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終身教育思想探究

時間:2022-08-16 10:09:14

導語:孔子終身教育思想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孔子終身教育思想探究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進,現代終身教育理念在世界迅速傳播和發展。回顧終身教育理念的演進脈絡,既可以從橫向視角洞悉其內涵的豐富多樣、跨度的國際性及視野的廣闊性,也可以從其縱向視角探視其傳播的快速性、時代的伸展性及社會的適應性。基于現代終身教育理念的視角重新回溯孔子終身教育思想,一方面體現對現代終身教育理念追根溯源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凸顯為孔子終身教育思想賦予時代精神的意義。從中國歷史發展的脈絡來看,司馬遷對其稱贊道:“孔子布衣,傳十余世……可謂至圣矣。”[1]如今,孔子的美譽早已伴隨全球化的浪潮傳播于世界各個角落,日本教育學者持田榮一尊稱孔子為:“終身教育必要性的先驅者。”[2]因此,在全球化視閾下,著眼于時展的脈搏和動態,洞悉社會各個階層對終身教育理念的需求,基于對現代終身教育理念的考究,重塑孔子終身教育思想具有深厚的時代意義。

一、問題緣由

1965年12月,“終身教育”理念由法國終身教育思想家保羅•朗格郎(PaulLengrand)在國際成人教育會議上提及,自此,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推動下終身教育理念得以傳播和發展。2010年,主持并通過《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綱要指出:“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3]這既是終身教育理念以政策文件形式確立的表現,也是國家在新時代對終身教育理念的認可和重視,更是個人基于自身全面發展需要對終身教育理念迫切呼喚的真實體現。至今50多年的演進歷史,世界各國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推進終身教育理念,并使終身教育理念在社會不同領域得以貫徹。如:韓國終身教育立法的演進及學習賬戶體系的開發,日本終身教育政策的推進及學習化社會體系的構建,英國成人教育制度建設及產業大學的發展,美國終身教育體系的推進機制及發展策略等。查爾斯•赫梅爾(CharlesE.Hummel)談到:“終身教育可以與哥白尼學說相提并論,其是教育史上最震撼的事件之一。”[4]足以看出,終身教育理念的產生是人類教育界較有影響力的教育現象。此外,其還在經典著作《今日的教育為了明天的世界》中指出:“人類出現,終身教育也就出現了。”[5]可見,在他看來,終身教育必須肩負其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并充分體現出其在人的成長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在快速發展的社會環境中,終身教育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與時俱進。但是,就目前終身教育理念融入我國社會實踐而言,尚存在諸多問題,如終身教育思想強調打破系統的學校體系模式,側重社會環境下的教育而非學校內部體制下的教育,而綜觀當下社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忽視終身教育理念在非學校環境下的貫徹與落實。終身教育理念要求教育機會均等,也就是人人可學,但由于各方面情況,如地理位置,地區經濟差異等,致使終身教育思想中人人皆學的需求沒有完全得到釋放。終身教育思想中學習內容的廣泛性包含兩個層面,其一是社會層面供應的學習服務是全面的;其二是個體對于終身教育內容的需求是多樣的。當前社會對終身教育內容的認識過于狹隘,不能充分滿足學習者對于學習內容的需求,這就導致社會層面的供應與個體廣泛學習需求出現矛盾。目前,在踐行終身教育理念的過程中存在功利化的傾向,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終身教育理念內在的本質規定性。基于此,通過回溯孔子終身教育思想來重新審視當下終身教育理念與社會現實的融合度,以達到正本清源的目的。

二、現代終身教育理念的內涵

至今,被學界廣泛認可的終身教育定義當數保羅•朗格郎(PaulLengrand),他在《終身教育引論》提到:“終身教育包含教育的多個領域、各項范圍,從生命開始到結束的不斷發展,也包括教育過程中各要素的緊密而有機的內在聯系。”[6]目前而言,不同的學者對現代終身教育理念的界定存在不同視角上的解讀和詮釋。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終身教育不是體系,而是建立體系的依據,這個依據貫穿體系的每個部分。”[7]孫世路教授談到:“終身教育體系是適合于一切人從生到死的繼續的受全面教育的體系。”[8]持田榮一等將其定義為:“是教育權的保障,是專業和教養的配合,是掃除文盲的方式與道路。”[9]通過不同學者對終身教育理念的解讀和闡述,不難發現,其既有趨同之處,亦有各自不同的地方。在這里,主要探討學者們對終身教育理念趨同的部分,把握其內涵的精髓和要義,深入探究終身教育理念在當代社會的真正價值,解讀和詮釋現代終身教育理念的內涵,為回溯孔子終身教育思想提供一定的思想基礎。由此可見,現代終身教育理念的內涵之豐富,領域之寬廣,構成之多樣。在此,采用高志敏教授對現代終身教育理念要義的界定,即終身教育是對現行教育制度的超越和升華;終身教育是改革現行教育制度,構建未來教育體系的原則;教育貫徹人的發展的一生;教育覆蓋人的發展的全部;教育必須成為有效而便捷的一體化體系;教育既作用于個人又作用于社會。[10]在此認識上,審視現代終身教育理念與孔子終身教育思想之間的關系,化孔子終身教育思想入現代終身教育理念,以期達到基于現代終身教育理念視角下重溯孔子終身教育思想的目的和意義。基于現代終身教育理念的視角,著眼于孔子對終身教育思想的論述,可以把孔子終身教育思想歸結為以下五個層面:教育對象的全納性;教育內容的廣泛性;教育時間的終身性;教育活動的生活性;教育目標的價值性。

三、解讀孔子終身教育思想

通過對現代終身教育理念內涵進行深入分析與解讀,基于現代終身教育理念的視角,結合當代社會發展現狀與規律,明確現代終身教育理念在社會各個領域中的地位,進而深入解讀和剖析孔子終身教育思想。通過對孔子終身教育思想進行深度挖掘與探討,明晰其對當今社會的價值,進而使孔子終身教育思想與現代終身教育理念相銜接,彰顯時代活力。1解讀一———教育對象的全納性全納教育是全民教育理念得以實現有效方式。[11]教育對象的全納性是全納教育的根基,是每個個體不能回避的話題,與每個個體的利益息息相關。孔子關于求學者論及到:“有教無類。”[12]即對教育對象一視同仁,無所差別。[13]可見,孔子對于求學者是沒有特別的門檻限制,不論其年齡大小、出身背景、學識層次等的差異,都一律同等對待,這深刻表現出其“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此外孔子還論及到:“自行束以上,吾未嘗無誨焉。”[14]即只要求學者情愿攜帶十余干肉作為入學之禮,其就會孜孜不倦的給予教導。放眼當今社會,孔子這一思想是教育對象全納性的體現,同樣是現代終身教育理念的有效表達,對于現代終身教育理念而言,教育對象的全納性是社會各領域不容忽視的一面。從一定程度上說,現代終身教育理念的對象可界定為全體公民,這是現代終身教育理念踐行的基石,也是現代終身教育理念得以廣泛傳播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2解讀二———教育內容的廣泛性教育內容的廣泛性是終身教育理念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個體學習內容范圍的界定。教育內容包括眾多領域的知識,隨著社會的不斷變革,信息化社會快速發展,適應社會發展是個體必須面對的境遇,因此現代終身教育內容的廣泛性是個體融入社會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透視孔子終身教育內容,發現“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任在其中矣”。[15]也即是通過教育內容的廣泛性,可以不斷堅定自己的志向,勤思好問,足以達成仁的境界。此外,孔子還論及到:“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16]強調學習廣泛的知識,并用禮來規范、約束自身,就不至于離經叛道。具體教育內容而言,孔子論“文”、“行”、“忠”、“信”四教,以“禮”、“樂”、“射”、“御”、“書”、“數”為課程內容,用《詩》、《書》、《禮》、《樂》、《易》、《春秋》作為教材。[17]教育內容的廣泛性,對于如今復雜多變的社會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并且理所應當成為每個個體學習所踐行的基本原則,也是在當今社會最有力的生存技能。作為現代終身教育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社會發展的現狀和未來趨勢,教育內容的廣泛性是有效適應現代化日益多變社會的重要途徑,也是溝通個人與社會緊密聯系的便捷渠道。3解讀三———教育時間的終身性現代終身教育理念,源于終身教育,貴在教育時間的終身性。從全球視閾看,伴隨經濟、文化及生態等多元發展,現代終身教育理念符合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并對人的可持續發展產生至關重要的作用。“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18]回溯孔子終身教育思想中對教育的終身性論述,其中雖然存在部分宿命論的神秘色彩,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生經驗不斷積累的正常規律,從中可以感知到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構成了差異多樣的教育內容。此外,子謂顏淵曰:“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19]旨在從顏淵的學習行為來夸贊其進取不已,進一步從側面展現了顏淵一生堅守終身教育思想,以終身教育觀作為其自身不斷前進的真理。從縱向角度來審視現代終身教育理念,終身教育觀必然成為一個人教育所遵循的基本原則,并需要用終生去奉行。4解讀四———教育活動的生活性現代終身教育理念中的終身性,即為教育與生活共存,教育與生活相互依賴,教育與生活和諧可持續發展。從生活的角度來看,教育與生活共舞,為生活的多姿多彩增添教育的智慧。從教育的角度來看,脫離學校教育的生活,是終身教育理念融入生活的體現,也是生活性學習延續學校教育,是學校教育在生活領域的展現。由此可見,教育活動的生活性既為現代終身教育理念的重要表現形式,也是現代終身教育理念鏈接主體的載體。轉而,孔子是如何描述其終身教育中教育活動具有生活性的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20]“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21]這是孔子經常告誡其弟子的話語體系之一,重在強調培養生活中的自覺修養、虛心好學的人格魅力,突出學習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即為現代終身教育理念中教育活動具有生活性。他也曾提及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22]其用自身形象來感嘆即使五十歲,依然可以繼續品味《周易》,學習和接受教育不是為將來的工作和生活做準備,而是一種人生態度,這種終身教育思想是滿足生活需要的完美體現。5解讀五———教育目的的價值性教育目的的價值性是人類學習的一種價值理念傾向與追求,不同的人持有迥然各異的價值性教育原則,這種價值性教育的概念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人生活經驗的累積構成,是一個持續性、過程性的問題。現代終身教育理念中的價值性教育是人生價值追求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出身背景、社會層次、思想意識等不同,而在人生價值追求的路徑即價值性教育上表現差異。回溯孔子終身教育思想中教育目的的價值性,“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23]即為君子要按照所謂的義來修養自身的品質,并且嚴格按照禮來行事,表現出謙恭的姿態,憑借信來取得成功。這是君子為人之道的路徑選擇,也是個體之所以成為真正之人的價值所在。孔子還論及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24]通過用一生的時間去修身養性,以此來達到恭慎從事、安撫他人及安定百姓的目的與價值追求,這是現代終身教育理念教育目的價值性的重要體現,是個體由基本的生理需求朝向滿足需要、實現人生價值目標的必要途徑。

四、啟示與展望

通過現代終身教育理念的視角回溯孔子終身教育思想,是對當今社會終身教育思想中存在問題給予回應,也是個體追求終身教育的應有之義。基于對孔子終身教育思想的深度剖析與解讀,放眼當今社會存在的情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其存有正規學校系統下的終身教育思想;存在忽視終身教育理念在非學校環境下的貫徹與落實;存在社會層面的供應與個體廣泛學習需求的矛盾;存在踐行終身教育理念過程中的功利性等現象。當今社會是一個多元化色彩濃厚的時代,伴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進,基于現代終身教育理念的視角,回溯孔子終身教育思想,深入解讀和探析其教育對象的全納性、教育內容的廣泛性、教育時間的終身性、教育活動的生活性及教育目的的價值性。無論是從當今社會發展演變的角度來看,還是從人權得以繼續保障的維度來談,都是推動現代終身教育理念走向世界必不可少的條件。高志敏教授在第十三次職業教育理論研討會中關于“職業教育與構建和諧社會,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主題發表的《終身教育背景下大學的新使命、新任務》指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倡導終身學習、形成學習型社會,是打開21世紀的鑰匙![25]由此可見,現代終身教育理念在推動21世紀發展過程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這不單單只是一個教育理念層面的問題,更是一個關乎人類未來福祉的重要議題。人的全面發展與終身教育是一種內在的統一。[26]然而,現代終身教育理念在復雜多變的社會中逐步發展,在推動現代終身教育理念發展的潮流中,既有助推潮流之力,亦有嘈雜刺耳的聲音夾雜在這股潮流之中。葉瀾教授曾被《終身教育引論》中終身教育概念的界定所深深感動,并指出:“其深意在于使教育成為個體一生和社會發展不可分割的、內在必需的構成,它需化入人生、化入社會活動的各個領域。”[27]以現代終身教育理念為依托,回溯孔子終身教育思想,一方面有助于推動孔子終身教育思想在當今社會的傳播與發展,讓世人從全球的包容性視角來吸納孔子終身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源自中國本土化的終身教育思想走向世界。基于現代終身教育理念視野,回溯孔子終身教育思想,將對于實現時時、處處、人人、事事可學的終身教育體系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程豪 單位:華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