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科技蘊含
時間:2022-07-18 02:56:11
導語:民生科技蘊含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技術在促進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怵目驚心的各種食品安全、化妝品安全、交通安全、環境安全等,讓人憂心重重防不勝防。2011年12月16日,總書記在“慶祝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圓滿成功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堅持以人為本、改善民生,是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要“認真解決關系民生的重大科技問題,使科技創新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在民生問題越來越突出的情況下,如何解析民生科技的特征,利用現代民生科技解決民生問題,就成為一個迫切需要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一、民生與民生問題
“民生”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二年》,所謂“民生在勤,勤則不匱。”一般從社會層面上著眼,民生主要是指民眾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狀態,以及民眾的本發展機會、基本發展能力和基本權益保護的狀況等。[1]“所謂民生問題,即有關國民的生計與生活問題。”[2]“從根本上來講,民生問題是一個伴隨人類生存和發展全過程的基本問題。只要有人類社會存在,就會有民生問題存在。”,原因在于“人類對生活質量的需求和滿足永遠是一對矛盾,舊的需求滿足了,新的需求又會產生,滿足和供給條件的改善又會促使新的需求產生。”[3]在不同時期,民生問題有不同的特點和內容當前民生問題主要包括:教育保障、醫療保障、就業保障、社會保障、住房保障、環境保障和安全保障七大領域。
二、民生科技的概念
民生科技作為一個概念,2007年3月首次由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科委主任周旭提出,他指出科技不能高坐“廟堂”之上,應該密切關注民生,發展“民生科技”,號召科技部門和廣大科技工作者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更大的支持,讓科技與人民生活的實際真正結合起來。“民生科技”是指與民生問題最直接相關的科學技術,即與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相關的科學技術[4],既包括直接民用化的科學技術,也包括軍用科技民用化的科學技術。民生科技是解決民生問題的重要措施和手段,由于不同時代的民生問題不同,必然要求民生科技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社會的發展,是以人的生存和發展為基礎的發展,一切科學技術活動、科學技術知識的生產、傳播和利用,都是為了給民眾帶來更多的福祉。在現階段,食品安全技術、交通運輸技術、環境保護技術、疾病防治技術、安全生產和減災防災技術等是民生科技發展的重點。民生科技直接拉近了科技與民眾的距離,是科學技術成為服務于人類的重要工具。
三、民生科技的內涵
1、以維護民眾的生存和發展為宗旨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我們首先應該確立一切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也就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這個前提就是:人們為了能‘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東西。”[5]人必須首先解決好吃、喝、住、穿的問題,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哲學、宗教等活動。生存權的實現是其他人權實現的基本前提。惠特曼(WaltWhitman)的不朽名言“如果有什么是神話,人類的軀體就是神圣的”,為人的生存權做出了最好詮釋。[6]生存權同發展權密不可分。聯合國通過的《發展權利宣言》指出:“發展權利是一項不可剝奪的人權,由于這種權利,每個人和所有各國人民均有權參與、促進并享受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的發展,在這種發展中,所有人權和基本自由都能獲得充分實現。”因此維護民眾的生存與發展是民生科技的最高宗旨。
2、具有廣泛的民眾性民生科技中的“民”,決定了其目標對象是廣大的人民群眾,而不是某一特定的目標人群,不僅服務于當代人,還服務于我們的子孫后代。廣大人民群眾既是民生科技的受益者,還是民生科技的實踐者和創造者。我國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國,病譜寬的特點在我國尤為突出,富貴病、窮病、地方病和遺傳病等疾病并存,各類殘疾人總數已達8300萬,每年新增出生缺陷人口100萬左右,為了防病治病,積極預防人口缺陷,需要廣大民眾積極參與。面對嚴重的資源短缺、環境污染、氣候變暖,需要發展低碳技術,踐行低碳生活,建設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社會,需要廣大群眾積極實踐;公共安全涉及千家萬戶,食品安全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交通安全牽扯著每個人神經,這些方面的技術研發與廣大民眾休戚相關,需要民眾了解并進行有效的監督。
3、與民眾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連民生科技中的“生”決定了與人們的生存和發展狀況密切相關,直接服務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教育、醫療、就業、生存環境等。吃穿住行用是維持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第一需要和基本條件。溫暖舒適的衣物、健康營養的食品、節能環保的住房、方便快捷的交通、優質高效的醫療等都離不開科技進步。從目前來看,食品安全、重大疾病和醫藥衛生問題是目前民生科技首先要關注的三大問題。食品安全問題:“瘦肉精”、“紅心鴨蛋”、“大頭娃娃”、“三鹿奶粉”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現,給民眾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重大疾病問題:我國2006年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約有4000多萬,糖尿病患者2000萬,結核病患者人數超過450萬,艾滋病病毒感染和發病人數呈上升趨勢,病毒性肝炎等傳染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嚴重危害了人民的生命和健康;醫藥衛生問題:新藥研發能力較差,以創仿結合、以仿為主的藥品開發方式將會持續很長時間,國內近70%的醫療器械市場已被跨國公司占領。
4、歷史性與現實性的統一民生科技的直接指向是民生問題,與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密切相關,還與不同時期、不同發展階段民眾的不同需求相適應。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現實環境中,人類所面臨的民生問題是不同的,人類為了滿足不同需要,就需要發展相應的民生技術。我國的民生問題呈現多層次、寬領域的特征,東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城鄉二元結構也導致不同地區居民的需求呈現很大差異。中西部經濟落后地區農村、農業、農民和長年生活在城市里、數量龐大的農民工對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求、對農業科技的需求依然強烈,而東部沿海地區居民需求相對地集中體現在公共安全、環保、人口、健康等方面。國家“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把民生科技列為七大重大專項之一,提出“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重大民生科技問題,集成適合不同地區不同層次人們需求的民生改善技術解決方案,以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等為載體強化技術成果的示范和推廣,全面提升科技服務民生的能力”。
5、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的統一一些民生科技成果的開發和推廣使用是公益性的,不以營利為目的,旨在解決“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等社會問題,這一點實際上包含了很強的價值理性,即對科技的有效性加了一個價值判斷,以是否能造福民眾、是否有利于創建和諧社會為主旨。同時,民生科技也很注重工具理性。這種工具理性是對科技的適用性和有效性的一種樸素關注,看重的是科技如何改變民生狀況的直接效應。民生科技實現了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的完美融合與統一。
6、具有技術創新與技術擴散的雙重特性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地域的民生問題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內容,需要民生科技依靠科技創新加以解決。民生科技不一定是最先進的,但一定是適用的、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科技。民生科技是服務于民的科技,要關注成熟適用技術的推廣與擴散,讓更多的民眾更便捷、更廉價、更快速、更充分地享受到科技成果。
7、具有明顯的社會公益性質民生科技面對的是公眾需求,甚至是關系全局性的問題,如大氣污染的防治、水環境的治理、流行病的預防等關系公眾利益,甚至是人的基本生存,具有明顯的社會公益性質,不以經濟效益最大化為追求目標的,而以社會效益作為終極目標,其技術擴散很難由單一的企業靠市場驅動力去解決,需要政府從政策層面加以扶持和引導。“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把民生科技列為七大重大專項之一,提出“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重大民生科技問題,集成適合不同地區不同層次人們需求的民生改善技術解決方案,以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等為載體強化技術成果的示范和推廣,全面提升科技服務民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