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質量安全檢測發展方向

時間:2022-07-23 03:39:01

導語:糧食質量安全檢測發展方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糧食質量安全檢測發展方向

【摘要】通過糧食質量安全檢測,可以篩除質量不達標糧食,確保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避免消費者自身利益受到損害。鑒于當下糧食質量安全檢測仍存在不少短板弱項,亟需相關行業工作人員加強糧食質量安全檢測研究,完善和優化糧食質量檢測機構,創新檢測方式手段,提高糧食質量檢測執行能力,高質量完成糧食安全保障工作。

【關鍵詞】糧食質量;糧食流通;安全因素;檢測方式

《經濟學人》于智庫的《2018年世界糧食安全指數報告》顯示,我國雖然作為糧食大國,但是于世界中安全系數僅位于46位,全球糧食安全系數排行榜前十位均為西方發達國家。作為糧食流通的基礎性工作——糧食質量安全檢測,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考慮當前國家和消費大眾對糧食質量和糧食安全提出的新標準、新期盼、新要求,采取先進技術和科學檢測方法開展糧食質量檢測鑒定,對質量未達標糧食采取相關處理措施,避免未達標糧食流竄入市,為大眾安全飲食提供有力保障。

1開展糧食質量安全檢測的重要意義

1.1有利于規范市場制度

糧食質量檢測工作是保證糧食安全的重要前提和基礎。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加快發展,糧食銷售正逐步打破產、供、銷一體化機制,糧食來源去多呈現多樣化,客觀上加大了糧食檢測工作難度,需要強化糧食質量檢測,保證糧食質量安全和廣大消費者生命安全。

1.2有利于更好實現依法行政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糧食市場具備開放性,由于市場主要以盈利為目的,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商家會因為追求利益而制假造假。糧食質量檢測部門對糧食經營者從事糧食經營活動進行嚴格監管,加大糧食檢測執法工作,對糧食質量安全進行嚴格檢測,是依法行政的客觀需求和重點工作。

1.3有利于構建新發展格局

當前,世界經濟全球化、貿易一體化加速推進,糧食流通在全球經濟大循環中占據重要地位。加強糧食質量安全檢測,有利于按照國際標準打造糧食精品、制造中國好糧油,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中樹立良好中國品牌。

2新形勢下糧食質量檢測工作面臨的挑戰

2.1衛生安全標準不斷提升

糧食作為群眾攝取和補充營養的主要原料,其質量直接影響大眾人身健康。鑒于糧食質量與衛生安全的重要性,國家相關部門先后制定實施《糧食流通管理條例》《糧食質量監管實施辦法(試行)》《糧食質量安全監管辦法》等多部法律法規和管理辦法,對糧食安全標準和糧食檢驗檢測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此外,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生活質量提出更高要求,已經從“有沒有吃的”“吃不吃得飽”向“吃不吃得好”“吃不吃得健康”轉變。在此背景下,糧食安全備受關注,食品安全面臨挑戰。

2.2安全隱患難以徹底消除

原糧安全方面,受環境、氣候、種養技術以及資源等因素影響,不同地區的糧食生產、糧食質量存在較大差異,種糧技術也受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影響,造成地區間糧食種養水平和糧食質量不平衡。成品糧安全方面,近年來小麥粉中增白劑超標準使用、使用陳化糧甚至霉變稻谷加工大米、低價油脂混入高價油脂,甚至以礦物油等非食用油冒充食用油上市銷售等現象常有曝光。糧食流通過程中,由于管控方式不科學,糧食受潮、糧食霉變、糧食污染等問題也時有發生。此外,少數糧食加工企業為牟取高額利潤,鋌而走險違規將劣質糧食混入優質糧食中以次充好、魚目混珠,甚至直接使用劣質糧食充當優質糧食,嚴重影響糧食安全。

2.3質量檢測機構能力不足

2019年,財政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印發《關于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的意見》明確提出,2017年至2020年,要構建以國家區域中心為龍頭、省級為骨干、市級為支撐、縣級為基礎、企業為補充,適合我國國情和糧情的糧食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力爭到2020年,建立和完善1000個左右的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機構,監測覆蓋面達到產糧縣(5萬噸以上)的60%左右。但當前數據顯示,我國糧食質量檢測機構能力尚難以達到國家相關要求,特別是在糧食市場高速流通的今天,一些糧食質量檢測機構未及時提升自身糧食檢驗檢測工作能力水平,部分檢測機構受行業體制改革影響,未能及時更新檢測設備,高質量完成糧食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承壓。此外,糧食檢測“信息孤島”現象明顯,難以有效的信用聯合監管格局。

3“十四五”提升糧食質量檢測水平的思考與策略

3.1適應新形勢、把握新要求,著力構建高素質檢驗檢測機構體系

應進一步理順各級檢測機構隸屬關系,因地制宜加快檢測網點、檢測機構合理布局,構建以省級檢測機構為代表的安全監測體系。進一步明確糧食質量檢測重點,以快速檢測、精準檢測為核心要務,建立系統科學的糧食量檢測規程,積極推動企業與區域機構根據隸屬關系積極開展糧食自檢,推動糧食檢測工作提檔升級。多條渠道強化人才聘用,采用面試直聘與網絡招選相結合方式擴大人才選擇面,塑造一支技能強、素質高的人才隊伍,為糧食質檢提供堅實人才保障。積極推廣應用信息技術、完善檢測規范制度、提升檢測水平。加快改變傳統低效作業方式,深入實施”互聯網+”行動,著力推動糧食質檢與大數據、云計算等深度融合。

3.2聚焦新動能、補齊新短板,著力謀劃實施一批糧食檢測重大工程項目

緊密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加快梳理總結制約糧食質量安全檢測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在“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中,著力謀劃一批重大工程、實施一批重大項目、推進一批重大改革。進一步強化上級資金爭取,加大糧食質量檢測樣品試劑、儀器設備等投入力度。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推廣運用,及時交換共享糧食檢驗檢測數據信息,打通信息壁壘,推動糧食質量檢測工作質量變革、動力變革、效率變革。

3.3著眼新實效、突出高效率,著力強化糧食檢測部門工作合力

強化糧食質量檢測部門與發展改革、農業農村、商務、市場監管等部門協同配合,強化糧食質量把控,建立健全糧食從生產、加工、運輸、銷售各環節、全流程監管體系。生產環節,要高度關注糧食品種、種植面積、施肥與產量等相關要素;檢測環節,要明確糧食量檢測標準,掌握檢測要點,發揮先進檢測設備、技術人員等優勢開展質量檢測;流通環節,嚴厲打擊不法商家使用虛假新聞哄抬糧食價格等違法行為,經濟營造良好市場環境,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3.4立足新階段、貫徹新理念,著力構建糧食檢測新發展格局

以優質、綠色、安全為導向,將糧食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作為打造國際國內糧食品牌的重要內容。注重糧食安全監管向生產端前移,鼓勵農產品生產單位開展綠色產品、有機產品、無公害農產品等認證工作,打造區域農產品公用品牌。支持農業領域先進企業制定行業標準體系、生產技術規程、操作手冊,強化糧油質量檢測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加強糧食生產、流通、銷售全生命周期信息采集、記錄與應用,強化社會監督與企業監督相融合,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增強中國糧油標準國際影響力。

4結語

糧食質量檢測工作執行情況直接聯系著大眾飲食安全,因此,當下亟需關注糧食質量檢測工作,確保糧食質量檢測按照規定的技術標準以及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開展,進一步提升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和精準度。此外,還應引進先進實用技術,優化糧食質量檢測程序,改進提升檢測方法,為大眾提供綠色有機、衛生安全、質量優良的糧食產品。

參考文獻:

[1]曾慶琪.糧食質量安全檢測發展方向的研究[J].食品安全導刊,2020,(12):58+60.

[2]何娜.新時期背景下如何做好糧食檢驗與儲糧質量監管工作[J].食品安全導刊,2018,(15):103.

作者:胡軍 單位:重慶市糧油質量監督檢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