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民族舞蹈教學思索

時間:2022-06-08 03:32:00

導語:高職民族舞蹈教學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民族舞蹈教學思索

在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今天,各高職院校都提出堅持以就業市場為導向,把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實用型人才作為自身的定位。民族民間舞作為高職院校舞蹈教育學科的一門主干課程,除了通過訓練使學生掌握所學各民族舞的風格及特點,使學生在身體各部位表現力及舞蹈意識等方面得到有效的訓練,更重要的是立足于培養集“編、演、教”為一體的復合型舞蹈人才,能夠實際性地承擔一線崗位對舞蹈專業的要求。根據高職教育的主體及人才培養模式,如何有效的進行民族民間舞教學成為了教師需要深思、解決的問題。

1、高職院校民族民間舞教學現狀

1.1高職高專類民族民間舞蹈教材的缺乏。在民族民間舞蹈教育的不斷發展中,在國內現有許多統編的教材,但這些教材不是適合于高職院校舞蹈人才培養所用的,教師只能參照教學大綱,各自選擇教材維持教學,而很多教師對選擇、提煉教材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又缺乏高職類舞蹈教學的針對性,往往把自己掌握的知識當作教材使用,效果欠佳。

1.2高職高專類舞蹈專業生源參差不齊。一部分學生在中專接受過正規的舞蹈專業的訓練,這部分學生有一定的舞蹈基礎,對于民族民間舞的初級內容已基本掌握,身體的協調性和表現力已得到基本的開發,學生學習能力相對較強,這部分學生年齡相對較小,一般入校時年齡在16—18歲;一部分是入校前經過短時間的舞蹈特長訓練,掌握少量的民間舞蹈技能及知識,但身體開發的部位與接觸的內容有限;另一部分是從未接受過任何專業訓練的學生,這部分學生身體協調性差,專業學習能力也較差,這類學生年齡都在18歲以上。除了專業基礎、年齡層次的差別外,還存在學生的個體差異,如:有的學生上課時思維敏捷;有的學生擅長于形象的直觀記憶;有的學生則擅長于抽象的語言記憶;有的學生比較擅長于舞蹈動作記憶等,這就更增加了舞蹈教師授課的難度。

1.3師資隊伍薄弱。對于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師資來說,目前仍存在著很多問題,包括學歷不高、理論水平不強、師資結構不合理,知識更新不夠等等,造成教師知識陳舊、思想僵化、教學方法保守、教學質量不高。

2、如何解決民族民間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教材的篩選與編寫。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有目的的對已有教材進行選擇、編寫適合學生的民舞教材,其教材的編寫和教學大綱的制定必須以人才培養的目標、針對性與適用性為出發點。

2.2教學策略及輔助方法。

2.2.1分析教學對象,做到“因材施教”。針對班級學生的整體情況,制定好教學策略,教學內容因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易至難、難易結合。另外,可以針對不同知識水平、學習能力的學生在初期教學時(如在第一學年的民族民間舞教學中)進行內容、進度、方式不同的教學。比如在進行藏族舞的基本動律組合教學當中,無基礎的一組可以著重以“開范兒”為主,掌握組合的基本動律與動作,而另一組則可以在原有知識結構上進行鞏固,并加以提高,加強在民族民間舞風格上的把握。接下來,可以視情況在第二學年的時候試著將兩部分學生同步教學,但仍要注意教學內容的難易分配。這樣以解決基礎好的學生“吃不飽”,喪失對學習的興趣,又能避免基礎差的又會“吃不消”,加劇厭學情緒。

2.2.2將各民族民間文化融入舞蹈教學當中。作為高職院校的舞蹈教師我們不僅承載著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使命,更承載著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作用。教師在教授不同民族的舞蹈時,應將民間舞蹈與其相對應的民間文化相融合,讓學生充分了解舞蹈蘊含的文化背景。例如在學習藏族舞蹈的時候,要使學生了解到藏族長期生活在高原的牧區上,受自然環境和勞動生產習慣的影響。呼吸帶有壓抑感和負重感。舞蹈中氣息盡力吐納,形成了藏族舞慢吸慢呼的特點。以弦子為代表,藏族舞弦子部分的基本動律“屈伸”。用這種呼吸可使動作顯得流暢、有重量,腳下有根。這樣才能使學生達到心靈與肢體的共鳴,真正做到“形神”統一。

2.2.3注重學生民族民間舞蹈編創能力的培養。我們的時代是一個開發創造的時代,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與創造力,是衡量舞蹈教育質量的重要標準。民間舞教學中,應改變口傳身授的單一教學方法,實行“發散思維、即興創作”的教學方法,教師應善于以文化啟發、文學引導、音樂刺激、美術聯想、空間構圖等方法幫助學生進入“即興”狀態,并尊重學生的感受和創作,愛護學生的創作積極性,提高其創作興趣和意識。另外,教師也可安排課后編創作業,比如:在所學的組合中動作不同地方開始,打破動作順序,保持原有動作內容不變;或者選擇一個動律或動作去變化,可以進行節奏、動作幅度、不同空間、方位的變化。總而言之,教師應引導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多想像,并采用生動活潑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創新的欲望,教育學生樂于探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徹底擺脫“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窘況。

2.2.4增強舞臺實踐環節。訓練中的模仿永遠不能代替舞臺上的創造。通過學習不同風格的民間舞蹈劇目排練課程,參加各種社會演出實踐活動與舞蹈比賽活動,使學生的表演興趣和能力得到提高,讓學生通過實踐熟悉舞臺,掌握舞蹈表演的基本方法、技能以及劇目排練的流程,另外,教師要防止在教學中只注重傳授動作的規范性而忽視講解感情表達與動作間的關聯等誤區,同時還要努力克服以往在劇目表現中只關注表演而忽略教法和編創知識等問題。

2.2.5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民族民間舞教學。通過觀摩優秀的民間舞蹈視頻,利用直觀形象的可觀欣賞性,積極有效地開發學習民間舞的主動性創造潛能,同時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使用知識面得到拓展和延伸。

2.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要加大中青年教師培訓的力度,注重教師基本素質的提高,鼓勵和支持教師向一專多能方向發展。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經常組織教師集中學習和開展教學觀摩,及時參加教研活動,使教師不斷充實和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促進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要為教師提供登臺表演、參加各項比賽的機會,逐步使其向“雙師型”教師轉化。

3、結語

高職院校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實用型人才為目標,因此,民族民間舞教學必須以實用、實踐為原則,教師應不斷更新理論知識,積極改善教學方法,將高職教育的理念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同時使高職院校民族民間舞教學往合理化、科學化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