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管理制度建設探析
時間:2022-12-29 11:32:44
導語:學生管理制度建設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缺乏了行為的依憑。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的危害,無論對于學生管理工作者而言,還是對學生來說,都會覺得無所適從。任何缺乏規章制度的組織都是混亂、渙散的組織。就好比沒有紅綠燈的路口,看似可以隨意走,但實際上由于雙方的搶行會讓交通愈發混亂,反而造成了通行的不便。同樣,缺乏制度,即沒有統一一致的行為標準來約束,學生會覺得做好做壞一個樣,做得好沒人表揚,做得不好沒人批評,這無形中打擊了一心向上的學生,也傷害了遵守紀律、努力學習的學生,而縱容了錯誤的行為。(二)增加了管理過程中的人為因素。在管理過程中沒有制度的規范,學生管理者處理事務將缺乏統一的標準,而辦事的因人而異,學生難免會感到厚此薄彼。造成學生對于教師的信任感缺失,而這將損害教師的權威,對教師的個人形象造成負面影響,也對整體的校園氛圍造成負面影響。(三)降低工作效率。學生管理工作者辦事因人而異,沒有統一的執行標準,自然會降低工作效率,甚至使管理工作呈現混亂局面,工作難以深入開展。
二、學生管理工作制度化的意義
(一)制度可以將很多優秀的學生管理方法固定下。來制度使學校優秀的學生管理方法得以傳承,再通過逐步地系統化完善,形成統一的、具有本校特色的學生管理制度。比如很多高校的輔導員都是畢業就擔任輔導員工作,學生管理工作經驗明顯不足,這時學校的學生管理制度中對工作流程、崗位職責、管理辦法的明確規定就可以對他們起到充分的指導、引領的作用,使這些年輕的學生管理工作者了解自己的工作性質、明確自己的工作方向、盡快融入自己的角色。而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輔導員轉崗對學生管理工作的影響,即降低了個人因素對整體學生系統的工作的影響。(二)制度使學生管理工作規范化。各種學生管理制度既規范了學生的行為,更規范了學生管理工作者的行為。它們提供可遵循的行為準則。學校學生系統中各級各類的學生管理工作者其自身的性格與能力上的差異使他們在處事方法與管理方式上都存在差異,這可能造成學校學生管理工作的不一致性,使學生管理出現波動。這時,應用制度管理,就可以有效避免這些差異與波動,使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具備一致性、可預測性和可復制性。(三)制度中的獎懲細則使學生管理具備公平性。古語云:民不患寡而患不均,道出了社會公平與公正的重要性。制度使學生管理工作者在管理過程中自然而然地“一碗水端平”,使學生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權力得以公開透明地運行,避開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與學生管理者自身的主觀性、片面性、隨意性,加強了對各項權利的控制與約束,從而使學生因學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公正性感到信服,去自覺自愿地遵守學校的各項學生管理制度。(四)制度使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制度化讓辦事流程一目了然,制度使相關人員的責任分割清楚明晰,這樣,各級各類的學生管理人員對自己的工作職責理解得更加透徹和深入,減少了工作推諉的可能性,有利于工作的銜接和操作。同時,制度化的辦事流程也為學生提供了便利條件。當學校的學生管理統一標準,學生對自己的行為可預測,學校的各項工作就更容易開展,整體管理效率會大大提高,管理目標也就更容易實現。(五)制度使學生有了清晰的奮斗方向。比如學校的獎學金制度,學生具有統一的參考標準,這樣,學生對自己的努力方向有了清晰的認識,而不是制度缺失或在評定條例上模糊其辭,讓學生無所適從或是讓管理者暗箱操作大行其事,以此來制約各種投機者。總之,制度的重要性毋庸多言,但有時制度也因過于剛性或是不夠人性化而深為詬病。人性百態,每個個體對制度的解讀都是不同的,但此時學校作為一個整體,就應以大多數人的利益為重,如果要切實考慮每個個體的利益,在諸多顧慮下就無法制訂任何制度了。
三、進行制度建設的要點
(一)注重制度建設中的獎懲體系建設。制度的實施,與獎懲體系密不可分,甚或可以說獎懲體系是維持制度公平性與公正性的必要手段。比如學生遲到了,教師可以按照制度規定對其進行處罰,以儆效尤。因為如果不處罰的話,對違反制度的同學來說,既然犯錯成本為零,那么下次再違反規定也沒關系。但對于遵守制度的學生來說,看到觸犯規定的同學并未受到處罰,內心感到不公,認為遵不遵守制度都一個樣,既然如此,就沒有遵守制度的必要了。所以必要的責罰也是一種教育形式,可以有效地保證制度貫徹執行。再比如,各級各類的獎學金制度就是對努力學習者的褒獎。因此,可以說制度與獎懲體系相輔相成,有效地維持了學校內部的公平與公正。(二)注重制度建設的實操性。因為制定制度的目的即在于執行該制度而不是制定完后束之高閣,那么一個制度必須可以在實際工作中被應用,否則即失去了制度的固有意義。但一個制度如果標準模糊,實操性差,也會讓制度的作用大打折扣。比如,助學金制度中,如果這樣規定:給予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一定助學補助。那么,“貧苦家庭”的界定與“一定補助”的多少都將給具體發放助學金的學生管理人員帶來操作上的困難。因此,健全制度首要地要考慮制度在實際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可操作性與實用性。不可用的制度、內容空泛的制度形同虛設。籠統、模糊的語言應盡量具體、明確。此外,為盲目追求制度的完整性,制度制定者直接從其它學校照搬照抄,這時有可能出現不適用的情況,比如北方院校的宿舍管理制度就和南方院校的宿舍管理制度大相徑庭,這時如果不考慮本校的實際情況而原樣照搬的結果是很多細則用不上或不適用。借鑒其它學校的制度自然可以取長補短,但這時一定要結合本校實際做有針對性的修改,而不是直接原樣照搬,因為可能出現無法在本校有效操作的情況。(三)注重制度建設的系統性。學校的學生管理制度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比如,學校各級各類的各項學生管理制度則應自成系統,在建設過程中自上而下,先整體而后局部,既要考慮全局,又要考慮各個制度間的邏輯關系。比如,各系的學生管理制度不能與學校的發生沖突,而當制定助學金制度時,同時需要考慮制定配套的監督制度。(四)注重制度建設的科學化。制度建設的根本意義在于將學生管理的行為形成體系,進而發揮出最優化的管理效能。因此,在制度建設中,思索制度執行的前瞻、規劃、布置、實施、反饋五步驟,并按流程化、規范化、量化完成這五步驟,以科學的方法進行制度建設。
總之,學生管理工作者要善于總結過去管理中的經驗教訓,要思慮周全,能對種種管理效果做出準確的預判,能分析利弊得失,權衡各方權益,需斟酌制度中每一條細則的實用性、可操作性與細則間的邏輯關系,如此才能設計出好的學生管理制度。
參考文獻
〔1〕孫立強,解明,李繼霞.淺談新疆高職院校學生管理面臨的問題與對策探究〔J〕.科教導刊,2014,(7):224-225.
〔2〕唐冬芬.淺談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管理面臨的問題與對策探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旬刊,2014,(34):254-255.
〔3〕盧鐵光,王立.美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及啟示〔J〕.教書育人:普教版,2002,(6):34-35.
〔4〕張玲,張惠瑀.淺談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人性化管理〔J〕.中國高教研究,2006,(3):87-88.
〔5〕洪志鈞.柔性管理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啟示〔J〕.江蘇高教,2005,(4):92-93.
〔6〕施盛威,吳昌政.獨立學院學生管理工作探析〔J〕.江蘇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6,(4):50-52.
〔7〕楊彤,廖菁.高校學生管理人性化探討〔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1):157-158.
〔8〕付文紅.美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特色與啟示〔J〕.思想教育研究,2007,(9):49-51.
作者:岳博 單位:遼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