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經濟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改革

時間:2022-11-21 03:13:12

導語:高校經濟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經濟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改革

摘要:我國地方高校經濟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存在對人才市場需求研究不夠、培養目標定位不夠清晰、人才綜合素質需不斷提升和實踐教學形式單一等問題。我國地方高校經濟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應以人才市場調研為依據,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全面做好“三個結合”,搭建校政雙贏的實踐教學平臺;加強教學團隊建設,著力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充分重視教學改革,實現教學和科研的有效融合。

關鍵詞:地方高校;經濟統計學專業;市場需求;人才培養方案;實踐教學平臺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和新經濟形式的出現,社會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斷擴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了改革人才培養體制一定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多種培養方式”的要求。當前,地方高校需從自身實際出發,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完善人才培養體系,以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新要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本文探討了地方高校經濟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問題,進而在充分調研當前人才需求的基礎上,提出了經濟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改革的路徑。

一、地方高校經濟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問題

(一)地方高校對經濟統計學專業人才市場需求研究不夠

構建面向人才市場需要的人才培養體系,是地方高校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人才市場的需求隨著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在不斷發生改變。了解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狀況和具體要求,是地方高校為行業、企業培養合格人才的前提,是地方高校適應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而目前在經濟統計學專業培養方案制定和人才培養過程中,部分地方高校對當地行業、企業需求的研究不夠,不能更好地把專業培養目標調整到人才需求上來。

(二)地方高校經濟統計學專業培養目標定位清晰度不夠

不同地方高校經濟統計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大都在參照《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所規定的培養目標的基礎上,結合學校自身的優勢和特色對培養目標進行了適當的修改,與重點高校經濟統計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基本雷同,未能體現地方高校的特色。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統計行業對經濟統計專業人才素質能力的要求發生了變化,培養目標定位需與時俱進,以更加明確和清晰。

(三)地方高校經濟統計學專業人才綜合素質需不斷提升

地方高校的主要任務是為地方培養具有較扎實理論基礎、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地方經濟發展。目前,統計信息的采集與處理、經濟統計調查項目的設計、統計數據的分析與加工等方面在不斷地進行著技術改革和創新,加之經濟統計學專業人才在科研領域、企業、政府機關、金融和其他商業領域都有著廣泛的需求和就業前景,但是地方高校經濟統計學專業所培養人才的綜合素質需不斷提高,才能適應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

(四)地方高校經濟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形式單一

目前,地方高校經濟統計學專業以課堂教學為主,“重理論知識傳授,輕實踐能力培養”的傾向依然存在。實踐教學體系以課程中的實驗為主體,存在形式單一、安排隨意、管理松懈等問題,使得大部分學生對經濟數據的處理、分析和解釋不夠全面和深入,運用統計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非常有限。同時,由于條件、環境、經費等的限制,專業實習方面未能充分利用好校內外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實踐和實習的機會,專業實習流于形式,不能對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的培養,導致理論與實踐教學相脫節。

二、用人單位對經濟統計學專業人才的要求調研

為了更好地了解用人單位對經濟統計學專業人才的要求,有針對性地進行人才培養改革,本研究采用訪談、問卷調查、開座談會等形式,調研政府統計部門、政府非統計部門、事業單位、其他工商企業對經濟統計學專業人才的要求。

(一)用人單位對經濟統計學專業人才能力素質的要求

經濟統計學專業人才能力的素質包括實踐動手能力、統計軟件應用能力、統計調查能力、統計數據分析能力、統計科研能力、統計寫作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英語聽說寫能力。調查表明,用人單位對學生的統計數據分析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要求較高。28.95%的用人單位認為,統計數據的分析能力是最重要的,26.32%的用人單位將實踐動手能力排在了第一位。此外,28.95%的用人單位將統計寫作能力排在了第二位,同時實踐動手能力、統計調查能力也是用人單位看重的。

(二)用人單位對經濟統計學專業人才思想品德素質的要求

經濟統計學專業人才的思想品德素質包括團結互助、主動合作,吃苦耐勞、樂于奉獻,愛崗敬業、腳踏實地,謙虛友善、待人真誠。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用人單位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很重視。其中,45.39%的用人單位將愛崗敬業、腳踏實地的思想素質排在第一位,27.63%的用人單位認為團結互助、主動合作也很重要,43.42%的用人單位將吃苦耐勞、樂于奉獻排在第二位。

(三)用人單位對經濟統計學專業人才個人素質的要求

經濟統計學專業人才的個人素質包括用人單位招聘人才時對各因素的看重程度,例如:擔任過學生干部、具有個人特長(體育、文藝等)、參加過學術競賽、參加過社會實踐、個人形象氣質較好、學生黨員、其他等。調查得出,用人單位對學生個人素質要求著重在于參加過社會實踐。其中,49.34%的用人單位將參加過社會實踐排在第一位,21.05%的用人單位將參加過學術競賽排在第二位,17.76%的用人單位將擔任過學生干部排在第三位。

(四)用人單位對經濟統計學專業人才創新能力素質的要求

經濟統計學專業人才的創新能力素質包括職業適應能力、業務拓展能力、知識更新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調查結果表明,用人單位把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業務拓展能力和知識更新能力作為創新能力素養方面的首要要求的占比分別為38.82%、18.42%、17.11%。這表明,用人單位對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要求較高。

三、地方高校經濟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構建

本研究依據地方高校經濟統計學專業人才需求的調研結果,確立了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統計學院經濟統計學專業建設的三大原則,即優勢最大化原則———繼續保持和最大限度發揮學校與政府統計部門培養統計人才的優勢;辦學差異化原則———體現學校經濟統計學專業側重于統計方法在社會經濟領域的應用,注重統計方法與信息技術的結合,使學校經濟統計學專業在強手如林的大學教育中占據一席之地;就業多渠道原則———在保持經濟統計學畢業生在金融、各類企業就業優勢的同時,進一步擴大畢業生在政府統計機構就業的比例。本研究依據統計行業人才需求狀況,對接自身教研優勢,確立了“以需求為導向、行業為依托、素質教育為核心、能力培養為目標”的高素質應用型經濟統計學人才培養體系,即“二方面、三立體、八途徑”的綜合素質養成體系.該人才培養體系重點培養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交往的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競爭力。學校經濟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堅持走面向行業、校政合作、對接市場、強化實踐、優化素質之路,形成了經濟統計學專業與統計行業之間相互開放、相互支撐、優勢互補、共享共贏的格局,全方位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

四、地方高校經濟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改革措施

(一)以人才市場調研為依據,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地方高校要制定既與統計行業和人才市場需求相適應,又符合國家專業規范的人才培養方案,針對用人單位對經濟統計專業人才素質的要求,以及學生對各門課程教學內容提出的新要求(統計知識更加全面,強化知識的應用,重點介紹統計方法的運用、統計數據的分析和處理、統計報告的寫作等內容),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優化課程體系,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二)全面做好“三個結合”,搭建校政雙贏的實踐教學平臺

1.把統計行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和人才培養目標相結合

地方高校要充分調研統計系統的社會需求,結合經濟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有針對性地選擇統計局和調查隊,提出共贏的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方案,并加以實施。如目前國內對統計調查分析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因此,要在經濟統計學專業的其他方向增設相關課程。為更好地實施該類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地方高校要與地方調查隊探討合作方案,制定校隊雙贏的新型教學模式。學生經過校內的理論學習,進入調查隊實習,由調查隊的統計師擔當指導教師。指導教師依托調查項目,帶領學生完成從調查方案設計到調查報告撰寫的完整統計工作過程,可以使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統計工作各環節的基本要領,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2.把教學實踐環節和統計機構對學生的考核環節有機結合

通過頂崗實習,學生在學到一定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還能深入了解統計機構的構建和工作流程,明確自己未來的發展定位,有效避免了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在雙向選擇上的盲目性。用人單位也可以在學生頂崗實習中了解、考核學生,將優秀者作為統計機構的人才儲備,畢業后再聘其為員工。

3.把高校優勢和統計行業優勢有機結合,實現校政雙贏

高校借助統計機構將自身的教學成果和科研水平對外進行展示,將科研成果進行推廣應用;而統計機構則利用高校這個平臺,強化自身的統計調查、數據開發以及數據應用能力,提升自己的社會形象。同時,聘請多名統計系統的領導、專家作為客座教授或實習指導教師,不定期來校講學或指導學生實踐。同時,派出教師在統計系統擔任專家、顧問或掛職鍛煉。由此,人員交往、優勢互補,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

(三)加強教學團隊建設,著力促進青年教師成長

學校以精品課程、課程群、特色專業建設為載體,以激勵機制和經費支持為保障,大力加強教學團隊建設。學校構建教學、科研和學生成長相結合的教學團隊評價體系,促進教學團隊健康發展;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開展青年教師“豐羽”“亮羽”活動,開展國際交流,強化青年教師的培養。

(四)充分重視教學改革,實現教學和科研的有效融合

依據用人單位對經濟統計學專業人才素質的要求,以及已畢業學生對課程提出的新要求,經濟統計學專業的教學內容應適當降低理論深度,重點放在知識應用層面,著重介紹統計方法的運用、統計數據的分析和處理等,實現學生統計知識更加全面、廣博和實用。鼓勵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發表教改論文,編寫應用型教材,配套教學案例。同時,依托科教項目,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共同完成應用型項目研究,并鼓勵學生參加“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實現學生統計應用能力的大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宏仁,陳鯤,孟鑫.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8):254-255.

〔2〕華歡歡,吳楊.統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改革———基于實踐能力提升的研究〔J〕.銅陵學院學報,2015,(4):111-114.

〔3〕湯巖,任永泰,傅麗芳.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的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大學教育,2013,(16):96-97.

〔4〕向書堅,平衛英.30年來我國財經類院校統計學專業本科課程設置的歷史回顧與展望〔J〕.統計研究,2010,(1):74-78.

〔5〕曾五一,肖紅葉,龐皓,朱建平.經濟管理類統計學專業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創新〔J〕.統計研究,2010,(2):3-6.

作者:范喬希 朱勝 蔣志華 劉錦揚 單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統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