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質量問題研究論文
時間:2022-03-01 08:55:00
導語:統計數據質量問題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造成統計數據質量較差的原因主要有幾方面:
從統計部門的角度分析:統計部門作為統計數據的調查、整理、提供者,對統計數據真實性的影響主要表現為:
1.目前,企業統計報表是按照國家統計部門及上級管理部門對各種數據的需求而設置的,其統計內容、統計指標體系在設置時并沒有充分考慮到企業本身的實際情況,特別是財務報表。拿服務業財務報表來說,報表上的指標與企業會計報表上科目的口徑不完全一致,而大多數企業的統計人員多為財務會計人員,在指標理解上往往以會計指標填報統計報表,造成統計數據失真。
2.統計法制不完善。統計部門一直是以搜集收取數據為主,在確保統計源頭數據準確性方面,對違反法定義務應承擔的責任卻規定過少,沒有建立完善、有效的制度。對有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統計活動中的權利義務規定不具體,包括對統計調查對象資料保密制度不夠嚴密,缺乏減輕統計調查對象負擔的制度。對被統計單位起不到激勵或制約從而影響源頭數據質量數據質量。
從被統計單位的角度分析:被統計單位作為統計數據的上報者,對統計數據的真實性具有基礎性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于個體戶的收入調查,由于對調查目的、作用、政策不理解,被調查對象往往出于對個人利益的保護,隱瞞真實情況,造成統計數據不真實。
2.被統計單位統計員兼職多,專職少,且變動頻繁,文化及能力素質較差,事業心不足責任感不強,因此對統計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就遠不及專職人員,也沒有多少自覺性擠出時間去學習統計理論,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對指標定義理解不透徹、對統計方法和要求掌握不熟等,也會使所提供的數據產生一定的誤差。這種誤差雖然還會造成普遍的系統性偏差,但對總體數據的準確性、可靠性有一定影響。
3.統計基層建設薄弱。被統計單位對統計工作重視程度不夠,認識膚淺,有的基層統計機構和人員得不到重視;有的基層統計干部素質不高,缺乏必要的業務知識;統計調查經費不足,除日常經費偏緊外,各種大型普查和專項調查任務日益繁重,所需經費均采取分級負擔原則,區縣、鄉鎮兩級籌措經費困難,難以保證調查工作需要;企業統計工作薄弱,少數規模以上企業不配備統計人員,沒有建立統計臺賬,不能按照統計制度要求正常填報統計報表。規模以下企業這種情況更嚴重,源頭統計數據質量較差。
4.對于跨地區經營的企業,雖然有按屬地關系進行統計的規定,但沒有具體的保證措施,經常發生漏統和重復計算,還有的分支機構數據沒有分開記錄,造成統計數據不準確,數據質量不高。在企業統計中還有一些出自其他部門的統計報表,出現“數出多門”,讓企業重復填報,造成工作繁瑣,難免出現數據失真,降低數據質量。
從其他的角度分析:
1.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經濟轉型,各級發展沖動不斷,新的虛報浮夸又有所蔓延和愈演愈烈之勢,主要表現基層極少數領導干部為展示自己的工作政績,并與在同一個地域,情況相似的地區競相攀比、貪功求官,人為制造數據浮夸,騙取榮譽和獎勵,以滿足自己的私欲。造成統計數據失真。
2.地方統計部門的干部任用、人員編制和經費來源等都依賴當地政府,難以保證統計工作的獨立性。由于干部考核機制和考核指標體系不夠完善,以統計指標數據為考核項目“數字出官”,刺激了“官之數字”造成現行體制難抗的干擾,從而致使統計數據失真。
二、加強統計數據真實性的對策建議
1.加強統計工作的組織領導與支持力度。
被統計單位負責人進一步加強對統計工作的組織領導與支持力度,加強對統計工作的領導和管理,提高對統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把對統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落到實處,為統計人員及統計工作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確保統計人員的配備與落實,把素質高、責任心強、熟悉業務的同志,特別是從事過這項工作的人員安排到統計崗位上,對兼職過多的統計人員給予適當減負,對落后的設備予以更新;要確保統計工作任務的落實,建立完善的統計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勵機制,規范各項統計工作,充分調動統計人員積極性、能動性,達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統計工作質量的目的。要按照現代企業的管理要求,及時組織安排建立統計臺帳,及時完成統計報表資料收集、填寫與報送工作,要保證統計報表數據質量。
2.提高統計人員的業務素質。
統計部門應強化對基層統計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綜合業務素質,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統計人員的崗前和在崗教育培訓工作,擴大統計人員的業務知識面,提高統計人員業務水平。
3.科學合理的統計設計。
統計報表設計是按照國家統計部門及上級管理部門對數據的需求設置的,不完全符合企業本身實際情況。統計指標設計的合理性、科學性直接關系到能否獲得高質量的原始數據。
隨著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面對新的經濟模式,企業的性質、企業所處的環境以及企業與宏觀管理部門的關系均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要適應新的經濟模式,調查統計報表設計時必須同時兼顧被統計單位自身管理的需要。按照知識經濟的客觀規律和內在要求,遵循經濟、統計的客觀規律和內在要求,對基層企業財務狀況進行全面了解分析,根據基層企業實際情況設計統計報表,方便企業統計,進一步提高統計數據質量。
4.加強統計法制宣傳和執法力度。
要健全統計法制,充分發揮統計法律、法規的作用,增強《統計法》可操作性,全方位加大統計執法檢查力度,努力提高統計數據質量,加大對統計制度的研究和改革力度。提高全社會對統計的認同意識,特別是提高政府、企業領導干部對統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大力提高統計服務水平的同時,加大統計稽查力度,加強統計監督職能。強化執法手段和執法措施,真正做到依法治統和依法興統。加強基層的統計基礎建設,完善鄉鎮統計機構,保證源頭數據的真實性和可信性,加快統計現代化步伐。統計部門要定期對各專業簽到表進行搜集整理;對遲報次數多、報表存在嚴重差錯的企業以文件形式進行通報批評;對屢次遲報已構成統計違法的企業進行立案調查,嚴肅統計法紀,對報表積極主動、報表質量高的企業將在年終予以表彰。
5.豐富統計調查的方法和手段。
面對急劇變化的社會經濟形勢,全面統計報表依賴的基礎已經解體。為了適應商品經濟發展的要求,應該豐富統計調查方法、手段,大力推廣和強化采用不同調查方法,開展靈活多樣的非全面調查,做到全面統計、抽樣調查、典型調查和重點調查結合運用,以適應不同層次的需求量。以調查方法的科學性,保證對統計數據的時效性和準確性的要求。
6.繼續搞好統計工作的服務。
要堅持搞好數據質量,為領導決策提供正確依據的服務方針;要滿足政府管理部門布置的各項統計任務,為宏觀決策與調控提供所需的統計資料;要樹立為企業經營決策服務的思想,尤其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更要強調為企業經營決策服務。統計工作者要有針對性地搜集信息資料,開展調查研究,進行分析預測,提供個性化的專題信息服務,大力提高統計服務水平。
可以相信,只要統計隊伍穩定,統計人員政治思想和業務質量提高,堅持原則,提高法制觀念,同虛假浮夸風作堅決不懈的斗爭,統計數據失真的現象就能得到有效的遏制,并逐步加以完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