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新型農民遠程教育論文
時間:2022-01-30 03:54:52
導語:培養新型農民遠程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國外發達國家農民遠程教育經驗
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在開展農民遠程教育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已經建設了比較完備的基礎設施和豐富的教學資源,而且其管理體制比較完善、組織形式也比較有效。在互聯網高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的今天,發達國家的農民遠程教育與培訓已經進入了信息化、知識化、個性化階段。注重發揮遠程教育在農民教育培訓中的作用,發達國家在農民職業教育和遠程培訓中積累的豐富經驗,為完善中國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培養現代職業農民,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國外農民遠程教育主要集中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農業信息獲取及處理、農業專家系統、模擬農業系統、農業決策支持系統、農業計算機網絡等方面。農業信息化建設中所應用的遠程設備技術主要包括計算機、信息存儲和處理、通訊、網絡、多媒體、人工智能、“3S”技術(即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感信息系統RS)等,這些技術具有網絡化、綜合化和智能化特征。在過去的10年中,世界各國都高度重視網絡建設和信息技術的應用,以及相關信息的采集和處理,農業專家系統,模擬農業系統,農業支持決策系統等都進行了大規模的研究和應用。美國建立了國家、區域、州3級的國家農業信息系統,遙感信息的采集和處理得到了政府的重點支持。德國的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計算機科學研究和教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自動控制、計算機輔助決策系統、計算機仿真和建模技術、遙感技術、精確農業技術都位居世界前列。法國農業信息技術的研究和應用重點是實時監測技術,天氣預報,病蟲災害預警,數字土壤和數據分析,農業生產、收獲、儲藏和加工等環節。日本信息和技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農業信息服務,使每個家庭獲得準確的市場信息是它的一個最重要的特點。
1.1美國美國是最早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和農民培訓的國家。隨著美國信息高速公路建設,計算機網絡已經廣泛接入到美國的農民家庭中,農民在互聯網上就可以得到各類農業信息。在信息技術和國際經濟一體化的大環境下,美國政府在農業信息服務和培訓方面,一直給予了足夠的支持和重視。比如,在農閑季節廣泛地在農村地區對農民進行各種系統化的農業培訓,向農民講授新的農業技術知識。在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就出資建立了農村電話和視聽教育電視臺,通過這些基礎設備大量的農業市場信息和技術信息,起到了推動農業科學技術發展和搞活農業市場的作用。美國對農民的教育經費財年度達600億,在2005年美國農業部就成立了專門為農村居民提供教育、培訓和醫療服務的遠程教育計劃。美國的遠程職業教育主要是由傳統的大學組織實施,遠程職業教育主要分布在“職業學院、私營企業機構和以國防部為主”的政府機構中,并出現多元化發展趨勢。
1.2英國英國是實施農村遠程教育比較成熟的國家。在英國,通過政府、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和農業培訓機構相結合方式實施農村遠程教育,運用職業教育、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其他形式的培訓教育,大學、研究和咨詢機構的輔助,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大大提高了農民的教育培訓水平。目前,英國農業勞動者的30%每年都會參加各種不同類型的農業培訓。
1.3韓國韓國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就開展了農村遠程教育和農民培訓,韓國特別注重信息技術與農民教育相結合。比如,利用遠程信息咨詢系統來對農民進行遠程培訓,采用先進的攝像機和無線通信設備進行現場演示教學,通過互聯網會議系統實現農村遠程教育等等。農民可以在家里接受各方面農業技術的培訓和教育。每年12月,韓國的種田能手還能通過網上會議系統參加農業新技術的討論。到2004年底,韓國農民網上會議系統已經發展了70個地點,在韓國農村地區的計算機普及率從1997年的18.7%,提高到的47%。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發達國家的農民遠程教育培訓經過幾十年的探索和實踐,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管理體制、完善的法律保障、有效的組織形式,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發展中國家開展農村遠程教育培訓雖然不及發達國家,但是也有自身的發展特點,結合自身優勢,發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大力發展遠程教育培訓來促進本國的農業現代化。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信息技術相對落后,國家雖然為農民建設了提供農業信息、電子商務、廣告宣傳等服務的金農網,但借助網絡對農民進行遠程教育和培訓在中國則是剛剛起步,借鑒發達國家農民遠程教育培訓的經驗,加強農民遠程教育網絡基礎建設,使農業技術有效通過網絡傳播,通過網絡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2中國農村網民發展現狀及農民遠程教育回顧
2.1中國農村網民及上網現狀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實施了“村村通”,“金農工程”和“農村科技110”等一系列惠農信息工程,遙感數據獲取,專家系統,信息網絡系統,設施農業,氣象災害預防、監測和預警技術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根據2014年1月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2013年CNNIC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調查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18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5358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5.8%,較2012年底提升3.7個百分點。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億,較2012年底增加8009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1.0%。中國網民中農村人口占比28.6%,規模達1.77億,相比2012年增長2101萬人。2013年農村網民規模的增長速度為13.5%,城鎮網民規模的增長速度為8.0%,城鄉網民規模的差距繼續縮小。2014年東北師范大學“夢想·行動”寒假社會實踐之“農村地區計算機普及情況調查”,對安徽省、河南省和吉林省的4個縣200戶農家進行了入戶訪談。調查顯示,計算機普及率為32%。由此可以得出,目前中國農村手機的普及率為90%以上,計算機的普及率在32%以上。
2.2中國農村遠程教育現狀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了以農業廣播電視大學、農業職業院校和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為主要依托,廣泛吸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和民間組織參加,從中央到省、地、縣、鄉村,相互銜接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但是,農民教育培訓仍存在規模小、投入不足、制度和法律保障滯后等困難和問題。據測算,中國農業勞動力2.46億人,目前每年能夠接受系統培訓只有100萬人左右。
2.3目前中國農村人力資源現狀中國農村人力資源現狀是,有知識的農村青壯年走向了城市,融入了城市。農村從事農業生產人員數量急劇減少,40歲以上為主體,農村勞動力的短缺,勞動者素質低[27]。
2.4農村遠程教育研究現狀中國農村遠程教育培訓研究,主要涉及到培訓的特點、培訓體系、農民培訓、技能培訓、績效培訓和網絡遠程培訓等研究。其中大部分停留在理論上的論述和對培訓的特點等進行總結,對培訓系統的設計和開發研究則研究相對較少。農村遠程教育培訓又包括對農村中小學學生的遠程培訓和對農村農民群眾的遠程培訓,并且在文獻研究中發現更多的是偏向于對中小學的研究,對農民的遠程培訓研究相對薄弱。在中國發達地區的一些省市已經建立起了農村遠程教育網站,比較典型的有中國農村遠程教育網、安徽省農村遠程教育網、上海農村遠程教育網和北京農村遠程教育網等等,如表1所示。通過研究這些網站,他們已經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功能,有農民教育動態、政策法規、技能培訓、網絡教育、國際合作、技術推廣服務、在線學習系統、視頻點播、視頻直播和課件下載等欄目。但是總體表現為利用率不高,缺乏交互性。
3構建新型職業農民教育體系,搭建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養平臺
目前,中國遠程教育主要由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各級廣播電視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來承擔。這些教育機構在利用信息技術對農民開展遠程教育方面,構建了行之有效的培訓模式,例如,以網絡為平臺構建的“政府—學校——企業”三位一體培訓模式、“音像教材”+“專家現場指導示范”模式、現代遠程教育模式、“培訓網站”+“示范戶”推動模式等,這些模式盡管還處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但在實踐中己經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任務國家已經明確的交給了中等職業學校。中等職業學校有必要借鑒國內外遠程教育的經驗,搭建中等職業學校與所在區域農村相互聯系的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教育平臺。中等職業學校搭建遠程職業農民教育平臺,是新型職業農民的學制特點和修業年限的需要。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招生對象是“年齡一般在50歲以下,初中畢業以上學歷(或具有同等學力),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服務和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等領域工作的務農農民以及農村新增勞動力。招生重點是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民合作社負責人、農村經紀人、農業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農業社會化服務人員和農村基層干部等”人員。學制是“新型職業農民中等職業教育實行彈性學制,有效學習年限為2~6年,允許學生采用半農半讀、農學交替等方式,分階段完成學業”。年齡50歲以下的農民,學習目標明確,學習能力不高,能吃苦。
但農忙季節時間緊,家庭負擔重也是不爭的事實。如果這時有些課程采用網絡平臺遠程學習,遠程與教師交互,在網上與教師和學生之間探討,在網上與學校教務系統溝通完成學業,提高新型職業農民的教育效果,具有實用價值。中職學校搭建遠程職業農民教育平臺,是落實《中等職業學校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方案》的需要。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學習方式是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相結合。中職學校搭建遠程職業農民教育平臺,可以在集中學習的時候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將分組討論、案例教學的內容放在平臺上,利用網絡進行在線討論、在線案例教學,使學生掌握使用平臺的方法。在分散學習的時候,可以將教學內容放置在網絡平臺,學生根據教學要求和自身學習實際,在網上遠程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平臺進行在線、離線指導、輔導和答疑。中職學校搭建遠程職業農民教育平臺,是解決當前農村信息化建設中存在問題的需要。農村信息化當前的主要問題是大部分農民信息化意識淡薄,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強,信息結構不合理,基本是單向傳遞,局限于把信息傳遞級到農民手中,不能把農民的信息反饋回來。信息資源整合不足、平臺承載能力有限,基層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農業信息化已成為國家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信息化促進農業科技在農村的推廣普及。提高了農民素質,加快了農業產業化進程。中職學校搭建遠程職業農民教育平臺,是利用已有的網絡資源,開展遠程教學服務,完善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建設的需要。職業教育本來就包括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在這兩方面已經做的很好,取得了一定成績。
如筆者所在的中等職業學校作為遼寧省十大培訓基地之一,自2009年開始承擔遼寧省農委的各類培訓任務至今,已經成功舉辦陽光工程蔬菜類農民創業培訓班、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縣農技人員培訓班、蔬菜類農民科技帶頭人培訓班等43期,培訓學員達5261人。自2010年開始承擔遼寧省科技廳下達的農民技術員培訓任務以來,培訓了設施農業、養禽、養豬等培訓班6期,培訓學員1138人。遼寧朝陽工程技術學校農業服務站成立于2009年,服務站下設園藝、農藝和牧醫3個分站,對學校的畢業生及各類培訓學員實施免費服務,并根據服務對象情況,建立了服務站定點幫扶單位。建站以來電話咨詢千余次,下鄉指導700余次。目前,3個專業服務站定點幫扶單位18個,其中對一些重點服務單位還實施了跟蹤服務。這些培訓和指導工作解決了大量生產實際問題,受到了廣大農戶的歡迎,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在此基本上,如果搭建網絡平臺,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會使培訓和服務更加方便、快捷,更上一層樓。中職學校利用已有的網絡資源,開展遠程教學服務,完善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培養新型職業農民。(1)融合傳統教育培訓方式與現代教育技術傳播方式。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第三次工業革命”已經開始。在職業培訓方式上,一方面,要堅持做好面對面培訓的“農民技術員教訓班”、“基層農技人員重點班”、“農民科技帶頭人培訓班”、“農業創業培訓班”等面授培訓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這些培訓班資源,讓它們成為遠程教育培訓的引領者,讓它們在農業技術上能夠“可持續發展”。(2)建設農業遠程培訓網站,搭建遠程教育平臺。
利用涉農職業院校的網絡中心設備,在校園網絡平臺的基礎上,搭建職業農民遠程培訓網站,構建遠程教育網絡平臺,最終實現資源共享。(3)開發中職學校所在區域的特色農業技術網絡課程。這樣的網絡課程有別于傳統的學科網絡課程,要以解決區域農村實際問題、傳播農民切實需要的技術和信息為切入點,針對中職學校所在區域,有地域針對性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真正做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4)利用中職學校的師資優勢,開發名師視頻講座。在廣大農村網絡硬件設備已經基本具備的前提下,開發有針對性的實用技術視頻資源,讓職業農民在農村點播學習。中職學校的專家級教師具有多年農民教學培訓經歷,具有豐富的實踐教學經驗,有能力開展視頻講座,也有義務普及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5)利用中職學校的專家資源,開展針對職業農民的網上答疑。網上答疑可以使用網絡即時通訊工具,例如,使用已經非常普及的騰訊QQ、YY語音、飛信、微信和易信等視頻、音頻在線工具,采用視頻、音頻、文字、圖片等多種形式進行在線答疑。也可以使用微博、E-mail進行離線答疑。解決職業農民在學習、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同時,搭建這個平臺后,農村科技帶頭人、種田能手,可以利用這個平臺,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互幫互學。(6)利用中職學校的專家級教師資源,開展農業技術問題的遠程診斷。解決農業種植、養殖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同時也為教學提供第一手資料,實現產教結合,為職業農民提供遠程現場教學的環境。(7)建立有針對性的論壇。中職學校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在職業農民遠程教育平臺上搭建論壇,有針對性地開設農業技術專題版塊,如果樹栽培病蟲防治、設施蔬菜栽培與病蟲害防治、食用菌栽培技術、動物營養與飼料、動物繁育、農機具使用與維修、農村電氣設備安裝與維護等版塊;也可開設其他相關版塊,如農業法律咨詢、農產品價格走勢分析等版塊。版主可以是職業中專的專家級教師,也可以是職業農民。(8)利用網絡推廣農業新技術、新成果。提高民族素質是每一個教師的使命,作為教師,了解學科的發展動向和最新研究成果,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尤其是中職學校的教師,在農業技術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更有責任和義務把農業學科的最新技術傳播到每一位農民學生(學員)的身邊。另外,農業技術具有很強的即時性,很多先進技術在傳播過程中就已經被更先進的技術所取代,如何在第一時間把它們傳遞出去,為廣大農民所用,也是中職學校要解決的問題。
4討論
信息技術正在改變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人類將進入信息社會。“數據開啟了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就像望遠鏡讓我們能夠感受到宇宙,顯微鏡讓我們能夠觀測微生物一樣,大數據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為新發明和新服務的源泉”。一場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正在來臨,信息技術將在培養職業農民的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中職學校具有完備的教育教學資源,有責任更有義務為本地區的農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服務。借鑒國外農民培訓的先進經驗,結合網絡技術,充分利用學校和專業的公共教育資源優勢,開展新型職業農民遠程教育,完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為新型職業農民提供長效服務,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為培養更多合格的新型職業農民,為加快推進中國農業現代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鄧澤國單位:遼寧朝陽工程技術學校
精品范文
10培養人考察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