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庫岸生態環境論文
時間:2022-03-26 10:08:06
導語:水庫庫岸生態環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引言
烏江是長江上游右岸最大的一級支流,流域位于東經104°10′~109°12′,北緯25°56′~30°22′之間,南源三岔河源于貴州烏蒙山東麓的香爐山花魚洞,北源六沖河源于貴州省赫章縣,整個河流橫穿貴州省中部,在東北部出境入重慶市,于涪陵匯入長江,素有貴州人民的“母親河”之稱。流域面積87920km2,全長1037km,總落差2124m,多年平均流量1690m3/s。烏江水電開發采用11級方案(普定、引子渡、洪家渡、東風、索風營、烏江渡、構皮灘、思林、沙沱、彭水、大溪口)。思林水電站屬于烏江流域梯級開發的第8級電站,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點工程之一,也是貴州省“西電東送”工程的骨干工程。電站壩址位于思南縣思林鄉、塘頭鎮、邵家橋鎮交界處,下距思南縣城23km,上距構皮灘電站壩址89km,下距沙沱水電站115km。水庫流域主要有兩大支流:一是左岸的六池河,回水影響至東方紅電站壩下;二是右岸的余慶河,回水影響至大沙壩電站壩下,其余較小的支流還有右岸的跳墩河和左岸的輝塘河等。電站裝機容量100萬kW,多年平均發電量40.64億kW•h,工程動態總投資76.42億元(2006年初價格水平)。工程于2004年開工建設,2009年底實行4臺機組全部投產發電。水庫正常蓄水位440m時,庫容12.05億m3,淹沒影響總面積38.95km2,其中陸地面積28.08km2,主要涉及思南、石阡、鳳岡、余慶4縣的16個鄉鎮100個村297個村民組。
2水庫庫岸生態環境現狀
思林水庫庫岸本就山高坡陡,土地破碎,水土流失嚴重,特別是2014年7•17洪災,造成了庫岸多處塌陷、滑坡,公共基礎設施損毀,生態環境大有惡化之勢。
2.1庫周大量基礎設施建設造成的環境破壞
為實現庫區移民搬遷安置需要,在電站建設期間,庫周進行了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在思南縣有文家店、三道水和瓦窯3個集鎮整體搬遷,新建3個集鎮,僅場平工程占地就達近千畝,庫周交通、水利、電力等設施建設,新開挖量大,對庫岸生態環境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電站建成蓄水后,庫區各縣為加快庫區發展,又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大量的村組公路建設,多地現狀破壞,許多原生植被遭到毀滅,對庫岸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
2.2人為墾荒導致水土流失嚴重
思林水庫移民搬遷安置主要是后靠安置,庫區4縣都是以農業生產為主。原本烏江沿岸村民人均耕地不多,勞動技能和生產方式單一,水庫蓄水后,沿岸大量耕地被淹。搬遷后,為了生存,移民不得不進行墾荒,并進行復種,造成表土疏松,穩固性差,水土流失嚴重。
2.3自然災害造成的地質破壞
水庫自2009年下閘蓄水來的這幾年,庫區自然災害頻繁。每年雨季,建設單位都要進行庫岸巡查,從巡查的情況看,庫岸多處地質不穩,塌陷、滑坡地方多,尤以2014年7•17洪災為重,損毀之大,地質破壞程度,前所未有。
2.4消落區的環境現狀堪憂
思林水庫正常蓄水位是440m,死水位431m,為了滿足發電和防洪需要一年中大部分時間水位都在434~436m之間,在庫周形成了4~6m的消落區。消落區是屬已征用區域,農民不能耕種,而電站業主單位也沒采取治理措施,一年四季都是處于荒蕪狀態,基本沒有一絲綠色。
3水庫庫岸生態治理的對策
3.1搞好庫區生態保護總體規劃
庫區各縣人民政府應主動加強協調配合,在省、市相關部門的統一指導下,與電站建設業主單位,做好庫區生態保護總體規劃。規劃要有前瞻性、長遠性和全局性,要能夠指導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水庫庫岸生態治理工作;規劃要有科學性和合理性,要結合當地地理、氣候和社會經濟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理方案,做到因地制宜,能夠指導實施。
3.2加大庫區的植被恢復力度
在規劃的指導下,庫區各縣應整合各方資源,特別是林業、環保、生態、國土、水利、移民等部門資源,加大對庫區投入,進行植被恢復,應按照國家有關退耕還林政策,強制對庫區25°以上坡耕地實施退耕還林,有效保護庫岸環境。特別是移民部門,要按照《移民安置規劃》中擬定的《環保及水土保持》方案,實施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項目建設,大力提升庫區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的水平。
3.3加大庫區移民的后期扶持力度,實現勞動力的轉業與轉產
庫區各縣應加大庫區移民的后期扶持力度,特別是勞動力技能培訓,讓庫區勞動力都能熟練掌握一門實用技術,順利實現勞動力的轉業與轉產,使他們不再依賴土地生存,減小庫區土地的破壞,從而有效保持水土。
3.4制定嚴格的保護制度與措施
依照國家森林保護、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制定嚴格的庫區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與措施,組建相應的執法隊伍。
3.5加強督促和檢查,確保各項生態保護政策和措施落到實處
加強督促和檢查,建立相應的獎懲制度,對相關責任單位、部門和個人實行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確保各項生態保護政策和措施落到實處,各類治理項目順利實施,實現庫區的生態環境根本好轉。
4結語
水庫庫岸生態治理工程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同時也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只有多部門和社會各方面積極參與,才能實現“山青、水秀、天藍、民富”的目標。
作者:張廷華單位:貴州省思南縣水庫和生態移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