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農村文化建設思考

時間:2022-11-25 04:26:00

導語:新時期農村文化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時期農村文化建設思考

論文提要本人就當前如何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簡析了當今農村文化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困難,并對其發展與走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與設想。

如何強化新時期下的農村文化建設,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試從擺脫對財政依托、引入市場化運營、滿足農民文化消費的視角,談談粗淺的看法。

一、新時期的農村文化建設要逐步擺脫對財政投入的依賴

當前,我國正處于政治體制改革和經濟生活的轉軌期。傳統的農村文化建設模式,或多或少的殘存于農村文化建設的方略實踐中,徹底根除計劃經濟時代的“痕跡”,必須正視當今的形勢,審時度勢,靈活多樣的適應當今社會農村文化的特質和多元的內質因素;理順新時代農村文化的運營智略和多變的形態;把握新時期下農村文化的“主脈”和“預見性的方向”。

新時期下的農村文化建設是最基礎的精神富民工程,是維系安定團結和提升農民文化素質的重要陣地。農村文化建設長期以來依靠財政的投入,以官辦為主導的農村文化越來越不適應當今社會農村文化建設發展的趨向,它的矛盾性和弊端越來凸現。有的經濟薄弱村鎮可以說是不堪重負,帶來了零投入的現象,造成了農村文化一蹶不振、停滯不前的狀況,從而導致農民怨聲載道,“財政”有苦難言。因此,如何打破國有民辦農村文化的模式,走出傳統農村文化建設的思維理念,拓展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運作空間至關重要。在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新時期下的農村文化建設過分依賴財政投入,只會萎縮、只會陷入不發展的境地,它的抵御風險能力軟弱,它的生存力減小,帶來是的農村文化發展的“窮途末路”。

二、新時期下農村文化建設需要引入市場化運營的機制

計劃經濟時代,官(公)辦農村文化思維誤區,至今還未得到應有的“糾謬”,在找準市場,摸準當今社會農村文化建設的特點后,應靈活多樣地引入市場化農村文化建設的運營機制,采取財政撥一點、社會捐一點、個人投一點的建設思想,或干脆采取招商引資的辦法,以個人的主額投入作為文化建設的主體,鎮村文化行政部門負責監管。這種黃金搭檔,充分體現了新時期下農村文化建設所特有的運作機制,且切實可行效果甚佳。

具體來說,鄉鎮財政的投入是政府職能部門的管理權和社會效益;社會或個人捐資可以通過刻碑鐫文或通過媒體作表彰,讓其揚名彰德;個人投入主要是農村文化設施的經營權,是市場化文化商業運作運營的主要個體。

——個人投入講經濟效益的回報。這個回報是投入帶來的效果。農村文化站(或文化市場管理站)的管理監督執法權的使用,讓文化經營場所必須有法可依、有規可循、有章可遵。個人投資而獲得的文化經營權,必須在較為完善的制約機制下運作,切不可見利忘義,一味講究經濟效益,忽略社會效益,偏離了先進文化發展的方向。否則,就喪失了新時期下農村文化建設的本義。

——個人租賃承包,是當今社會農村文化建設市場化運營的又一機制,它可以提高文化場所最大限度產生的經濟利潤,并以恰當合適的比例分配,以農村集體制的文化單位和租賃個人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回報,讓鄉鎮文化的從業人員,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具實性的業務工作。如:農村文藝工作、農村文化宣傳、農村文化輔導等文化主業。

——吸納社會閑散資金,以股份制的形式搞新時期下農村文化的建設,這是具有超前意識的市場文化運營機制。這種股份制是建立在政府文化職能部門監督下的機制,股份制辦文化并不是對文化的肢解,也不是當今社會農村文化私有化的變體。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家的文化大家辦,辦好文化為大家的主題內涵不變,公辦民助的股份制只會為新時期下農村文化建設注入大量的經濟血液。有這樣的建設氛圍,帶來的是人人關心文化,文化關系人人。

三、新時期下農村文化建設要切實注重農民文化消費的需求

在鄉鎮農村,常見到這樣一種現象:功能齊全、設備完善的農村文化活動娛樂場所,卻無人問津、門可羅雀,一幅蕭瑟的情景。這就又帶來一個問題:我們如何去刺激農民文化的消費,滿足農民文化娛樂需求,實現新時期下農村文化建設的原本初衷?其根本課題就是如何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蠃。富裕后的農民,對文化消費的需求日益增大,但對文化娛樂如何支出,他們卻茫然不知所從,即有錢不會花。這就要靠我們農村文化從業人員去引導、去促銷、去刺激其文化消費心理,教會農民朋友怎么花,哪樣花值得,花錢買享受是件幸福的事,要讓農民知道:文化消費是件賞心悅目的美事。這種促銷、剌激不要直接露骨,而要含蓄、變通,要潛移默化。

廣泛的宣傳。充分利用農村廣播站或農村集體廣告,宣傳流行的文化娛樂和消費時尚,剖解人的生存與文化的聯系,告知文化給予人們的不僅是道德情操的陶養,而且是審美感知的愉悅,更是縮小城鄉人文環境和個體氣質差別的需要。

當今社會的農民不是土老冒,而是與城市人分工不同的農業勞動群體。通過宣傳,讓廣大農民朋友,走出家門,在大文化藝術的殿堂里,充分享受人生,感受美好的生活。

深度的發動。通過婦聯組織婦女的聯誼活動,讓家庭主婦們知道健康向上的文化娛樂活動,不會導致家庭、婚姻等不利因素的出現,只會讓男性公民告別賭桌,遠離低級趣味和不健康的娛樂活動;通過團委和文化站組織青年團員,舉辦卡拉OK、交誼舞會,節慶文藝晚會等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引導廣大農村青年的文化審美方向和文明向上的娛樂行為,樹立正確的文化娛樂觀。

社會效益在前,經濟效益在后。要擺正新時期下農村文化建設指導思想的主次位置。通過開展廣泛的、公益性、無償性的文化娛樂活動,讓農民領略文化藝術的美,目睹文化從業人員的艱辛勞動,了解文化之于人心無可替代的功用,感受文化的無窮魅力,在此氛圍下,適當地收取門票費,茶水費和工作人員的勞務費及場稅費,農民朋友們會在理解的情況下,心悅誠服地交付出他們認為值得花的錢。

農民文化消費的增加,對于新時期下農村文化建設具有反哺功能,它可以形成良性循環體系,不斷地改造、增新農村文化的軟硬件,增強新時期下農村文化建設的造血功能,從而更好地為農民服務。

四、新時期下農村文化建設要切合本地區的實際

當地鄉鎮的經濟發展狀況往往與農村文化建設的發展密切相關。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建設的綜合投入大,且投入的方式方法多,農民的文化消費需求也很大。這就要求這一地區的農村文化建設,要有遠瞻性的高起點、高水準、高要求,具有相當一段時間不落伍的建設理念,避免造成對農村文化建設投入的浪費。當然隨著當地經對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文化建設同樣存在著不斷積累、添新、壯大的發展過程,文化層次、文化審美品位、文化消費意識、文化消費市場、文化信息與傳播、文化時尚接受和觀念更新等諸多方面都是新時期下農村文化建設開源開渠的好土壤。我們不贊成經濟薄弱欠發達的鄉鎮,不切合自身經濟實際,而大傷元氣的大投入,大劑量的勞民傷財的“下猛藥”,對新時期下農村文化的建設會帶來不可低估的副作用,會造成農民對文化投入的恐懼感,從而導致農民對文化消費的抵觸感和畏懼感。甚至會“談文變色”。當今農村的文化建設,應以當地特色的文化內涵,顯著的地域文化特質,實用性的文化設施來構筑建設觀念,低投入高產出的文化經營策略,來繪摹當地農村文化建設的新模式,避免“好高騖遠”或“好大喜功”的不自量力的浮夸風氣。這樣既符合當地實際情況,又順應當地社情民意,在一個讓農民心理能承受的起點上,求真務實地搞文化建設,才能務實新時期下農村文化的根基,逐步走蓬勃發展的新平臺。

新時期下農村文化建設,要貼合新時期農民審美的心理特征,正確引導農民的審美趨向。處理好有償性與公益性的內在互動關系,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又注重社會效益,充分發揮農村文化的網絡作用和輻射功能,給廣大農民一個健康、文明、科學、有序、向上的文化氛圍和陣地,真正實現新時期下農村文化建設在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兩方面的雙贏,從而又建立了政治文明的高地,讓新時期下的農村文化建設真正意義上為農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