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創業環境問題探討
時間:2022-12-09 02:53:35
導語:當代大學生創業環境問題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大學生作為中國創業體系一員,對促進國家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有重要作用。2016年高校畢業生數量巨大,國務院不斷出臺創業優惠政策,旨在增加大學生創業熱情,鼓勵創新創業,緩解就業壓力。然而現實的情況確不容樂觀,大學生創業比例依舊很低。目前國內創業環境問題迭出,這是制約大學生創業重要因素。創業環境的改善對大學生創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深入研究大學生創業環境因素,探尋有利創業條件,規避創業風險,增加創業成功率對大學生和國家社會而言都是一件有意義事情。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環境;調查;股權眾籌
有一句話是當前大學生真實寫照“升學熱門、專業冷門、就業無門”這反映出大學生就業存在問題。創業是解決就業難題最直接的方法,雖然政府部門對大學生創業大力提倡,社會對大學生創業非常支持,但大學生真正創業的寥寥可數。可見大學生創業思路不清晰,社會提供的大學生創業機制體制不完善,整體創業環境不穩定。大學生創業成功不僅只靠內因驅動,更需要在社會支持、政府政策、學校教育等有利環境下共同成長。
一、大學生創業特點與問卷調查分析
當代大學生創業群體主要是90后,他們身上有著獨特的時代烙印。在調查大學生創業環境之前首先要了解大學生創業者的氣質特點和他們內心真實的訴求。只有這樣才能對他們所處的創業環境全面分析并提出改善建議。
(一)大學生創業特點
2016年大學生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創業無疑是最積極的解決辦法。但是我國創業環境差、創業機制不完善,導致大學生創業氛圍不理想。目前我國比較傾向的大學生創業定義是在上學期間或畢業兩年內能夠捕捉商業機會,創立新型能滿足社會需求的產品或者服務,引導消費需求的企業過程。大學生的創業有自身獨特性:首先是創業平臺高。因為大學生受到最新科學技術與教育熏陶,不會像傳統實業那樣起步。其次是創新屬性高。大學生是二十歲左右群體,思想成熟同時有著敏銳洞察力創新性極高;再次是經驗差,缺乏實踐。大學生一般理論知識充足,但是執行效果差,步入社會創業時,缺乏人際交往與組織管理經驗;最后是資金緊張融資壓力大。大多數來源是父母親友,難以從銀行、風投等獲得幫助。2016年5月6日總理在人社部就業論壇強調“今年高校畢業生765萬人。加上中職畢業生,新增就業人數1200萬,創業歷史新高。但是創業率只有3.8%,因此要堅持鼓勵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政策。國務院辦公廳為此也文件《關于建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的實施意見》旨在更大范圍和層次上對大學生創業創新提供支持。
(二)大學生創業環境調查問卷分析
由于對大學生創業環境問題,我們課題進行深入的調查。在保定不同大學共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927份,有效問卷858份。統計樣本包括中央司法警官學院、河北大學、華北電力大學、河北金融學院、河北農業大學、保定學院。統計涵蓋廣,樣本發散,具有代表性。這里取幾個較為明顯的數據來說明當今大學生創業環境問題的嚴峻性。
1.創業興趣
調查中其實有不少學生對大學生創業存在興趣,有過創業想法。(見圖1)但是大三大四即將步入畢業季,面臨工作與讀研的選擇,考慮因素很周全,相比大一大二學生而言創業熱情少很多。由于中央司法警官學院與不同于華北電力大學學科性質原因,更多畢業生傾向于選擇公務員與事業單位。對創業不感興趣的學生居多。
2.創業難處
在大學生創業面臨困難的多選題上,選擇資金緊、人際交往、人脈不足的最多,幾乎超過一半都存在這些問題。見圖2)可見大學生創業過程中面臨很多困難,通過調查結果可以針對困難找解決方法。從學校教育、融資理念、企業發展、人際交往等下功夫。如此肯定會為大學生創業創造更多有利因素,促進創業企業成長。
3.創業政策
在政策了解反面,我們設計較多問題。分別在政府稅務減免相關政策、政府對大學生創業貸款、高校對大學生支持政策。收集數據顯示大學生對于這些政策敏感度較低,只有極少數創業者充分享受各種政策紅利與支持。(見圖3)。由此可見,學校、社會和政府對大學生創業政策引導存在很大不足。
二、大學生創業環境主導因素分析
通過對大學生進行創業環境問題的問卷調查,得知影響大學生創業因素主要體現在政府、教育和社會三個方面,每一個主體下又有不同的影響表現。
(一)政府因素在大學生創業中的表現
1.政策宣傳不到位
政府最近提出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可見對大學生創業關注達到新高度,然而政策的上傳下達普遍存在問題。很少有大學生主動登陸官網去尋找適應自身企業的政策。同樣很少大學生關注到社區、街道、政府公示欄,宣傳欄中張貼的宣傳政策。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政策沒有很好的為大學生創業護航。此外,政府工作人員對政策的理解如果存在誤區,或執行效率低下,審批流程長,都會消耗大學生對政府創業政策的依賴熱情。
2.政府融資與服務效率低下
有些城市對于創業創新十分支持,政府的創業政策執行與創業服務很到位。相比之下西部與中部有些地區,由于創業環境差,大學生創業群體基數小且不典型,致使服務滯后。同時大學生創業支持的具體操作環節執行起來較為繁瑣。當涉及到資金時,政府部門出于風控考慮,對大學生考核比較嚴厲;當涉及到相關福利稅收等優惠時,流程復雜、耗時耗力,對大學生來說得不償失,感覺難度系數太高。
(二)教育因素在大學生創業中表現
經調研高校創業課堂的教師大多數只是有商業或金融專業背景,但是鮮有是商場有經驗的商人,因此學生普遍反映教學枯燥。老師實戰水平較低,教學不具有吸引力與信服力,同時學校創業輔導也是半瓶子水準,輔導起來理論很多但是落地很難。因此大學生創業輔導實質上手段和效果是需要改進的。
1.創業課程設置不科學
教育部未全國范圍內實施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高校創業改革較為滯后,因此,多數學校將創業課列為選修課。這些課程很少安排有期末考試,大多以交一篇文章結束學習。很多學生熱情滿滿選報課程,兩節課下來激情喪失,甚至有人稱創業課程為業余課程,普遍重視不夠。
2.創業指導教學不接地氣
中國各高校開設創業教育普遍較晚,國家與教育部近期雖投入重大關注,但創業教育工作人員仍存在短板,很多教師對創業理念與知識都如數家珍,然而實踐經驗幾乎為零,企業成長是一件艱苦的事情,并不是僅靠理論和課本能夠解決問題。紙上談兵式教學,填鴨式學習如何能培養真正實戰派?因此,創業導師是大學生創業教育的一大桎梏。3.校園創業氣氛不濃作者在大學調研發現,在院校社團中創業社團地位居末,只有很少學生了解并加入,社團發展好壞全憑社團領導是否能拉回贊助決定。學校團委與相關部門對于學生創業的支持是十分有限。學生在社團中從事商業活動與教學沖突時,班主任或者輔導員基本上是在衛道者身份進行說教或制止創業行為,更進一步減少大家創業的熱情,總之大學校園創業氛圍較差。
(三)社會在大學生創業因素中表現
1.社會宣傳屬于悲觀論
媒體是社會的窗口,媒體的報道對于國民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對大學生父母親朋的觀念的樹立。很多時候媒體的報道夸大其實,為了獲得更多關注與影響力,找一些有噱頭卻沒料的事件報道。因此失敗的案例更是他們的最愛。大學生創業無疑是交學費。這種觀念逐步根深蒂固。態度決定一切這種觀念對于大學生創業是帶來更大束縛。
2.融資審核復雜
銀行貸款是在大學生創業資金困難時首先考慮到的方法,然而這種融資更為艱難,出于風險考慮對大學生創業貸款把控很細。銀行要看公司流水,還要權衡是否有能力償還,有些銀行為規避風險甚至沒有針對大學生創業業務。
三、大學生創業環境問題改善建議
明確大學生創業環境在學校教育、社會融資、政府政策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就要改善影響大學生創業因素的方法和模式,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一)大學生創業教育環境改善
中國創業教學與實踐最近十年才受到重視,然而相比外國創業教育有不少硬傷:起步慢、發展遲緩、體系不完備、急功近利,然而最近教育部已經高度重視大學創業環境的塑造。把培養創業意識、增加創業能力、完善創業理論當成教學工作重中之重。
1.教育系統換代,教學理念更新商業本身就是新鮮事物,跟不上時代就要被淘汰。任何一個商業模式的成熟往往伴隨新生的消費習慣的培養與改善。因此對于陳舊教材、陳舊經商理念、陳舊教學經驗取舍要果斷,高校對大學生教育要與時俱進。對于大學課程的考核與學分計算,不能隨意上交文章作為考核,應該有創業技能的考察與實踐的模擬等。
2.教學模式要改善,突出教師實戰經驗學校要改變傳統教師聘用模式,大膽任用有創業經驗的導師。同時也要加強創業導師的培養,鼓勵老師參與商業實踐,使得教學接地氣。高校要利用自身資源優勢,聘請商業人士作為特邀講師對學生進行創業輔導;高校要定期開辦創業交流會,也可以聯系優秀畢業學子進行講座與問答,增加互動,點燃大學生創業激情。
3.舉辦創業活動,導入媒體資源學校自媒體平臺(微博、空間、公眾號等),校園傳播窗口(校報、廣播、宣傳欄)要發揮對大學生創業引導宣傳作用;由于教育部對創業活動是十分支持,撥通很多經費在創業活動。高校要積極響應教育部號召,舉辦大學生創業大賽。大學生創業實踐不僅局限課堂,更在于課外創業模式探索與商業實戰模擬,通過這些活動加強大學生對創業的興趣與信心,培養商業嗅覺與領袖氣息,全面衡量自身創業條件。對于畢業后是否選擇創業做到心中有數。
(二)大學生創業社會環境改善
1.借鑒美國完善的創業融資體系美國創業融資是當今社會規模和機制最大最健全的。美國政府,各大高校與形形色色組織都給大學生創業提供便利,設立不同的創業種子基金與低息貸款。同時美國發展有完備的資本市場,包括天使投資和二板市場,分別為比較早期和成熟期企業融資服務。因此,在美國創業的大學生很少有資金難題。因此,我國大學生創業的社會環境要跟美國看齊,健全融資體系,扶持大學生創業。
2.社會宣傳提升大學生創業形象社會是大學生創業落地之處,社會熱土對大學生至關重要。當今中國人民大多仍是看重畢業后的一份工作而非創業,要改變根深蒂固的偏見。尤其社會中媒體等媒介要發揮輿論導向作用,正面宣傳大學生創業案例,解讀創業風險與政策,積極開展大學生創業比賽,創業答疑培訓與輔導,增加曝光度與互動,形成良好口碑與影響力。
3.商業銀行為創業融資提供便利銀行針對大學生創業貸款門檻適當下調,以往慣例的貸款需要擔保,分別為物業,擔保人與擔保社區,這些對于城鎮農村家庭大學生十分困難,因此,要放寬擔保人范圍,靈活多變,一切以服務為重心;大學生貸款額度流程改善,銀行可以上調無息貸款的額度,延長還款期限,充分信任支持大學生創業者;同時也要加快服務水平,提高辦理速度。
(三)大學生創業政策環境改善
1.貸款政策要靈活政府要增加對創業明星或較大規模企業貸款或支持力度;政府要減少對創業者借款保障與抵押要求,減少創業者壓力;政府要擴大稅務登記等項目稅收實施優惠減免政策,減少開支與流程,提高為大學生辦理的效率。
2.政策法律法規要制定國家立法部門應與時俱進出臺新政策保障大學生創業。同時要通過法律手段規范行政審批手續。政府及時公布各項行政審批、核準、備案事項和辦事指南,推行聯合審批、一站式服務、限時辦節和承諾服務,開辟創業綠色通道。同時增設創業服務大廳,減少創業者的重復性工作,提高流程體驗。對于政府財政撥款設立創業種子基金,要進行專人監管,提高辦事效率。
3.創業孵化與輔導要完善政府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進行創業扶持是一個系統工程,政府要在開辦孵化基地過程中加強對創業服務于輔導。建設大學生創業服務平臺,有利于實現創業服務專門化,整合經驗與政策資源,提高創業幫扶的效率與成功率。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智力保障與資源對接,為大學生創業者排憂解難。
四、股權眾籌對大學生創業影響
股權眾籌是互聯網金融大潮下新型的融資方式,通過互聯網為載體,利用網絡傳播,使有投資能力投資人了解創業項目并愿意投資。以深圳前海云籌互聯網金融有限公司為例,2年期間為53項目進行天使融資,其中大學生創業項目11個,融資金融在4000萬左右。
(一)股權眾籌概念與模式
國務院今年首次把股權眾籌融資試點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股權眾籌管理辦法》正在進行修改,總體方向是降低門檻,鼓勵更多的融資者、投資者進入股權眾籌當中。今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兩次提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重點體現出對大學生創業的幫助與扶持上。在國家大力號召下,互聯網公司如阿里巴巴、京東等,傳統金融機構如平安集團、浦發銀行等,傳統創業孵化機構如云籌網投牛等紛紛步入股權眾籌領域,2016年初統計國內至少有365家股權眾籌平臺。股權眾籌對大學生創業融資來說可以說是一場革命。打破了傳統短板理論束縛,木桶水的容量由最短木板決定,所以大學生創業之初想方設法彌補短板。在互聯網時代由股權眾籌而把長板理論優勢發揮出來。無論是大學生創業缺乏資本、技術、資源、人脈等。只要開發出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就可以通過眾籌把需要的資源整合。眾籌不僅解決創業者金錢問題,更解決資源等難題。大學生創業通過傳統資本方式融資很難,股權眾籌由于門檻與難度相對較低,很好解決大學生創業融資難題。眾籌強調一個“眾”字,分散的投資人不會對大學生創業者造成決策壓力,在稀釋少量股權前提下,帶來了資金和眾多投資者的資源。還增加曝光度和知名度。目前國內大多眾籌平臺都采用深圳前海云籌首倡的“專業領投、大眾跟投”模式。股權眾籌平臺要做好創業項目盡職調查、項目團隊背景調研,強化信息披露,確保披露信息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幫助投資者有效識別風險。領投人由專業投資機構或天使投資人擔任,發揮機構的專業優勢識別優質項目,降低投資風險,社會公眾自由選擇跟投。眾籌之前會有完善額法律協議,一般眾籌完成后完成后半月到三個月左右資金到位。
(二)大學生如何運用股權眾籌融資與發展
大學生創業融資選擇股權眾籌時候要注意一下幾個問題。掌握這些規律和技巧可以規避風險與增加成功率。1.創業行業要求要從事一些值得投資人去投資的好企業。一般而言在資本市場投資人買賬的項目一般是TMT、互聯網、大醫療保健等領域,這些領域創業者股權眾籌成功率較大。反而一般傳統項目,服務醒目農業與O2O項目較難融資。2.創始人及團隊要求融資是一項艱苦的工作,初期項目主要是看人是否靠譜。因此在路演期間創始人性格氣質很重要。而且團隊尤其是技術團隊也要有亮點,才會吸引投資人投資目光。3.創業基礎要求商場如戰場,創業之初要對自身的條件基礎有清醒的認識,一個成功的創業項目不僅要具備好的商業模式,更要有一個優良的運營渠道、創新的產品開發梯度、管理團隊及人才儲備。由此可見對創業基礎和及基因有較高要求。4.項目估值要求大學生創業者心態要平和,對企業估值要合理。因為在股權眾籌階段的企業具備較多風險,特別是一些互聯網企業,產品迭代與更新很快,很容易被競品趕超。所以不能漫天要價,有一個合理的估值區間,這樣才會減少投資者股權投資風險。5.融資平臺要求認清股權眾籌平臺真面目,尋找具備完整流程的專業平臺進行合作。股權融資前期要有規范的法律權責說明和盡職報告,融資過程還要對投資人進行門檻和人數限制,后期工商變更等程序都要有公信力。一切活動要在法律和規章之下進行,否則會阻礙創業企業的發展。關于創業環境的研究有很多先例值得借鑒。本文在問卷調查基礎上得到大學生最關心的創業環境影響因素為前提。針對這些因素中關鍵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可以說是找到主導矛盾,解決核心問題。作者認識到大學生創業環境是一個復雜過程和宏觀課題。國家、社會、學校、家庭等都會產生很大影響。大學生創業每一個環節都要落腳社會。對自身要求也很高,唯有把這些輔助扶持政策都落實到位,同時不斷發揮主觀能動性,一定會讓企業發展更加順利。本文最后一環節由于作者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工作經驗,較為全面解釋股權眾籌的概念本質與發展。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新的融資思路。希望會對創業的同學新的想法與幫助。
作者:葉茂 賈宏飛 朱聰 單位:中央司法警官學院
參考文獻:
[1]方銘勇.安徽省創業環境評價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2009.
[2]李研.大學生自主創業探析[J].中國電力教育,2009(04)
[3]蔡成堯.論校園氛圍對大學生創業的影響及改良辦法[J].高教論壇,2014年5月.
[4]牛祿青.股權眾籌:大眾創業催化劑[J].新經濟導刊.2015年05期.
[5]德魯克.創業精神與創新(1989中譯本)[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5.
[6]張秀娥,何山.芻議創業環境的內涵與維度[J].商業時代,2010(2):22.27.
[7]程智輝.創業意愿歸因研究[D].武漢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