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教學質量對策探析
時間:2022-03-19 10:41:17
導語:民辦高校教學質量對策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主要闡述了民辦高校的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對此提出了相應的策略,即從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建設高素質的專業化教師隊伍、完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三個角度對提升民辦高校的課堂教學質量,實現其健康持續發展的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民辦高校;課堂教學;教學質量;教師
課堂教學是高校教學的重要組織形式,是教師傳授知識和學生獲取知識及啟發創新思維的主要渠道之一,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水平。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要求高校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但是,民辦高校課堂教學中目前尚存在教師仍沿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和學生仍采用“應試性”的學習模式這兩大突出問題,學生缺乏批判性思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能適應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民辦高校辦學歷史不長,辦學水平與“雙一流”建設高校、“211工程”高校、“985工程”高校和其他公辦高校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因此,民辦高校必須突出辦學特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人才,才能實現其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一、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當下,世界各國各地區之間日益激烈的經濟競爭的本質是人才的競爭。民辦高校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必須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圍繞“新三中心”(學生、學習、學習過程)開展教學工作[1]。其一,學校應以關注學生學習、促進學生發展作為頂層教育設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學校各項工作的推進要充分考慮學生。必要時,要予以學生知情權、參與權與選擇權。其二,教師要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創造性為目的,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與成長規律開展教學工作,并注重引導學生學會在研究中學習,養成研究性學習習慣。“教不是為了需教”,教師應深刻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課堂教學要從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變。
二、建設高素質的專業化教師隊伍
教學過程是一個教師以已知啟發未知,學生由未知到知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活動受到教師的教學活動影響[2]346,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這是教學過程的客觀規律。保證高質量課堂教學的關鍵是教師。(一)教師要具備較高的學術素養和職業道德素養。陶行知說:“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教師從事的是學術職業,自身又為人師表,這要求教師要具備較高的學術素養和職業道德素養。師德高尚的教師以其深厚的學術素養、高尚的品德素養、優雅的品行和巨大的人格魅力,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式的教誨,學生不僅從教師那里收獲知識,還受其精神品格的熏陶。要成為一位師德高尚的教師,關鍵要做到珍愛教師這份職業,對教師這一職業和課堂教學懷有一顆敬畏之心。秉持這份珍愛,教師會對教育事業無限忠誠,義不容辭地擔負起教書育人的職責;秉持這份珍愛,教師不僅會在本學科領域內辛勤耕耘,收獲累累研究成果;秉持這份珍愛,教師會將教書從承擔一份教職升華到追求一個事業的層面,進入到“享受教學”的境界。(二)教師要構建鮮活上進的師生學習共同體。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是人與人心靈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觸”。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而是一個創造過程。民辦高校教師要從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出發,以課堂教學為基礎,多種學習方法相結合,構建鮮活上進的師生學習共同體。具體而言,師生要有共同成長目標,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互動頻繁、友好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3]。要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動性相結合,既讓教師成為師生學習共體的主導者,又讓學生成為師生學習共同體的主體,有效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教師應將教學視為師生共在的精神生活過程,自我發現和探索真理的過程,要關愛學生,做到與學生的心靈進行溝通,激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熱情,讓學生在課堂上轉變為教學活動的參與主體,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三)教師要貫徹少而精的教學原則和高超的授課技巧。少而精的教學原則,是當前高校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之一,本質是讓學生把基本的東西學到手[2]353。少而精的教學原則的精髓是“控制數量,提高質量”[4],具體是精選教學內容,精辟地講解,學生學得精通。精通,是指不僅讓學生對所學知識能真正理解,融會貫通,且能舉一反三。在此前提下,教師再結合高超的授課技巧,就能很好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高校的專業課程基本上是對某一特定學科領域專門知識的系統性講授。要求教師要根據授課內容,在準確把握課程所含知識點及其體系結構的基礎上,抓住授課難點,突出授課重點,掌握授課節奏,控制授課進度,做到課程各個講授環節的有機銜接,相互支撐,且善舉實例,與學生展開充分的互動交流,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四)教師要精心編制課程教學大綱。教學大綱作為開展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在檢查學生學業成績和評估教師教學質量兩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高校教師應該深入分析教學大綱,按照課程教學大綱進行教學實踐。高質量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精心編制課程教學大綱,對課程教學目標、課程知識結構、教學內容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教材及參考資料、課程考核等要素予以清晰的規定,并嚴格執行。以課程教學大綱規范課程教學的全過程,做到課堂教學的組織實施“教有所依”,為課程教學質量的檢查考核提供客觀依據。
三、完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
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涵蓋課堂教學過程評價和課堂教學效果評價,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課堂教學活動中各要素、各要素發展變化和效果的價值判斷[5]。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對于調動教師教學積極性有重要作用[6]。充分調動教師教學積極性,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但實際上,民辦高校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注重教師的教學能力,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高水平的課堂教學離不開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創造。這要求學校高度重視完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工作,結合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按可行性、創新性、激勵性和導向性原則,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四個指標構建主體性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將這四個指標按照百分制計算,其中教學目標占15分,教學內容占25分,教學過程占40分,教學效果占20分,而且指標內涵要充分體現同時考慮教師與學生兩者的活動,將教與學相融合,相互促進,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總之,課堂教學質量是師生通過共同參與的教學活動所實現的課堂教學目標的程度,反映了學校的教學水平,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核心之一。民辦高校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推進學校內涵建設,才能打造出一個高素質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基地,突出辦學特色,實現健康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獻君.大學之道:劉獻教育論叢(上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322.
[2]潘懋元.潘懋元文集:卷二•理論研究下[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46.
[3]瞿振元.著力向課堂教學要質量[J].中國高教研究,2016(12):1-5.
[4]潘懋元.潘懋元高等教育論述精要[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170.
[5]王景英.教育評價[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4:335-336.
[6]丁兵,方曉敏.論高等教育大眾化下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J].前沿,2004(1):92-94.
作者:蔡海云 周文貴 單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