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化教育在美術教學的價值體現
時間:2022-04-28 10:15:47
導語:電化教育在美術教學的價值體現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首先對電化教育進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當前高中美術教學現狀,最后論述了電化教育在美術教學中的價值體現,包括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美術課程資源、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理解美術知識。
關鍵詞:電化教育;美術教學;課程資源
近些年來,電化教育以自身獨特的資源優勢進入高中美術課堂,豐富了課程資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帶來了極大便利,使美術教學效率顯著提高。由于教學環境條件不足,很多高中教師都只靠書本講述美術知識,學生很難學到豐富的知識,更無法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鑒賞水平,而把計算機、多媒體、幻燈、投影等手段引入美術課堂,使美術教學具備了趣味性、觀賞性、生動性,有益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由此可見,電化教育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有著巨大的價值,值得深入探討分析。
一、電化教育概述
電化教育,指的是在教育過程中運用計算機、多媒體、錄像、錄音、電影等技術傳遞教育信息,并對這一過程進行設計、研究和管理的一種教育形式。它具備聲形化特點,能把對象化虛為實、化小為遠、化遠為近,使靜止的教學內容直觀生動地呈現出來,讓學生親眼看到、親耳聽到、親身體會,從而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可見,將電化教育應用于美術教學具有非常大優勢,應當對其進行合理的利用[1]。
二、當前高中美術教學現狀
在高中教育階段,大多數學校對數語外等課程重視程度較高,而忽略藝術課程建設,使美術課程逐漸邊緣化。在這種情況下,高中美術教學現狀不太理想,跟不上現代化教育發展的趨勢。新課程改革后,雖然高中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是依然沒有改變重主課程、輕藝術課程的教學現狀,美術教學水平較為落后。當前高中美術教學現狀主要有以下表現。第一,以“灌輸式”教學為主,教師教學手段主要為板書、實物展示等,雖然能讓學生學到一定的美術知識,但是教學形式、教學手段都比較落后,不適應現代化教育。第二,學生學習興趣偏低。由于美術教學形式單一,教學過程枯燥無趣,以及教育內容局限于課本,拓展內容少等原因,學生的學習興趣偏低,缺少積極學習、主動參與的自覺性。第三,教學素材少。美術課堂教學限于教材,極少涉及教材以外的內容,導致課堂教學素材偏少,不能有效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第四,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不明顯。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講、學生聽,學生總是跟著教師的思路走,缺乏獨立思考與自主學習的機會,自身的智慧、藝術創作力、主觀能動性等不能得到充分發揮,學習主體性無從體現。
三、電化教育在美術教學中的價值體現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個體從事某件事情的意志傾向。對于學生而言,只有產生了興趣,才會積極主動的學習,學習活動才會持續展開。因此,高中美術教學中學生愿不愿意學習美術,關鍵在于教師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信息時代下,文化正在從印刷文化向視覺文化轉變,圖像在傳播信息、文化、思想、情感等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備受人們歡迎。而且圖像的傳播方式也十分多樣化,如多媒體、計算機等,使用起來相當便利。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和文化背景下,學生的思維方式、興趣愛好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與靜態的書本內容相比,更喜歡生動、形象、動感的圖像[2]。針對學生的這一學習心理特征,教師可以通過電化教育把與課程相關的圖像引入課堂,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的美術教學形式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教學過程枯燥無趣,激發不了學生興趣。加之教材上的圖片不清晰、畫幅小,學生在欣賞時沒有較好的視覺效果,缺乏吸引力、感染力,藝術情趣也不高,無法獲得愉悅的學習體驗,因此不能獲得較高的教學效果。對此,亟待創新教學形式、豐富學生學習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電化教育為創新教學形式提供了有力保障,它可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畫面清晰的動態圖像。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把電化教育和傳統教學形式結合起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等技術創設虛擬環境,為學生提供一個虛幻卻又基于現實的數字化學習環境,把美術教學內容直觀、形象、動態地呈現出來,創新美術教學形式。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教師通過計算機呈現數字化圖像,展示逼真精美的畫面,還可放大畫面局部,學生可以清晰看清畫面的每一個細節,享受一場絕美的視覺盛宴,便于學生將無限的審美想象、自身的想象力、審美感悟力、藝術創造力融為一體,這樣既能提升學生的綜合性美術素養,又能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例如,講“壁畫”一課時,教師利用電化教育把漢代、南北朝時期的墓室壁畫、敦煌莫高窟、永樂宮元代壁畫等投放到大屏幕上,直觀形象地呈現壁畫內容,并放大壁畫中的細節。學生通過大屏幕,親眼看到栩栩如生的壁畫內容和優美的人物舞姿,可以深刻體會到壁畫的魅力和藝術創造力,從而調動自身審美激情,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不知不覺地融入課堂,完成學習任務。(二)豐富美術課程資源。高中美術課堂上展示的作品大多數是書本上的,課程資源有限,適應不了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而電化教育以計算機、多媒體等技術為基礎,教師可以通過計算機、多媒體等渠道把課外的教學資源引入美術課堂,并以圖像形式呈現出來,豐富課程資源,讓學生接觸日常學習中不可能接觸的學習素材,使其從優美的名篇佳作中感受豐富無限的藝術情感與內涵,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感悟作品,獲得更高的審美體驗,形成良好的美術素養與藝術鑒賞能力,以實現美術教學目標。因此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利用電化教育為高中美術課堂帶來各種各樣的教學資源,豐富課程資源,滿足學生的多性化學習需求,有益于提高美術教學質量。例如,講“古代中國畫”一課時,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深入理解中國畫傳神寫照的內涵,以及中國古代山水畫的意境和中國花鳥畫的寓意,讓學生形成一定的古代中國畫鑒賞能力,學會運用欣賞方法進行古代中國畫鑒賞。教材資源是有限的,學生無法獲得豐富的藝術感悟和體驗,無法提高藝術鑒賞力,而在電化教育模式下,教師通過計算機、多媒體等技術把經典的古代中國畫作品引入美術課堂,豐富課程資源,如人物畫《韓熙載夜宴圖》《步輦圖》,山水畫《千里江山圖》《游春圖》,花鳥畫《文同墨竹圖》《寫生珍禽圖》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結合圖像對繪畫手法、表現方式等進行講解,培養學生的美術知識,增強學生的鑒賞能力。(三)提高教學效果。對于教師而言,電化教育是一種有效的教學輔助手段,特別是一些抽象的美術理論知識,傳統的板書+口語講解的教學效果有限,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并掌握這些抽象的理論知識。而電化教育手段豐富多樣,教師既可以使用計算機、多媒體,也可以利用幻燈、投影儀,抑或是運用錄像、電視電影片段,不斷優化傳統的教學手段,促進教學效率提高。以多媒體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借助視頻動畫展示教學內容,化抽象為具體、化靜為動,使教學內容生動化、形象化、趣味化,適應學生的感性思維。再以投影為例,它可以輔助教師進行實物演示教學,教師可以把圖像放大,讓學生清楚地看到每一個細節。因此,電化教育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彌補傳統教學缺陷,顯著提高美術教學效果。例如,講“雕塑”時,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并掌握雕、刻、塑等雕刻技法和雕刻特點,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技術以視頻動畫呈現雕、刻、塑各個技巧的操作過程,把書本上抽象的理論內容轉化為具體的感性材料,直觀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清楚看到每一個雕刻技巧的具體操作手法、步驟,使學生加快知識的理解、感知與感悟過程,深入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再如,講“素描”時,教師可以通過實物投影進行演示教學,教師把物體的造型特點、結構色彩、明暗關系、打線條時的用筆方法等,通過大屏幕放大給學生看,這樣學生就看得很清楚,可以準確掌握素描的每一個知識點和操作細節,形成良好的素描能力。(四)促進學生理解美術知識。隨著電化教育形式新穎、視聽效果強、資源豐富等優勢特點日益突出,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電化教育在美術知識與審美能力培養上的獨特作用。傳統的板書、實物演示等教學模式下,由于形式單一,學生往往不能有很愉悅的學習體驗,對于美術基礎知識只能死記硬背,不能有效地理解記憶,亦不能形成良好的審美能力。而引入電化教育手段,教師能夠根據教學需要隨時隨地調用任何信息,營造符合課程內容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直接得到美的視覺刺激、情感體驗,進一步內化美學概念和知識,學到美術基礎知識,增強審美能力。例如,講“宮殿建筑”一課時,一些學生沒有去過故宮,對宮殿建筑的特點、形式結構、造型、色彩等了解不多,聽講中難免對教學內容不理解。對此,教師利用電化教育手段制作多媒體課件,以視頻形式動態呈現故宮中的古典建筑形態,同時搭配動聽的古典音樂,渲染氣氛,營造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視頻+音樂的多重刺激下獲得愉悅的學習體驗,加快知識理解與內化。
四、結語
電化教育手段豐富多樣、形式新穎,教學優勢十分突出。將電化教育應用于美術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程資源,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美術審美能力,促進美術教育質量全面提高。因此,教師在高中美術教學中要善于利用電化教育輔助教學,助力教學發展。
參考文獻:
[1]姜殿坤,李英翯.中國美術教育現代化發端略考[J].歷史教學問題,2016(4):77-81.
[2]夏燕靖.以史為誡、扣合時代,審視美術教育的現實與未來[J].美術觀察,2017(10):23-25.
作者:張占玲 單位:商洛市電化教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