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視角智慧物流模式研究
時間:2022-02-07 08:41:15
導語:供應鏈視角智慧物流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智慧物流相較于傳統物流具備數字化、信息化等發展優勢和前景,更能夠滿足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然而目前我國現代物流行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導致我國在向智慧物流轉變發展時面臨一定的挑戰。因此,本文從供應鏈視角出發,在分析我國智慧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基礎上,從法律政策、人才培養、服務質量等角度提出了智慧物流供應鏈發展策略。
關鍵詞:供應鏈;物聯網;智慧物流;發展模式;發展策略
物流活動是控制產品、信息、技術的智能化過程,目的是完成產品或服務的遠距離輸送。物流產業作為當前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之一,需要促進產業轉型發展與技術升級,以滿足互聯網時代社會對物流服務的需求。相較于發達國家,雖然我國物流行業起步較晚,但穩中有進的經濟發展趨勢使得我國現代物流行業蓬勃發展。由圖1可以看出,2015—2020年,中國社會物流總額呈逐年上升趨勢。2020年初受到疫情影響,國內經濟發展緩慢,經過國家政策調控,同年6月份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隨著互聯網技術及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更符合現代物流發展需求的智慧物流模式應運而生。對比傳統物流模式,智慧物流更能滿足當下市場需要,其利用智慧化技術手段優化資源配置,降低成本。從圖2、圖3可以看出,國內物流總費用呈逐年上升趨勢,增長幅度減緩,占GDP的比重逐漸穩定在2020年的14.7%,相較于發達國家穩定于8%~9%還有一定的差距。智慧物流的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信息技術給物流供應鏈也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國內學者開展了大量針對供應鏈下智慧物流的發展趨勢及未來展望的研究。羅永紅等(2019)基于供應鏈視角提出了我國智慧物流供應鏈化的全新發展模式,并根據我國物流產業轉型發展現狀提出了具體轉型發展路徑[1];林楠(2019)從供應鏈視角出發,以物流信息服務平臺為基礎,提出了供應鏈智慧物流模式的建設方案[2];尹巍巍(2020)以協同發展的思維方式平衡物流產業內部及其上下游之間的發展問題,提出智慧物流供應鏈化的全新發展模式[3];陳亮(2021)從降低物流供應鏈成本的角度考慮,說明智慧物流供應鏈建設將成為智能制造的“示范區”[4];陳增發(2020)從物聯網與物流供應鏈的相關分析入手,闡述了物聯網對智慧物流供應鏈的影響,并提出了優化措施[5];趙振強等(2019)分析了農產品供應鏈智慧化轉型的必要性及其構建和運作過程中的關鍵問題,對農產品智慧供應鏈的發展和前景進行了展望[6];韋映梅(2020)根據共享經濟時代物流商業模式不足的現狀,提出了智慧物流模式升級與改革的具體路徑[7];斯燕(2019)分析了在大數據背景下智慧物流所存在的問題,為物流企業降本增效,提升企業競爭力提供了解決方案[8]。隨著智慧物流的發展,其所面臨的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供應鏈之間的整合效率較低,運營成本較高,因此,本文在分析智慧物流供應鏈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智慧物流供應鏈發展策略的建議。
1供應鏈視角下智慧物流模式
1.1自營物流
自營物流是企業建立的用來從事自身物流活動的物流體系,是企業物流縱向一體化的形式。相較其他物流形式,其對企業的各項因素要求較高,成本也相對較高,但是對物流環節的掌控更佳,適用于規模大的電商企業和經營電子商務網站的批發型企業等,可以有效降低供應鏈之間信息交流的成本。
1.2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通過契約的形式來規范供需雙方的關系和行為,是獨立于供需雙方,為客戶提供系統的專業化的專項或全面的個性化物流服務模式。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各大公司不得不把精力集中在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核心業務上,將運輸倉儲等相關的環節交給更為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進行操作,以此達到提高供應鏈技術水平、節約企業資源和高效利用社會資源的目的。1.3物流聯盟物流聯盟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企業為了滿足自身物流需求而形成的具有長期相對穩定的契約合作關系,具有優勢互補、風險共攤、雙方共贏的特點。中小型企業可以通過組建物流聯盟加強供應鏈之間的信息交流,有效降低成本,降低風險,充分利用設施設備和手中資源,從而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強化運作管理。我國在“互聯網+”的基礎上靈活運用了物聯網、信息化等數字化技術,合理調配資源,制定正確的發展方針,促進了線上和線下的物流活動緊密結合,推動了消費物流的快速發展,使得智慧物流呈現出“政府推動、產業推動、標準引領、市場推廣”的發展模式,如圖4所示。圖4智慧物流發展模式
2供應鏈視角下智慧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
2.1數據處理及信息挖掘面臨技術難題
在物聯網背景下,任何活動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隨著物流活動的進行,供應鏈上的各個級層活動都會產生海量的數據,想要真正實現智慧物流供應鏈化,首先需要對這些海量的數據進行處理,如何在這些海量的數據中提取出有價值的數據并合理運用是現代智慧物流發展的難題之一。
2.2相關設施及人才培養落后
相較于國外發達國家,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相對落后,在專業的設施設備和專業的物流人才方面較為欠缺,技術水平有著一定的差距。中小型物流企業的技術和設備依舊較為落后,物流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始終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
2.3資源管理體系不成熟
現階段,我國現代物流業向智慧物流供應鏈化轉換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對有價值的信息加以合理運用,還需要對現有的物流資源進行整合和規劃,從而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運營成本。然而,國內現有的物流資源管理較為混亂,經常出現上下游企業之間進行物流活動時由于信息閉塞而造成資源浪費的現象。如何合理配置資源,從而達到管理效率最大化和運營成本最小化是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又一難題。
3智慧物流供應鏈化發展趨勢
3.1數字化發展
5G技術的產生應用和我國“新基建”政策的出臺,一方面推動了“云大物移智”和區塊鏈等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另一方面加快了數字化技術與智慧物流供應鏈的相互融合。物聯網的使用整合了行業上的資源信息,加強了信息交流,節約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使得物流供應鏈上的企業能夠快速處理數量龐大的信息流;自動化技術促進了我國物流行業的標準化作業。
3.2國際化發展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們在注重國內物流行業發展的同時還要著手發展國際物流,構建一個具有國際化的、能夠適應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智慧物流供應鏈化體系。考慮到我國國際物流方面仍然相對薄弱,遠洋運輸規模較小,在國內運輸處于壟斷地位的鐵路運輸并沒有在“海鐵公”的多式聯運體系中占到主導地位,因此,我國物流行業需要加強國際航空和遠洋運輸貨運的運力建設,完善我國整體物流網絡結構,加強與各國供應鏈的溝通,避免“脫鉤”和“斷鏈”情況。
3.3綠色化發展
綠色物流的概念是針對地球環境問題提出的,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綠色物流在發達國家已成為物流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針對目前的減少碳排放、實現碳中和問題,我國在“十四五”規劃和國務院發表的《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表示綠色物流是現代物流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是我國能否在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目標的保障之一,因此,智慧物流供應鏈在實現數字化、國際化發展的同時還要注重物流供應鏈的綠色發展,以“低排放、高效率”作為其綠色化發展的原則。
4智慧物流供應鏈化發展策略
構建并完善智慧物流供應鏈化體系能夠推動我國現代物流業的快速發展,應當加強對其的重視力度,從多個角度出發,制定全方位的、完善的規劃和策略,本節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4.1完善政策及相關法律法規
想要實現行業穩定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推動和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使得現代物流業在進行智慧物流供應鏈化發展時有法可依。在現有的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根據行業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行補充完善,例如,為中小型企業體系轉化過程中資金困難問題出臺相關扶持政策,促進中小型企業轉型;企業制定和完善行業實名制和黑名單制度,完善處罰制度,對違規企業進行相應的處罰,營造良好的行業風氣和有利的發展環境。
4.2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促進人才培養,注重數據挖掘和分析技術的研究
智慧物流供應鏈化作為一個以數字化技術為技術框架的發展體系,技術水平的高低決定著我國智慧物流發展的程度,所以應加大資金投入進行數字化技術的研究。同時從多方面進行物流行業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一方面,鼓勵各大高校與各大物流企業進行深入合作,重點培養高深度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另一方面,鼓勵物流行業與相關行業進行深入交流,聯合發展相關技術,培養更多適合現代智慧物流供應鏈化發展的復合型物流專業人才。
4.3提高物流供應鏈一體化綜合服務質量,提高供應鏈化管理水平,降低運營成本
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了現代物流業應回歸原本的服務屬性,提高服務質量的概念,強調了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之間應相互融合,實現制造業和消費者之間直接銜接,從而降低因經過多層級供應鏈結構所造成的運營成本。運用云計算、物聯網等數字化技術,完善現有的智慧物流末端管理體系,推動智慧物流發展形成的無人配送、共同配送的服務方式,使物流供應鏈高效化、透明化。加強電商企業和物流企業之間的合作,解決“最后一公里”的相關配送服務問題,提高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羅永紅,林楠.基于供應鏈視角的智慧物流商業模式發展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9(21):82-85.
[2]林楠.供應鏈視角下智慧物流模式發展策略選擇[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9(12):60-64.
[3]尹巍巍.供應鏈視角下智慧物流模式發展研究[J].中國市場,2020(30):163-165.
[4]陳亮.智能制造背景下智慧物流供應鏈建設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21(5):104-107.
[5]陳增發.基于物聯網的智慧物流供應鏈優化探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0(12):156-157.
[6]趙振強,張立濤,胡子博.新技術時代下農產品智慧供應鏈構建與運作模式[J].商業經濟研究,2019(11):132-135.
[7]韋映梅.共享經濟時代智慧物流產業發展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20(2):108-112.
[8]斯燕.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物流發展策略研究[J].中國市場,2019(33):161-163.
作者:李子恒 單位:鄭州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