為使用太陽能光伏系統的示范工程。
(3)支持一些用電量較大、經濟實力較強的企業作為應用示范點,建設20千瓦~100千瓦光伏發電系統,作為企業辦公等用電的補充電源。
(4)配合新農村建設,積極推廣應用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溫室、太陽能暖房、太陽能灶、太陽能殺蟲燈、太陽能草坪燈等,建設太陽能利用示范村、示范鄉(鎮)和示范縣(市)。
4.加強寧夏太陽能開發利用關鍵技術的研究與引進
(1)選擇具備一定研發能力和經濟實力的企業,邀請國內外有關知名專家或企業參與,組建競爭、流動、開放的以太陽能為主的寧夏新能源研究所,有關方面在資金、項目、政策方面給予一定的傾斜,使其盡快發展壯大。
(2)推動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持3~5家重點企業籌建寧夏自治區級太陽能技術創新工程中心,有效提升太陽能開發利用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3)支持大專院校、科研單位進行光熱、光伏技術基礎研究工作,在寧夏科技攻關和自然科學基金中設立專項基金予以支持。鼓勵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實行產學研聯合,開發具有自主產權的新技術、新產品,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及產業化。
(4)盡早建立寧夏太陽能開發項目庫。選擇符合寧夏發展的太陽能技術,組織項目計劃,做好項目儲備和申報工作,積極爭取國家項目支持。
5.建立完善的太陽能產業發展市場體系
(1)建設以園區為載體的專業化太陽能生產基地。結合寧夏太陽能產業發展重點,依托骨干企業,優化產業布局,以工業園區為載體建設專業化的生產基地,推動產業集聚式發展,擴大規模效應。
(2)盡快規劃在銀川市或石嘴山市建設西北地區或國內最大的太陽能產品專營市場。選擇大企業、名品牌建立大型太陽能產品專營市場,將會大大提升寧夏太陽能產業發展的影響力和帶動力。
(3)盡快成立寧夏太陽能行業協會。由寧夏工商聯牽頭,發改委、經貿委、科技廳、建設廳、農牧廳等部門支持,通過聯合寧夏太陽能企業、外地太陽能廠商和有關單位成立寧夏太陽能行業協會,引導企業建立產業聯盟,負責企業與有關部門的聯系,參與制定地方行業標準并對行業資質進行審核。
(4)盡快成立寧夏太陽能產品檢測中心。加快太陽能產品質量標準的制定,嚴格太陽產品檢測,保障用戶利益,促使太陽能利用健康發展,杜絕“三無”產品進入市場。
6.重視人才培養,為太陽能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支持寧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等高等院校與區內相關研究機構、企業聯合辦學,開設相關課程,培養太陽能開發利用人才。支持太陽能開發利用企業通過委培、定向等方式與院校聯合培養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桑建人.寧夏太陽能資源開發利用探析[J].寧夏工程技術,2006,(1):87-89.
[2]朱浩珉,石慧.太陽能光伏發電將成世界能源供應主體[EB/OL]./GB/71902/6987587.html.
[3]牛國元,等.寧夏太陽能開發利用及產業化發展方向研究[R].寧夏2007年軟科學研究項目,2008,6:57.
[4]陳誠.推行積極的產業政策,引領太陽能熱利用產業蓬勃發展[J].應用能源技術.2006,(10):6-8.
[5]邢為公,孫寧璋.寧夏太陽能開發應用的規劃[J].寧夏工程技術,2006,(4):44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