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優化配置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28 04:59:00
導語:水資源優化配置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總書記指出: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的立足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這三個代表是一個統一體,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和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是最廣大人民在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的根本利益,而沒有以科學技術為主導的先進生產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就成為空中樓閣;沒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高素質的人民,在世界經濟信息化、社會化、高技術化、全球化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中,資源配置優化和高技術產業的先進生產力也將成為無源之水。
馬克思說過:“生產力的這種發展之所以是絕對必需的實際前提,是因為如果沒有這種發展,那就只會有貧窮。”鄧小平同志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我們黨的根本任務,正如同志早就指出的“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實踐在中國人民中所表現的作用的好壞、大小,歸根到底,看它對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幫助及其幫助大小。”雖然這些教導已經耳熟能詳,但是我們要溫故知新,要努力學習,深刻認識在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和冷戰結束以后,在科學技術日新日異,高科技產業化迅猛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世界面貌和人類生活的21世紀,什么是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我理解,這就是“三個代表”新概括、新發展和新要求之所在;這就是總書記在“三講”學習之后,立即提出“三個代表”的深刻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目前看來,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是要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作為一個經濟體系而言,就是被西方學者稱之為“新經濟”,也就是“知識經濟”的新現象,正如江總書記所說“知識經濟已見端倪”。這個現象很值得研究。什么是知識經濟呢?目前知識經濟以生態與信息為基礎,現代科學技術以信息科學和生命科學為核心,有資源配置的優化和高新技術的產業化的兩個驅動輪,以注入高新技術和改變粗放生產方式為積極的生產方式的工業現代化形成前進動力體系。以這個體系為主軸,把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推向可持續發展。從水利來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最主要的是轉變思想,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水資源優化配置主要是解決防洪、水資源供需平衡和水生態與環境保護三大問題,或者說“水多、水少和水臟”問題。按照汪部長提出的水利現代化的五個目標,其主要政策手段是一保、二節、三管、四調、五科技。通過上述手段,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一保,就是保護水資源。
保護飲用水水源地就是直接保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對于湖泊和水庫等供水水源地保護必須認識到其迫切性,如不采取措施,現在多污染一天,本底污染就多累積一分,將來產生二次污染,貽害子孫,后患無窮。北京附近的官廳水庫就有這種趨勢。歐盟國家在萊茵河的累積污染,以其財力和技術在今天治理都是大難題。我們一定要借前車之鑒,未雨綢繆。分段保護水資源首先是水污染治理要達到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要能夠有效地控制和減少污染。水利部門首先要根據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科學地制定江河湖庫水體的納污總量;根據技術現狀劃分水功能區;根據水量和污染變化,進行應用系統分析,設置取水口和排污口。同時,污染治理要盡量采用高技術,不能把污染治理變成污染轉移。先進社會生產力發展對保護水資源的要求,是“把污染擋在上游”,以少污染和少耗水的原則改變經濟結構和產業經構,耗水少了,污染自然也少了。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堅決關停并轉污水排放不達標的企業。
通過實際調查,目前不論是南方還是北方,往往越是污染大戶,就越是利稅大戶而受到地方保護。國際經驗證明,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00~2000美元的水平時,正是高污染、高耗水產業興起的階段。我國馬上就要進入這一階段,這正是污染趨勢難以控制的根本原因。建議在國家經濟統計指標體系中,科學地把污染列為負國民生產總值加以制約,規范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在目前階段,先進社會生產力對水資源保護的另一個要求是加大投資力度,把破壞水資源的“五小”企業勞動力轉移到水生態與環境保護建設上來,一增一減,保護水資源。例如,把亂采亂挖的小礦業勞動力轉移到植樹種草、建設森林系統上來。
二節,就是節約水資源。
是否節約水資源不僅影響當代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影響到下一代。超采地下水就是喝“子孫水”。目前我國北方地下水普遍超采,僅河北省在1984~1997年間就累計超采地下水483多億m3,相當于近5年的規定開采量,已經造成地面沉降、破壞生態等嚴重影響。
某些落后的傳統產業,在工業革命以后以最大限度地開發自然資源,最大限度地創造社會財富和獲取最大經濟利潤為目的,這是完全不符合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的。這是西方工業化走過的彎路,我們絕對不能重蹈覆轍,必須節約用水,建立節水農業、節水工業、節水城市、節水社會。我國有些產業的萬元產值是西方發達國家的10~20倍,農業灌溉系統中水的有效利用系數只有0.4,這種現象必須改變。要建立節水的民族文化,以節約水為榮、浪費水為恥,絕不能以人均耗水量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標準,要建立新的價值觀。
同時,我們還要大力發展高科技節水技術,盡可能多投入智力資源,通過智力資源的投入盡可能以富有資源來替代短缺的水資源,例如新建筑材料,不論在建材制造,還是在土建施工中都可以大大節約水資源
三管,就是加強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和實行城鄉一體化的城市水務管理體制
管理的現代化是先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對稀缺自然資源的利用不同程度地失控,正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最大誤區之一。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必須加強對水資源的宏觀調控。決策與管理的正確與否是能不能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關鍵。決策的失誤是對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最大違背;管理的失誤是對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最大漠視。
統一管理的科學基礎就是以流域為系統進行與生產力發展密切配合的應用系統分析,變供水管理為需水管理,以供定需,要以保證人民生活需求和糧食安全為前提,以維護生態平衡為基礎,以萬元國內生產總值和污染量為兩個最重要的指標,逐步建立省際的、地區的和產業的分水方案,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同時要輔以取水口的科學設置和取水量的科學檢測等一系列先進技術手段。
城市化是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之一,城市的水資源問題日益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問題之一。城市人口眾多,水資源日趨短缺;城市地域狹小,水生態自然不平衡。如果不實行城鄉一體化的水務管理體制,不形成水源地、供水、用水、排水、治污和污水處理回用的系統管理,水資源供需平衡、污染、水生態與環境惡化、地面沉降等一系列問題都無法解決,必然成為城市先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瓶頸
水資源統一管理的手段除了體制和行政的以外,還有經濟手段,這就是水價。必須轉變水是廉價的、可以任意揮霍的自然資源的觀念,建立水資源短缺的憂患意識,認識到目前條件下清潔的飲用水的供應像食品一樣,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水價提高以后,要兼顧水資源保護、供水企業、節水投入和污水治理等各方面的利益,使水價提高真正對保護水資源起促進作用。必須以水價為經濟杠桿,保證耗水少、污染少、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先進社會生產力的水資源可持續供應,實現優化配置。
四調,就是在加強保護、厲行節約和統一管理的基礎上,對人均水資源量低于國際公認下限和自然水生態不平衡的地區實行區域間調水。
從水資源相對富裕的南方向水資源短缺的北方調水的南水北調工程就是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調水必須符合先進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發展的要求,要充分論證,科學選比,以現代科學知識和高技術為基礎全面考慮全球氣候變遷,調出地區經濟發展的需求,調入地區對水價的承受能力,調出調入地區水資源的時間分布和調水沿途保護等一系列問題。
小范圍調水也可以考慮虛擬調水,借鑒調糧等先進科學管理方法。
五科技就是以工程為依托,加大科技投入。
在以上四方面的工作中都要以工程為依托。保護水資源,要建立水源地如水庫保護工程,還要建立過去沒有的水源凈化和污水處理工程;節約用水要大力開發節水技術,實施節水工程;管理更需要興建水庫輸水渠、排水道等一系列工程以實現管理目標;調水本身就是個巨大的工程。說資源優化配置絕不是說不要工程,而是說興建工程要以資源優化配置的思想為指導。要自始至終加大現代知識投入,全面科技創新。盡管水利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還難以實現全行業高技術產業化,但必須高度重視先進社會生產力的這一發展要求。當受控熱核聚變能源和太陽能廉價商用以后,以富有水資源——海水大規模替代稀缺水資源——淡水就有了可行的前提。目前,在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中,在有條件的地區,如北京和上海的周邊地區,建立實時監測、決策支持和反饋控制的高技術管理系統是完全可能的,從而使水資源的優化配置達到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同時,土壤水、環境用水、生態用水、人工生態系統建設和森林系統對水資源涵蓄的影響等許多問題還有待深入研究。
我們有信心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群策群力通過一保、二節、三管、四調,首先保證飲水和防洪安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優化水資源的配置,保證糧食安全和經濟發展,尤其是城市用水,代表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保證環境與生態用水,保護水環境與生態,為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創造優美的生態條件。
“三個代表”是時代的產物。世紀之交,我們處在一個從文藝復興開始萌芽的工業經濟發展到頂峰,正向“新經濟”——知識經濟轉化的時代。文藝復興倡導了三個思想轉變。在生產力方面,文藝復興倡導從人類有限的認識能力和有限的創造能力向人類無限的認識能力和無限的創造能力轉變,反映到西方工業經濟上就是最大限度地開發自然資源,最大限度地創造社會財富和最大限度地獲取經濟利潤;而今天“三個代表”,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是知識創新,科學技術創新,經濟可持續發展。在文化方面,文藝復興倡導從關注來世向關注現實轉變,反映到西方工業經濟上就是金錢至上;而今天“三個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人、自然和科學技術協調發展,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在公眾利益方面,文藝復興倡導人類生活平等,才能和品德是區分人類的標準,反映到西方工業經濟上就是社會財富迅速增加,貧富懸殊和環境與生態日趨惡化;而今天“三個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反對貧富懸殊,實現地區均衡,代際均衡的人、經濟、社會和自然的可持續發展。