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養殖和疾病防控
時間:2022-06-08 01:43:00
導語:奶牛養殖和疾病防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各地的奶牛養殖業發展很快,養牛數量和規模不斷增加,但是由于科學養殖、防疫意識較差,養殖水平低,時有疫病發生,養殖場戶經濟效益受到嚴重影響。要養好奶牛,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根據筆者多年的工作經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實行科學的飼養管理和疫病綜合防制措施。
1牛場建設
1.1場址選擇奶牛場應建
在水源充足、水質良好、不含有毒物質、水源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飼料來源方便,交通便利,地勢高燥,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土質堅實,背風向陽,空氣流通,平坦開闊或具有緩坡,遠離居民區,沒有傳染病威脅和三廢污染的地方。養牛戶應根據自己宅基地的地面和條件,合理安排牛舍的建設位置。
1.2場區布局奶牛場一般
分生活區、管理區、生產區和輔助生產區四個小區。生活區和管理區應設在場區地勢最高處,與生產區保持50m以上的距離。生產區應設在場區地勢較低的位置。病牛隔離室、化糞池應設在生產區的下風處,距牛舍至少50m。輔助生產區包括飼料庫、干草棚等,應位于高煤且距離牛舍較近的地方。牛場四周、道路兩邊、運動場周圍要植樹綠化,以改善牛場環境。
2品種選育
不同品種及不同個體的奶牛產奶能力相差較大,選好奶牛品種很重要。目前最為普遍的品種為荷斯坦奶牛,俗稱“黑白花奶牛”。它在良好的飼養管理條件下,年產奶量一般能達到5000~7000kg,高者可達lO000kg。除黑白花奶牛外,丹麥紅牛、乳用西門塔爾牛等品種,產奶能力也較好。選好品種后,還要選好個體,一般是從外形上來選擇,好的奶牛要求個體高大,棱角分明、外貌清秀、中軀長、背腰部不塌陷、胸腹寬深、腹圍大而不下垂、肢蹄結實、乳房發達、附著良好、乳井深、四乳區勻稱、乳頭大小長短適中、無副乳頭、干乳期乳房柔軟,泌乳期乳房表面靜脈粗壯彎曲,整體豐滿而不下垂。有條件的還應考察其母親的產奶成績和父親的品質。
3飼養管理
3.1采用全價配合飼料
采用全價配合日糧飼喂奶牛,是使奶牛高產的關鍵。現推薦奶牛日糧配方:
3.1.1泌乳奶牛日糧配方。精料配方:玉米45%,麥麩5%,次粉5%,食鹽1%,膨化大豆10%,豆粕10%,棉仁餅19%,骨粉2%,魚粉3%。日糧組成:精料8.35,胡蘿b7kg,東北羊草4kg,青貯料20kg。
3.1.2日泌乳40kg的母牛日糧配方組成為:玉米4.7kg、豆餅2.5kg、麥麩1,7kg、干草4kg、青貯19kg、鹽130’g、小蘇打150g、預混料0.38kg。
3.2科學管理
3.2.1牛舍采光通風條件要好,每天打掃干凈。冬季拴在戶外多曬太陽;夏季拴在陰涼處。充足供應青飼料,以吃飽不剩為好:粗飼料作為搭配,少量添加:精飼料一般按產奶量來計算,高產奶牛每產3奶喂1kg精料:每日定時飼喂,注意不能喂霉變飼料,不飲冰水或臟水。
3.2.2合理調整干奶期。奶牛產奶10個月左右時,要逐漸干奶,因為此時胎兒已發育到7個月左右,奶牛體能消耗很大,干奶有利于奶牛的休息和調整,為下個泌乳期做準備。干奶的方法有兩種,一是逐漸干奶法,即將擠奶次數從每日3次減少到每日1次,以后隔日1次,飼料逐漸更換,少喂或不喂精料,限制飲水,加強運動,產奶量下降到4kg時停止擠奶,在2周內使奶牛逐漸干奶:另一種方法是快速干奶,即突然改變飼料,具體方法是減少精料,控制青料和飲水,加強運動,當天擠奶1次,以后隔日1次,在1周內使奶牛干奶。
3.2.3正確的擠奶方法和合理的擠奶次數是獲得高產的有效手段,而不當的擠奶方法不僅降低產奶量,而且還會損傷奶牛乳房,導致乳房炎等疾病的發生。從奶牛分娩的當天開始擠奶,每日擠奶3次,每次擠奶前都要按摩乳房,第1天每次只擠2kg,第2d擠1/3,第3d擠1/2,以后就可正常擠凈。要特別注意的是第1d不能擠完乳房中的奶,否則容易導致產后癱瘓。
4疫病防控
4.1消毒
4.1.1消毒設施設置。生產區f3口設立消毒池和消毒間,消毒池與門口同寬,長應稍大于車輪周長,池深2530em:消毒間應有消毒池,池內鋪消毒墊,消毒間頂部應設紫外線燈;場內備有高壓噴霧器和消毒鍋。
4.1.2建立健全消毒制度。
4.1.2.1牛舍每周消毒一次,舍外兩周消毒一次。
4.1.2.2場門口的消毒池內常年保持有新鮮的火堿水,進出車輛必須經過消毒池消毒。
4.1.2.3消毒室內的消毒墊應保持新鮮消毒液浸潤,紫外線燈保持正常工作,出入人員必須通過消毒室消毒后方可進入場內。
4.1.2.4草料槽、飲水槽、飼養工具應勤清洗、勤消毒。
4.1.2.5圈舍每天必須打掃一次。春秋應徹底清除牛舍糞便,圈舍徹底消毒,鋪墊用消毒過的干凈墊料;糞便運至它處集中發酵處理,使用白灰、草木灰消毒。
4.1.2.6消毒藥選3~4種,交替使用。
4.1.2.7擠奶前后乳房、擠奶器具應清洗消毒;針頭、注射器使用后要清洗消毒。
4.2防疫做好防疫是防制
疫病發生的重要措施,合理的防疫程序是防制疫病發生的基礎。
4.2.1制定合理防疫程序。口蹄疫:使用0型一亞洲I型口蹄疫疫苗和A型口蹄疫疫苗,犢牛90日齡初免,1個月后加強免疫一次,以后每3~4個月免疫一次。肌肉注射,瘦弱、病牛、3月齡以下牛延緩免疫。布病:每l8個月免疫一次,口服。乙腦:春、秋兩季各免疫一次。.
4.2.2免疫接種。注射時應保定好牛只,并做到注射部位要準確,劑量要充足,方法要得當,注射和保定牛動作應輕柔,不能粗暴,防止牛產生較大應激或流產。注射后要觀察20rain,發現有急性過敏反應(如焦躁不安、呼吸加快、肌肉震顫、口角出現白沫、鼻腔出血等),應及時注射腎上腺素等抗過敏藥物,同時采用適當的輔助治療措施。對免疫動物短時間內不能消除免疫反應,甚至出現流產、死亡時,要及時上報有關部門,以便及時治療和采取其他措施。
4.3病死牛只的處理
處理好病死牛是消滅傳染源、保護健康牛只的重要措施。牛只患病時,應轉到隔離圈舍隔離。若診斷為傳染病要及時報告所在地動物防疫站并按規定做無害化處理如焚燒、深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