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庫資金操作風險評估與管理

時間:2022-09-12 10:31:14

導語:國庫資金操作風險評估與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庫資金操作風險評估與管理

一、風險分析方法

評估國庫資金操作的風險就是鑒別在國庫業務辦理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損失的可能性與嚴重性,一般可以采取定性評估方法、定量評估方法、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估方法。

(一)定性評估方法

定性評估方法是一種多目標決策方法,它突破了傳統的數量分析限制,為更合理地制定決策開闊了思路。德爾菲法是定性評估方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這種方法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能夠可靠進行有目標的風險評估與防范,但由于選擇合適的專家比較困難也可能得出比較草率的風險評估結論。

(二)定量評估方法

定量分析是對各個風險要素及損失的水平賦予一定數值,當度量風險的所有因素都被賦值,風險評估的過程和結果都可以被量化了。常用的定量評估方法主要有基本指標法、標準法、內部評級法等。

(三)定性與定量相結合評估方法

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并不能有效且準確地對風險進行評估,定量的方法通常過于嚴格,而定性的方法又過于模糊。因此,需要在定量和定性的基礎上結合兩種方法進行風險評估,常用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為層次分析法與模糊綜合評價法。層次分析法首先根據多目標決策的性質和總的目標對所考慮的概念,分析其相互關聯、邏輯屬性及重要性級別進行分層排列,構造成一個由上而下的遞階層次結構;其次在層次結構模型中,決策人根據具體情況及實際要求通過兩兩因素的比較,用表1的標度打分,得到判斷矩陣;最后在得到判斷矩陣后按照以下公式進行排序及一致性檢驗。

二、國庫資金操作風險識別

(一)操作性風險

人民銀行總行《國庫會計管理規定》中規定,國庫業務操作人員應嚴格控制資料交接、外來憑證審核、資料傳遞、記賬復核、退匯轉匯、編押核押、查詢查復、手工填制憑證等環節中的風險。其風險主要分以下三種:(1)操作失誤風險。隨著財稅體制改革的深化,國庫業務發生了巨大變化,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的形成、資金匯劃渠道的驟增、預算收支核算方式的變化加快了國庫核算電子化的發展進程,國庫操作人員需要全面掌握涉及面廣、科技含量高、操作復雜的電子核算業務,期間難免會出現操作風險,如在掛賬或解掛方面存在的風險、查詢復查操作手續出現錯誤、執行流程時隨意簡化、替代或逆程序操作等差錯。(2)審查失誤風險。國庫操作人員對外來的收支憑證審查出現偏差,造成一些憑證要素內容缺失不全,不符合收支憑證的辦理要求,從而給國庫資金帶來風險。(3)對賬風險。對賬是國庫資金業務中的基礎環節,國庫操作人員不能及時與征收機關、財政部門、銀行對賬或者上下級對賬不符合規范,出現賬證不符、賬表不符等差錯。

(二)管理性風險

(1)崗位設置風險。隨著國庫業務的快速發展,現有國庫人員設置已經不能夠滿足其要求。受人民銀行當前進入、用人制度的限制,各地國庫人員配備嚴重不足,一人身兼數職的現象普遍存在,相互制約機制的缺乏導致內控制約出現“真空”地帶,國庫業務操作的質量和風險防范大打折扣。另外,國庫人員結構不合理,表現為人員嚴重老化、人員變動頻繁等問題,這將對國庫操作工作帶來風險。(2)日常管理風險。在日常國庫業務操作過程中,由于沒有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往往會出現小的失誤或差錯,如對操作員密鑰密碼沒有明確嚴格的更換時間,對系統的簽退程序沒有嚴格的管理規定等。(3)制度管理風險。由于國庫電子化進程的推進,在國庫資金操作業務中,現行的國庫管理制度與實際國庫資金操作工作脫節,進而給國庫資金帶來了一系列風險。

(三)系統性風險

1.系統網絡風險國庫會計數據集中系統(TCBS)的保密性、不可篡改性都將直接影響國庫業務的正常賬務,因此在國庫操作業務中,倘若國庫集中支付系統自身參數設置出現錯誤或者系統網絡數據丟失會給國庫資金帶來不可避免的風險。

2.外部事件風險由于外部網絡運行環境出現異常導致感染病毒或非法入侵,致使國庫電子化流程癱瘓或無法正常運行,數據集中處理不能順利傳輸,給國庫資金帶來風險。

3.功能缺陷性風險國庫會計數據集中系統(TCBS)運行過程中,由于系統本身不能夠及時有效更正稅務部門錯誤的稅款科目、稅款級次等信息,從而影響正常入庫;一方在使用國庫集中支付系統內劃轉資金時,接收方在系統中無法打印來賬信息,這樣給國庫日常核對和檢查帶來一定困難,給國庫資金帶來風險隱患。

三、國庫資金操作風險評估

(一)評估計算

由于國庫資金業務損失數據不全,至今也沒有健全的風險管理框架。為了取得更好的風險分析效果,構建合理風險評估模型。結合定性與定量分析方法個各自特點,現選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相結合的方法,構建國庫資金操作的風險評估模型。

1.建立國庫資金風險根據本文第二部分的分析,為簡便起見,將影響國庫操作資金風險的目標層分為系統性風險、操作性風險、管理性風險三個層次。

2.建立風險評估判斷矩陣構造國庫風險評估判斷矩陣,需要用層次分析法對一定數量的專家進行問卷調查,這樣在調查評分的基礎上確定判斷矩陣。限于條件,本風險模型在路勇、徐麗紅在《基層人民銀行國庫TCBS系統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確立及成效》一文中所做的調查基礎上建立判斷矩陣,可按各風險因素的強度及頻率將其分為以下四個等級。

(二)評估結果分析

從人民銀行A市國庫處現狀分析,2012年之前,該處國庫工作人員配備基本能夠滿足崗位需要,但仍存在少許記賬與復合崗位交叉作業情況、兼崗、替崗現象,在對賬及審查工作中,由于缺少專門的國庫會計核算專業人員,給國庫操作風險帶來隱患。同時,在日常管理、制度管理方面,人民銀行A市國庫處推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仍存在“重事后管理,輕事前防范”的問題,另外現行的制度不能涵蓋整個國庫核算業務的全過程,存在國庫信息業務的制度“盲區”,這些都是造成國庫風險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由于國庫業務電子化業務的推廣,人民銀行A市國庫處通過推行國庫會計數據集中系統(TCBS)以來,積極修改崗位設置和完善橫向聯網系統,網絡整體運行正常,系統升級能夠滿足業務流程需要,大大減少了風險的可能。基于風險評估結果,操作性風險因素與管理性風險因素風險等級為中等風險,系統性風險因素為低風險,基本與人民銀行A市國庫處實際情況吻合。總之,國庫資金操作風險的綜合評估結果與國庫管理人員及業務人員對風險因素的主觀認識有很大關系,權重的選擇往往會直接影響風險評價的最終結果。

四、國庫資金操作風險管理對策

(一)探索新的用人機制,建設專業化國庫隊伍

穩定的國庫人員隊伍是保證國庫正常工作進行的前提,是降低風險最重要的一環。由于受人民銀行人員編制的原因,國庫部門會計核算專業人才較少,傳統解決人員緊缺的方式采用的是從其他部門借調人員,沒有形成穩定的國庫人員隊伍。人民銀行總行結合國庫業務的實際情況,對國庫處部分人員逐步開始實行聘用制,這樣一方面能夠有選擇性招聘部分專業性較強的人才補充到國庫處,另外也能夠培養一批專業技能扎實、崗位持續穩定的國庫操作人員,對于風險的防控與降低有深遠影響。

(二)完善風險管理制度,提高風險防控意識

在日常的國庫業務中,要針對具體的國庫業務環節,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和操作細則,逐步完善國庫資金風險管理的制度,建立完整有效的風險組織管理體系。同時,國庫事后監督應嚴格執行《國庫會計事后監督辦法》,并結合本辦法提出的國庫資金風險控制要求,對國庫會計核算業務進行全面監督,提高國庫整體風險防控意識。

(三)強化國庫監督規范,建立網絡系統監控

國庫行為監管是對財稅部門業務行為的有效監督,是防范和化解國庫資金風險的重要保障。傳統的監督可以發現問題進行糾正和改進,但仍存在一些問題無法更正,這就需要在國庫日常業務過程中強化行為規范,定期或不定期對業務處理進行全程監督,從而讓風險始終處在可控再控狀態。同時,對于日常行為規范條例中,應加強國庫系統軟件、硬件配置的升級維護,對業務數據、賬表、系統參數進行核對和監測,真正建立起“安全可靠、性能優良”的網絡系統監控工程。

作者:張文杰 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