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對出口貿易影響
時間:2022-03-23 09:04:00
導語:人民幣升值對出口貿易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我國國際收支的順差對人民幣升值的影響
國際收支的主要項目是經常賬戶和資本與金融賬戶。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經常項目和資本一直呈持續較快增長的趨勢。經常項目的順差具有雙重影響。在為我國帶來了巨大的外匯儲備的同時,也成為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的動因之一。
1.2我國經濟增長快速
由于我國經濟增長快,經濟實力逐漸增強,進而使外匯市場上的參與者增強了對人民幣的信心,促使我國人民幣匯價上升。同樣,伴隨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會給國際投資者較穩定或較高的投資回報率,從而可以增加投資者對我國經濟的信心,吸引更多的外資,進而使匯率上升。
1.3國內經濟發展的內在需要
盡管近些年我國出口貿易額一直在快速增長,但是主要出口產品仍然是一些附加值不高的產品,出口產品層次較低,我國實際得到的貿易利益或收益卻十分有限,根本無法與增長指標所反映的成績相匹配,所以促進出口貿易結構轉變迫在眉睫。
2人民幣升值對我國貿易出口的影響分析
2.1積極影響
(1)人民幣升值有助于推動我國貿易出口商品結構的調整,轉變外貿增長方式。
人民幣的升值,有利于東部的生產要素和部分產業向西部地區轉移,或由中心城市向周邊地區轉移擴散。淘汰那些技術含量與附加值低的企業。從長遠看,這有助于促進我國區域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改善出口商品結構,提升產業層次,優化資源配置,從而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實現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向貿易強國邁進。同時由貨幣升值引起的行業競爭更加劇烈,也將會極大地激發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的激情,因為,只有那些富于創新,有競爭力的企業才會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在國際市場上表現的更加強大。
(2)有利于更多的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
人民幣升值會使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成本將下降,同時國內直接投資成本相對上升。由此所帶來的成本壓力將使國內企業向海外尋找更為廉價的資源,以降低企業的制造成本。從國際經驗看,日本、德國等國的企業都是在本國貨幣升值的過程中加大對外直接投資。從1986年至1993年,日元兌美元升值幅度為37.6%。日本企業加速了擴大對外直接投資的步伐,將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發展中國家,將美國保護程度較高的汽車等制造業向美國國內轉移。人民幣升值意味著中國企業到海外投資的成本下降,可以較低成本獲取外國當地的資源,就降低了對外直接投資的成本,鼓勵企業擴大對外直接投資。
2.2消極影響
(1)人民幣升值不利于我國進一步吸引外資。
人民幣升值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外商在華投資建廠、購置設備的成本,提高外商在華的勞動力成本,在華外國企業的經營目前已逐步進入成熟發展期,外資利潤匯出的要求也在逐年增大,人民幣升值將提高其利潤的外匯收益,并可能因此加大資本外流規模,對國際收支平衡將產生壓力。這些都會進一步影響到外商投資企業及利潤再投資的規模與產業本地化的進程,不利于我國加工貿易產業的持續發展和升級。
(2)增大企業投融資風險。
人民幣持續升值使得國內居民消費價格和生產資料價格不斷攀升,宏觀調控政策趨緊,國外企業對我國的直接投資成本會提高,因此可能使我國企業的外幣權益性融資減少,相應地,負債融資可能會有所增加,進而影響我國企業的資本結構和籌資成本,在增強財務杠桿效應的同時,如果控制不當,將增加企業的財務費用。人民幣升值不僅會增大國內企業的運行成本,而且會誘導部分企業盲目擴張,最終造成產能過剩。而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或衰退的信號又會造成資本市場價格的大幅波動,特別是資本市場的大幅波動,這必然增大了國內企業投融資的難度。
3我國貿易出口應對人民幣升值的對策
3.1積極促進對外貿易結構的升級
由于目前我國出口產品中資源與勞動密集型的低附加值產品占比較大,且出口依存度高,特別集中,而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和高新技術產品的自主研發和創新比例還不是很高,高能耗、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出口增幅比較明顯。人民幣升值會減弱這些企業的勞動成本優勢,降低利潤空問,形成對出口貿易的負面影響。所以應在出口方面積極促進貿易結構。國家應積極鼓勵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及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出口,通過促進高新技術發展與提高出口商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相結合,大力引進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以改造傳統出口產業。企業應加強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品牌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從根本上提高出口企業的競爭力。
3.2貿易出口企業應增強規避匯率風險的意識和能力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和經濟全球化腳步的加快,出口企業必然需要與國際市場進一步接軌。但是,目前我國許多出口企業缺乏匯率風險意識和有效的風險規避機制,國內金融制度創新、金融衍生工具的發展滯后于市場需求,因此,需要加強對企業匯率風險的宣傳和指導,培養和提高企業自身的匯率風險管理意識和規避匯率風險的能力。企業應該增強匯率風險意識,增加結算幣種,學會利用金融機構提供的風險管理工具。如期貨、期權、掉期等業務,規避匯率浮動帶來的風險,從而保護企業的利益。這就需要選擇合理的結匯幣種,在出口的時候盡可能多的選用人民幣結匯;當出口企業無法選擇幣值的時候,可以采用套期保值等手段;另外要盡量縮短收回時間,防范并規避由于人民幣升值而帶來的風險。
3.3完善人民幣匯率制度
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改革最主要的是要完善人民幣匯率生成機制,加快外匯市場建設,增加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彈性,要使強制結售匯制向自由結售匯制轉變,最終使外匯的供求成為真實的市場供求,讓市場決定人民幣匯率的變動。同時,要引人人民幣匯率的區間浮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另外,要建立人民幣匯率的監測監管機制,人民幣匯率的監測體系應包括宏觀監測體系和微觀監測體系兩個層次。宏觀監測指標包括貨幣供應量,通貨膨脹率。財政收支狀況,進出口增長率等數據;微觀經濟指標包括出口換匯成本,實際稅負,外商投資企業的資金到位率,對外負債和還本付息情況等。以監測人民幣匯率水平是否符合實際,符合國家中長期政策目標,以便為國家制定和調整匯率政策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