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體育服務平臺建設研究

時間:2022-07-20 09:45:43

導語:高校公共體育服務平臺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公共體育服務平臺建設研究

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行政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并把“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4]。公共體育服務是政府履行各項服務的重要部分之一,是實現我國經濟穩步增長的重要基礎?!丁敖】抵袊?030”規劃綱要》更加系統化、科學化、理論化地明確了我國接下來15年的健康發展目標,提出了各項健康指數,完善了各個領域的管理制度,以提升國民身體健康水平,改善健康服務質量為目標[1]。高校是實現“健康中國夢”的圓心,擁有全面的公共體育服務配套設施、健全的體育發展理念、系統的體育健身方法、一整套的健康發展經驗,應充分發揮高校公共體育服務平臺的主體作用,將高校作為實現“健康中國”的重要基地[2]。

1高校公共體育服務平臺建設發展中的問題

1.1服務內容較為單一。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人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與落后的社會體育資源之間的矛盾是影響國民體質健康的重要因素。群眾對于健康的身體、綠色生態的生活環境的追求越來越顯著,健康已是新時代中國人民的重要需求之一。目前高校公共體育服務內容仍然處于落后的階段,大部分高校的體育場館仍不完全對外開放。群眾想要享受更好地體育服務就要花銷一大筆費用用于體育培訓和指導,大多數體育服務都是有償服務,如國民體質健康監測中心、公益講座、運動器材外借等[7]。1.2缺乏評價機制、服務質量得不到保障。服務質量是公共體育服務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關系到群眾的滿意度、政府的資金投入和學校的聲譽,科學的評價機制是群眾反饋高校公共體育服務質量的重要途徑,是政府、學??疾炱脚_績效的重要手段。目前多數高校都會在服務中心設置意見箱、建議箱,或者在學校相關主頁設置意見郵箱等,但是由于群眾對公共體育服務了解程度不夠等原因,很少有群眾提出寶貴意見或建議,互聯網評價更是微乎其微。這樣一來導致政府和學校無法掌握群眾需求方向,久而久之群眾也不愿意過來享受服務。1.3責任、義務劃分不明確。高校公共體育服務平臺建設與發展過程中,政府和學校并不是單一的責任方和義務方,需要相互協作,共同發展。政府和高校是公共體育服務的提供方,對公共體育服務的具體內容負有責任和義務,政府和高校必須明確具體的服務內容、服務對象等。高校相關體育主管部門主要向群眾提供具體體育服務內容,搜集群眾健康需求建議或意見,向政府和高校反饋群眾意見和想法[6]。1.4缺乏體育鍛煉意識。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報告,我國現階段平均壽命在72歲左右。由于工作學習壓力大、網絡游戲等因素,我國距離達到全民健身這一標準仍比較遙遠,因此,轉變群眾體育鍛煉的意識是至關重要的。許多群眾認為自己身體很健康,但是疾病都是潛在的,擁有良好的終身體育觀不但能夠有效預防疾病還能夠提升生活幸福指數。

2高校公共體育服務平臺建設

高校是實現“健康中國夢”的圓心,擁有全面的公共體育服務配套設施、健全的體育發展理念、系統的體育健身方法、一整套的健康發展經驗。如何充分發揮高校公共體育服務平臺建設的主體優勢,將高校作為實現“健康中國”的重要基地,達到不斷改善居民身體健康水平、提升國民健康素養、提供安全的體育鍛煉設施及場館、營造良好的健康氛圍、不斷提高體育產業在各行業中的競爭地位等目的。2.1提供多元化服務內容。明確服務內容是建設高校公共體育服務平臺的重要基礎,利用現有資源向學生、社會大眾提供具體的、豐富的、實用的體育服務。根據這一特點,將服務對象分為兩大類:師生群體、社會群眾。學校師生是一特殊群體,他們可支配時間較充足且具有不確定特點。當學生與教師在一天中沒有課的時候就可以選擇鍛煉,另外學生群體的運動積極性整體不高,除有運動習慣的少數學生堅持運動外,大部分學生選擇在宿舍休息或自習。學生較喜歡新鮮事物,對于新事物的興趣較濃,往往忽略實效性,因此針對這一特征,向師生提供的公共體育服務應具備明確、具體、豐富的特點[5]。2.2明確服務對象。公共體育服務平臺服務對象應有所區別,根據體育服務需求分為理論型、實踐型、理論與實踐并重型,根據數量分為個體型與群體型。理順服務對象,分清各自所需,才能針對性地提高服務質量,提高受益群眾獲得感與幸福感。2.3成立服務組織機構。高校作為公共體育服務的主要產品提供方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高校提供平臺,社會群眾及在師生享受服務,要有明確的分工,如成立高校公共體育服務組織機構或辦公室,現階段包括場館中心、競賽委員會、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能培訓中心、全民體質健康監測站等。組織機構成員由校領導、體育主管部門、學生會等成員構成,形成逐級管理、相互協作的模式,體育教師、學生會主要向群眾提供直接服務,體育主管部門和校領導制定服務方向和收集反饋意見,主要幫助解決和協調校內外利益問題,如日常教學與體育服務關系問題、校內師生和校外群眾利益均衡問題、場館維護問題、公益性原則問題、服務質量評價問題等[7]。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高校公共體育服務平臺的建設有利于提升群眾體育素養;有利于優化高校公共體育設施;有利于調動體育組織的積極性;有利于更好地服務社會,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真正實現“政校企”互利共贏和“健康中國”的偉大目標。目前高校公共體育服務正面臨著服務內容單一、評價機制不合理、服務質量得不到保障、責任與義務劃分不明確、群眾缺乏體育鍛煉意識等困境。在建設高校公共體育服務平臺時必須明確服務內容和服務對象,必須成立服務平臺具體的組織機構或辦公室,達到分工明確、內容清楚的目標,另外政府和高校有義務向群眾傳播體育文化和體育知識,引導群眾走向戶外,走進校園。3.2建議。3.2.1服務內容多元化:開展各類體育比賽及活動、各類體育場館對外控制性開放、開展體育與健康知識講座培訓、開放全民體質健康監測、進行暑期體育實踐活動進社區、構建陽光體育平臺手機APP等。3.2.2明確服務對象:服務對象主要由校內師生和社會群眾或組織構成。3.2.3組織機構分工明確:場館中心負責場館開放及維護、競賽委員會承接社會力量購買、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能培訓中心指導社區體育知識和技能、體質健康監測站測量群眾體質健康狀況和數據采集等。3.2.4建立健全科學地評價及反饋機制,達到信息傳遞順暢,服務質量反饋及時的效果。3.2.5政府及學校相關體育部門加強宣傳體育文化知識,利用“互聯網”平臺引導群眾參加鍛煉,形成終身體育的好習慣。3.2.6政府加強綠色產業投入,鼓勵和支持體育產業和健康產業。

參考文獻

[1]《“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2016.

[2]肖林鵬.公共體育服務概念及其理論分析[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7,2:97-101.

[3]張永保.我國高校體育公共服務的理論依據與內涵解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1,11.

[4]房慶華.政府購買高校體育資源納入公共體育服務系統的探討[J].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3:84-86.

[5]薛文敏.高校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的構建及應用[J].運動,2016,1:68-69.

[6]李會會,王國琴.高校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平臺的構建與推廣[J].當代體育科技,2015,10:201-202.

[7]王芹,吳瑛.高校體育公共服務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0,5:19-21.

作者:王劍 單位: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