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養殖污染情況及治理

時間:2022-09-07 05:31:31

導語:地方養殖污染情況及治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方養殖污染情況及治理

進入21世紀以來,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升,隨之而來的是人們對肉類、奶制品、蛋類等高蛋白食品的需求量逐漸提高,從而促進了城郊居民以及鄉村農民畜禽養殖業的健康高速發展。人們在大力發展養殖業的同時,農村畜禽養殖業的環境污染問題也日益突出,對農村生態造成嚴重的破壞,極大的影響了農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抓好畜禽養殖業環境污染防治工作,對建設生態省、生態市、生態區縣和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畜禽養殖業現狀

據2008年統計,吉林省牛存欄722萬頭,其中肉牛695萬頭,每頭日糞便產生量是13kg。奶牛27萬頭,每頭日產生糞便量是25kg,總產糞量是3550萬噸/年。雞、鴨、鵝類共存欄21550萬只,每只日產生糞便量分別是肉雞0.15kg,蛋雞0.12kg,鴨、鵝類是0.15kg,禽糞量為1065萬噸/年。豬存欄1550萬頭,每頭日產生糞便量是1.35kg,產生豬糞760萬噸/年。羊存欄數是520萬只,每只日產生糞便量是0.45kg,產生羊糞85萬噸/年。這樣每年共產生畜禽糞便5460萬噸。全省畜牧業每年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約65萬噸,是全省農業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數據統計顯示,吉林省畜禽養殖業近幾年發展迅速,其中現代化、規模化、系統化的養殖場養殖的畜禽數量約占全省畜禽總量的63%,非規模化養殖的占全省畜禽總量的近36%;現代化、規模化的畜禽養殖場每年會產生畜禽類糞便2800萬噸左右,大多數糞便能夠進行適當處理,充分循環利用,其中72%的畜禽類糞便經過處理后可做農家肥,大約3%的畜禽類糞便排入沼氣池進行發酵,剩余殘渣及未能及時處理的糞便在養殖場周圍露天堆放;而非現代化、規模化的養殖普遍出現于農民家中的庭院養殖,利用率極低,環境污染境況也最為嚴重,除極少數的畜禽類糞便用于制造沼氣和人工堆肥外,絕大多數畜禽類糞便在沒經過任何處理的情況下任意堆放,在雨水季節隨著雨水排入河流,給水體造成了較大的污染。

2畜禽養殖業對環境造成的危害

2.1對空氣污染嚴重畜禽的糞便經過長時間的露天堆積和暴曬,會將其自有氣味及分解產物所產生的氣體排入大氣層,從而使養殖區周邊的空氣成分比例發生較大變化,再加上空氣自凈能力有限,其產生的氣體長時間在周邊地區流通,必將給周邊的人類和動物造成較大的危害。畜禽的糞便在長時間的堆積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惡臭氣體,在厭氧條件下,畜禽類糞便會在某些微生物的作用下,碳水化合物分解為甲烷、有機酸等帶酸臭味的氣體;蛋白質和脂類會分解為氨、硫化氫和糞臭素等具有惡臭氣味的含氮化合物。這些氣體的存在不僅嚴重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還會影響畜禽的生產性能,降低其生產力水平。

2.2對水體的嚴重危害畜禽糞便污染水體的類型主要有富營養化、有機物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類。富營養化污染是由于畜禽糞便排入水體后,水生植物的氮、磷等植物營養物質含量過高,從而引起的水質污染現象,輕則造成雜草叢生,重則堵塞河道,影響防洪和排澇工程建設。有機物污染是指由于畜禽的糞便中有機物含量很高,在排入水體后,會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造成水體發黑、缺氧,同時給水生動植物的生存帶來嚴重的威脅。生物性污染是指畜禽糞便自身攜帶著許多病原微生物元素,這些元素經過流動會滲透到地表水和地下水,并造成嚴重污染。

2.3對土壤的危害畜禽糞便進入土壤后,會將其分解產物和自身的污染物質帶進土壤,當糞便濃度過高時,土壤的自身自凈能力不足以對抗糞便有害物質時,土壤的組成成分會發生較大程度的改變,土壤的性狀也會隨之變更。當畜禽排泄的糞便長期堆積,周邊土地將出現嚴重的富營養性狀,嚴重影響周邊農作物的收成。

2.4對人體的危害及對畜禽業發展的影響畜禽的糞便及分解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蟲卵,并能夠滋生大量的蚊蠅,從而造成周邊環境病菌和寄生蟲的大量繁殖,嚴重時可導致傳染病的惡性蔓延。

3畜禽養殖業造成環境污染的成因畜禽糞便造成環境污染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個方面:

3.1沒有足夠的防治意識。當今廣大農村養殖戶單方面只顧及養殖的產值和效率,沒有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沒有深刻意識到畜禽糞便造成環境污染會對人們的居住環境造成多么嚴重的影響。

3.2法律制度不健全。現在,國家環保部雖對畜禽養殖場糞便的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一些較為合理的要求,但其一部分條款都不具有權威性和強制性,不能作為有關部門的監督和執法依據。

3.3基礎防治設施不配套基于我國養殖業的特殊情況,畜禽養殖沒能實行一定標準的準入制度,具有一定規模的養殖場和養殖小區都沒能進行合理的規劃,嚴重缺乏糞便處理設施,不僅不能循環高效利用,而且嚴重污染當地的環境。

4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對策

4.1根據監測情況制定污染防治規劃逐步開展全省范圍內的畜禽養殖業環境污染情況調查、監測工作,根據現有污染形勢,制定出未來的防治規劃,并在該規劃的制定和執行過程中,賦予其強制性和權威性。

4.2著力發展生態養殖業根據各地區各養殖區域的特點,采用目前實用而流行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畜禽糞便處理方式。對較大規模的畜禽養殖場,采取固液分離、脫水干燥、循環利用的處理方式,在此過程中,對不同的糞便根據相應特點采用不同的資源化處理,因地制宜,推廣種養結合的生態畜禽養殖發展模式。

4.3嚴格執行準入制度必須對畜禽養殖業執行嚴格的準入制度,積極扶持規模化養殖場。對新建的畜禽養殖規劃區,應科學選址,合理規劃布局,必須避開生活飲用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文教區、城鎮居民區,使養殖區的環境標準符合環境保護和動物防疫的要求。養殖場距離河流主干流、農村集中飲用水源和村民居住區不得少于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