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全程化創業教育論文

時間:2022-09-30 09:28:29

導語:大學生全程化創業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全程化創業教育論文

一、創業教育的概念

目前,我國的創業教育主要以轉變學生就業觀念,培養學生創業精神,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提高學生創業的能力為主。創業教育可以表述為:①開展從事企業、事業、商業等規劃、活動和過程的教育;②開展進取心、事業心、冒險精神和探索精神等心理品質的教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創業教育,在廣義上說是指培養具有開創精神的個人,它對于拿薪水的人同樣重要,因為用人單位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正逐步重視受雇者的冒險和首創精神,獨立工作的能力以及社交、技術、管理技能。”創業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體現了現代素質教育的內涵,突出了教育的不斷發展進步。

二、我國大學生全程創業教育研究現狀分析

我國的創業教育理論大多借鑒美國、英國等國家,創業教育教學目標包括培養學生創業的精神、創業技能和創業品質。在總結國外創業教育研究經驗基礎上,國內的創業研究多以創業教育的價值取向和創業政策研究為主要內容。在這方面,安徽財經大學王晶晶教授等通過對全球最具代表性的著名商學院在創業教育的培養目標、管理體系、課程設計體系、實踐教學項目等方面分析比較,得出我國高校創業教育應轉變創業教育思路,構建創業教育管理體系,充分整合政府、企業、金融機構和當地社區等社會力量參與創業教育,推動創業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創新。綿陽師范學院阮敏針對地方師范院校的基本特點,指出從新生入學至大學畢業,要根據不同年級確立不同的創業教育內容和目標,選擇恰當的培養方式和途徑,提高創業教育的實效性,提出了構建地方師范院校的全程化創業教育體系,但其忽視了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指導和幫扶,教育體系中理論和實踐結合不夠緊密。當前國內創業教育理論研究也存在以下需要改進之處,普遍存在偏理論輕實踐,研究內容重復性較多,缺乏適應國內實際和創新性的研究。雖然已經有對全程化創業教育的嘗試,但已有的研究層次和深度還都不夠,全程化的設計理念不夠豐富。教育發展的不同歷史時期會遇到不一樣的問題,高等學校要因地制宜,不斷開展系統的研究探討,逐步形成一整套的理論體系。

三、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2010年5月,《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等文件中指出,高等學校要高度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千方百計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

(一)理論體系不夠完善

當前,我國高等學校開設的創業課程,雖然多數開設了創業教育的選修課,但是沒有將創業教育課程納入專業教育的教學培養計劃,沒有完善的學分保障體系,課程的設置缺乏與專業課程的有機融合。在教材的編寫上,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大多依賴美國創業的教材,或者將零散的創業活動案例進行整理,羅列形成創業課程教材。此外,在創業課程中,實踐類的課程也過于薄弱。

(二)師資隊伍不夠專業

創業教育內容豐富,涉及到多個學科、多種能力,對師資力量的素質要求很高,除了要具備創業教育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方法,更要有創業實踐的指導能力。當前,在高校一線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大多是學生輔導員,或者是從事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兼職教學人員。這些兼職教師缺乏實踐經驗,更沒有創業經歷,只是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對創業的理解不夠深入。高等學校應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打造一支專業化、職業化的創業教師隊伍。組織教師參加各類職業指導培訓,鼓勵教師前往企業掛職鍛煉,深入了解企業運作模式。高校還可聘請創業成功典型的校友,或者在企業中聘請有管理經驗的人員擔任創業教育教師,建立起一支專兼結合、校企互補的科學化創業師資隊伍。高??稍诮虒W考核、職稱評定、項目申報、經費支持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定期組織教師培訓和交流,不斷提高教師指導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的水平。

(三)缺乏切實有效的扶持舉措

全國大多數高校已開設了GYB(GenerateYourBusiness):“產生你的企業想法”和SYB(StartYourBusiness)“創辦你的企業”等創業培訓課程,培訓形式多樣,在人才培養和創業教育中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但是,我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培訓具有一定的功利性特征,培訓指導僅停留在理論方面,在實際指導中缺乏可操作性。國家已經出臺眾多扶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規定了對自主創業資金、稅費方面的支持。但各種政策缺乏整體性,有些政策的實際操作能力不強。學生在著手創業時缺乏有效的專業指導和政策支持,無法形成創業合力。很多高校沒有明確的創業資金和場地扶持政策,國家和省級的小額創業貸款也因為需要擔保、抵押等嚴格條件,導致困難學生得不到支持,這恰恰是學生創業初始階段最缺乏的有效支持。

(四)保障體系不夠健全

目前,高校創業教育的保障體系嚴重匱乏,缺乏良好的社會創業背景和校園創業環境,尚未形成一套系統的支持大學生創業就業的法規和政策。眾所周知,創業教育不只是學校的個體行為,更是政府和社會的共同行為,它是一項社會責任。只有得到政府和社會的大力支持,高校才能更好地發揮創業教育的作用。社會和政府要在工商、稅務等方面擴大對創業學生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政府資金的投入,全方位扶持大學生創業。

四、轉變觀念,打造高校全程化創業教育模式

國內外創業教育的成功做法表明,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平臺,筆者基于對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不斷探索,提出了高校全程化創業教育模式

(一)轉變思路,分層引導創業教育

根據教育對象特點的不同,創業教育可分為普及型和精英型。在大一注重創業意識的培養,邀請企業家來學校開展GYB創業意識培訓,開設在校大學生易于接受的創業理論課程,豐富學生的創業心理、創業知識和創業精神等。面對有創業能力或創業條件的同學,要針對性地開展創業教育和扶持,努力打造創業精英。在創業教育過程中要轉變思路,分層次引導創業教育,對不同學校類型、不同專業類型要區別對待。如研究型大學和師范類大學的社會職能是不同的,教學的方式也有很大區別。文科生、理科生和工科生在知識背景、思維方式和個性特點上都不同,在對同一事物的接受和理解上有很大差異。

(二)開展競賽,打造學生實踐平臺

自1997年“創業計劃競賽”被引進到中國,“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已經成為體現各高校創業教育成果的重要平臺,也是大學生進行創業模擬練習的一種快捷的、有效的方式,引發了大學生的創業熱潮。高校要通過組織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和創業論壇等拓展活動,彌補課堂教育的局限性和不足。摒棄功利性競賽、理想化競賽,提高企業在競賽中的參與度,讓學生在創業實踐中檢驗創業理論,提升創業能力。在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等拓展活動這類檢驗平臺的基礎上,加大對優秀創業實踐活動的扶持力度,開展創業咨詢、創業輔導和創業資助等支持。

(三)注重培訓,提升學生創業能力

大學生的創業教育培訓不是短期的培訓行為,是在傳授創業理論的同時,結合模擬仿真的實踐訓練,讓學生掌握如何創辦企業,如何解決企業經營和管理中的問題。高校要指導在“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等創業實踐活動優秀的團隊,參加SYB培訓和KAB培訓。在課堂訓練中采用互動式、體驗式培訓,模擬創業的過程,逐步引導學生創立虛擬公司。創業學生要學習市場營銷、財務管理、品牌運營等創業實踐技能,提升風險防控能力、市場應變能力和管理經營能力。學校在不斷豐富和完善創業計劃書的同時,感受真實創業世界。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尋找適合自己的創業項目,不斷完善“創業計劃書”,提高創業的能力。對于創業培訓合格的學員,高校要頒發結業證書,在政策和創業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

(四)加強保障,培植學生創業骨干

國際先進經驗表明,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是培植創業中堅力量的沃土。高校要利用創業孵化基地、實習實訓基地,多方整合優勢資源,為學生創業提供場地和資金等方面的支持,解決學生的問題。建立信息化平臺,創業優惠政策、創業指導項目等信息,對創業培訓結業的學員提供項目孵化的軟硬件支持,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服務和支撐。孵化期滿成功的創業實體可優先入駐大學生創業園,正式開始創業歷程。當前,對新形式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是有效加強創業教育的途徑,也是開展教育創新的必然要求。高校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吸取國外創業教育精華,不斷總結我國創業教育經驗,在繼承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打造全程化教育平臺,系統化創業過程,形成推進高校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合力。

作者:宋薇單位: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