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教育方式略析
時間:2022-01-13 04:17:56
導語:大學生創業教育方式略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東莞創業環境分析
1.民營經濟蓬勃發展。截至2012年12月,東莞民營登記注冊戶數為51.7萬戶,民營登記注冊資金2463.27億元。2012年,民營經濟增加值2329.46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46.5%;民營固定資產投資額669.24億元,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56.7%;民營經濟消費品零售額1166.45億元,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6.1%;民營繳稅總額573.78億元,占全市總稅收的61.1%,民營經濟已成為東莞經濟總量的重要一極。2012年,東莞市委、市政府牽頭成立了世界莞商聯合會,并組織召開了首屆世界莞商大會,通過以社團共同體的形式,充分整合莞商資源,促進東莞民營企業以集體的形式轉型升級。與此同時,在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東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民營企業家素質提升工作,2002年起開始組織民營企業家走進國內知名高校進行培訓,2006年正式實施民營企業經營管理者“111工程”,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累計培訓了全市民營企業家及高管超過2萬人次,為東莞民營經濟的進一步發力積蓄了力量。2.營商環境持續改善。近年來東莞市委、市政府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研究制訂了《中共東莞市委東莞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上水平的實施意見》和《東莞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實施辦法》,從優化發展環境、緩解融資難題、提升發展水平、增強創新能力、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服務質量、加強政策扶持、加大財稅支持、加強組織領導以及財政扶持、稅收優惠、企業減負、行政審批等方面分別提出了扶持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2013年1月,市政府1號文《東莞市人民政府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優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以戰略的眼光將企業的利益作為優先考慮,特別是在全市范圍內全面鋪開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將涉及市場主體資格和經營項目的相關審批事項,從改革前的188項壓減到改革后的109項,減幅達42%,為全國商事制度改革提供了良好借鑒經驗,得到了國家工商總局的高度肯定,全市政策扶商、服務幫商、熱情親商的發展環境得到有效改善。3.社會融資環境較為良好。2013年上半年東莞的銀行各項存款余額已經突破8000億元,龐大的民間資本一直在尋覓適合的投資領域。伴隨東莞轉型升級的深入,東莞正大力實施科技、金融、產業三融合戰略,并越來越重視創投業的發展,先后下發了《東莞促進股權投資資金發展的若干規定》和《東莞產業轉型升級及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暫行辦法》。據不完全統計,東莞目前已擁有中科松山湖創投、松山湖創投、盛富松山湖創投、融易創投等10余家創投機構,為企業融資提供了廣泛的選擇空間。2013年初,東莞市委、市政府了《關于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結合產業轉型升級與對外開放的金融需求,積極培訓引進和發展多形式、多層次、多業態的金融組織和金融服務,推進金融創新,建立多元化、廣覆蓋、全方位的金融服務體系。隨著東莞金融行業的持續發展,有效促進了東莞民間資本的覺醒,進一步優化了東莞社會融資環境。4.創業服務能力大幅提升。企業孵化器通過為創業者提供基礎設施和人才、技術、融資等配套服務,進而降低創業者的創業風險和創業成本,有利于提高創業成功率,培養成功的企業和企業家。目前,東莞正加快實施大孵化器戰略,僅松山湖高新區就擁有國家級孵化器1家,省級孵化器2家,專業從事孵化器的企業或機構19家,孵化器載體面積65.7萬平方米,在孵企業391家,通過多年的孵化實踐,大幅提升了全市創業服務水平。以松湖華科產業孵化園在孵企業易步科技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董事長原在東莞長安經營一家五金模具企業,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其與華中科技大學制造工程研究院合作,由其出資500萬元成立了易步科技有限公司,華中科大科研團隊則進駐企業,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其中出資人占公司60%股份并擔任公司董事長。經過三年入園孵化,該公司自主研發的代步機器人正式量產,2012年實現銷售業績4000萬元,預計2013年銷售業績達1.5億元,企業發展逐步邁向長遠可持續發展軌道。
二、東莞大學生創業制約因素分析
1.創業愿望強烈但付諸實踐較少。調查顯示,在針對東莞在校大學生的“您是否有過創業的打算”調查中,有63.45%的大學生有過創業打算,大部分大學生都希望通過創業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創業意愿較為強烈。但受傳統的“小富即安”意識以及創業風險系數高、資金壓力大、操作程序繁等因素影響,近40%的大學生將政府機關單位作為畢業后的首選,大部分學生對于創業都只停留在紙上談兵的狀態,真正將創業想法付諸實施的較少。調查反映,因缺乏面對創業風險的勇氣,近76.69%的東莞在校大學生缺乏創業實踐,創業對不少大學生來說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樓閣。2.創業觀念好轉但創業能力不足。在創業形式選擇方面,東莞大學生選擇“與朋友合伙創業”的占60.49%,傳統的家族式、單打獨斗式創業觀念已有所轉變,團隊創業意識有所增強。在創業的時間選擇上,61%的大學生選擇在畢業積累一定行業經驗后再進行創業,創業時間選擇較以往理性。但面對技術更新日新月異、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社會資源高度集成的外部創業環境,再加上目前東莞大部分高校主要還是通過創業大賽、選修相關課程等形式來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創業能力,將創業教育納入系統學習的較少,81.25%的大學生認為自身素質難以勝任創業要求,創業能力亟待提升。3.困難認識到位但破解方法欠缺。訪談中,絕大多數大學生表示,創業資金、技術創新、資源整合等是他們實施創業活動面臨的最大難題。特別是在創業資金來源方面,東莞大學生的資金來源主要集中于家庭支持、個人儲蓄和銀行貸款方面,所占比例分別為42.48%、26.06%和17.27%,對家庭依賴性較強,難以滿足創業大量資金投入。調查反映,雖然東莞的創業環境已得到大幅改善,但大學生仍缺乏破解難題方法,由于對政策學習和環境分析不夠,未能有效利用東莞對創業的政策支持、技術創新、社會融資、創業孵化等平臺推動創業實現。4.教育理念轉變但師資投入不足。為促進大學生創業成才,東莞部分高校對大學生創業教育進行了有益探討,如東莞理工學院為培養應用型創業人才,率先在東莞高校中成立了創業學院,通過開展創業課程教育、組建創業精英班、建立創業實踐基地、設立創業基金等形式,為創新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進行了大膽嘗試。但在創業教育師資投入方面,東莞大部分高校創業教育老師基本由管理、經濟類以及就業指導老師擔任,缺乏創業經歷和創業實踐指導能力。少數高校雖然聘請了部分具有實戰經驗的企業家擔任兼職老師,但不同企業家兼職老師授課側重點不同,傳授內容較為零碎,難以讓學生形成系統的創業知識體系。5.資源整合加強但前路任重道遠。目前東莞理工學院創業學院已為首批6個學生創業項目免費提供200平方米的創業實踐基地,今后計劃在校內建成面積2000平方米的創業園,為大學生創業團隊提供項目論證、導師服務、資金資助等服務,甚至探討引入社會資金以股權投入形式幫扶大學生創業項目快速成長,同時加強與松湖華科產業孵化園合作,為大學生創業實踐邁出了堅實一步。但總體而言,當前東莞大學生仍未能有效利用政府政策優勢和科技創新平臺,創業領域較為傳統,科技含量不高,創業層次與當前東莞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相適應,東莞地方高校在創業教育引導、創業政策宣傳、公共資源整合等方面仍任重道遠。
三、東莞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的對策
1.培養創業精神。創業教育屬于職業教育、終身教育的一部分。總體而言,在校大學生創業畢竟是少數,畢業后大學生創業才是主流。作為東莞地方高校,要結合當前東莞的產業轉型升級的社會需求和當前大學生畏懼失敗風險、缺乏創業信心的心理特點,采取創業專業教育(面向專業精英學生)和創業通識教育(面向在校全體學生)相結合的方式,著重培養全體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技能,特別是要通過創業通識教育重點培養學生創造價值、支持地方、服務國家的擔當意識,直面困難、堅持不懈、勇于創新的意志品質,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善于合作的職業操守,樹立大學生良好的未來企業家精神。同時,通過創業教育讓廣大學生認識到東莞民營經濟的重要性,引導大學生就業時多考慮到民營企業、基層崗位鍛煉,以提高個人創業實操能力,促使更多的大學生畢業積累一定經驗后實現成功創業。2.優化課程體系。要做好創業教育的頂層設計,組建以政府人士、專業教師、資深企業家、著名學者和校友組成的理論研究機構,結合創業最新發展趨勢和東莞經濟發展需求,通過深入細致的專題研究開展創業課程設計,重點研究開發創業模塊化教育,如綜合類創業模塊、工業類創業模塊、商業類創業模塊、接班類創業模塊等,并負責創業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研究,為創業教育的開展提供理論指導,實現創業課程體系與實際創業順利銜接。如東莞理工學院創業學院,由于剛起步建設,應廣泛吸取中山大學、深圳大學、新余創業大學等創業教育經驗,并結合東莞經濟社會發展對邊緣性、交叉性、綜合性應用型創業人才的需求,在課程設置上要立足于開闊學生視野,增加跨專業、跨學科、跨行業的內容,使學生形成與東莞經濟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變化相適應的綜合思維模式,培養對未來創業者發展起關鍵作用的綜合能力。3.創新教育模式。地方高校在辦學綜合水平上雖無法與重點高校相比,但具有結合地方緊密、整合資源容易、辦學方式靈活等優勢,如東莞理工學院通過設立“卓越計劃班”,實行競爭性選拔和小班教學模式,大力開展卓越工程師教育,并為每名學生提供研究經費一萬元及提供企業深度合作、參與工程項目等機會,已促使學生在“3D打印機研制及應用”等前沿課題研發方面取得一定成績,建議在“卓越計劃班”教學中,通過校企合作方式開展與地方轉型升級相關的前沿課題教學,并強化對學生進行創業技能培養,著力將學生培養成科技應用型創業人才。在創業教育的師資建設方面,建議一是要選送一批創業教育骨干老師深入企業體驗創業過程,以熟悉企業運作模式提高創業實踐能力,形成創業教學核心力量;二要適當聘任一定數量的企業家兼職老師,根據教學大綱和課程模塊安排相關企業家授課,如行業動態、創業路徑、技術運用、融資管理、品牌建設等;三要引進國外創業教育教師,加強國際合作,以此提升高校創業教育師資整體水平,使大學生系統掌握創業實戰知識,深刻領會創業基本規律。4.整合社會資源。創業指導工作的目的,最終都是為了幫助大學生能夠成功實施創業計劃,建議東莞高校繼續完善創業實踐基地建設,爭取以校內創業實踐基地為試點,加強與松湖華科產業孵化園等孵化器企業之間的合作,進一步搭建更加豐富的校內創業實踐基地平臺,如設置發揮大學生特長的科技項目孵化區、電子商務孵化區、文化創意孵化區等,并做好校內創業實踐基地與畢業后校外企業孵化器之間工作銜接,不斷孵化更多行業的大學生創業項目,形成大學生順利創業反哺校園創業基地的良好機制。同時,結合當前大學生對創業環境分析不足、對創業政策了解不夠、對社會資源整合不強等問題,建議引進一定數量的具備豐富孵化器企業工作經驗的專業人才,根據適應東莞轉型發展形勢及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及時與政府部門溝通協調,進一步整合項目申報、技術研發、社會融資、導師輔導、孵化服務、創新平臺等社會資源,爭取通過上述措施既讓大學生培養科學配置社會資源的創業素養,又促進其實現滿足地方轉型發展要求的高層次創業。5.服務區域發展。近年來,新余市堅持以“為創業者引路,為企業家加油”為宗旨,加強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著名高校進行合作,率先開辦了全國第一所創業大學,有效提升了該市民營企業家的管理水平和創新能力,被列入國務院創業教育研究課題,并入選國家工信部首批“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建設項目,東莞等城市紛紛組織中小企業管理者前往學習培訓。當前,東莞正積極加快莞商學院建設,為東莞民營企業家產業突圍、二次創業提供智力支持和合作平臺。作為東莞地方高校,要站在服務東莞轉型升級的高度深層謀劃創業教育工作,主動加強與政府溝通,與莞商學院深層合作,通過政府資源及世界莞商聯合會資源注入,為東莞民營企業家提供產業突圍、二次創業培訓,著力培養東莞創業精英和商界領袖,實現高校為政府和地方經濟服務的同時,最大限度獲得學校創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豐富社會資源,積極打造高水平應用型的地方大學。
作者:彭曉波單位:東莞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